本帖最后由 gilaball 于 13-6-2017 01:29 AM 编辑
继续来一部冷门电影的观后感。
老实说,很难评论这类型电影,因为它带有太强烈的主观意识。比如我可能认为某些情节交代的不清楚,但也许对导演来说,这段记忆对他毫无意义? 所以我的评价也是基于个人感受。算是公允吧?
故事简介就不说了。据我的同伴回馈,在没有了解剧情的情况下进入戏院是看得明白的。就直接讲重点吧。
模糊的时代背景 我猜,电影中的导演童年是在7-80年代交接?拍这类背景的造型、布景很重要。好在我不是槟城人,对那个时代的街景没有意见。不过人物造型嘛,总觉得缺少一种神韵。可能服装发型对了,但衣服看起来好象刚买回来的。。。不过我看过不少的中文影片都有这种神韵的问题。很难说明白,就好象用现代审美观拍古装一样
冷清的新年 在组屋的新年开场,只有几个小孩玩烟花追逐(感觉为了拍而拍),还有某家传来的Astro派台新年歌。除此之外,整栋组屋静的出奇,差不多可以拍悬疑片那种。 也许电影想营造一个冷淡气氛,配合接下来上演的“团圆饭不欢而散”情节??
剪不断的情节 看得出剧本想带来很多idea。颓废的父亲、坚忍的母亲、疯癫的哥哥、当风尘女郎的姑姑、被忽视的姐姐(重男轻女)、从小就对电视着迷的主角。他们每个都有故事可演:爸爸被弟弟出卖变成酒鬼、撑起一头家的妈妈差点要自尽、哥哥除了XX自己母亲,还经常喃喃自语要到英国读医、大姑和老外不了了之的一段情、姐姐放弃到新加坡工作机会,然后辗转成为基督徒(没有交代清楚)
这家人的故事真的像是时代悲剧。但电影毕竟不是连续剧。如果专注主要故事线应该可以在90分钟表现的更有条理。
选角方面 我个人不好叶良才和梁瑞玲的老少配。对小男主角也很有意见。他身上太少戏了。还有我不懂福建话,所以也评不了演员的对白的自然度流畅度。
最后爆发有洋葱 整部戏除了最后几幕,其实是相当平淡,甚至压抑的。这也许是通过大小男主角想表达的“演技”。
不过最后的内心剖白、忏悔,我的心绪是有波动起伏的。也许被这个时代悲剧情节感染到了。更多的是感受男主角身上的包袱、纠结。。。不知所措,身不由己。。。
最终主题:放下?救赎?解开心结? 某报的言论版,有人质疑这部电影的目的和意义。毕竟这样的家丑外扬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我能从电影理解的是,男主角明明是无法接受哥哥的“罪行”,也不明白为何母亲愿意包容。矛盾的是,哥哥被送入精神病院后自杀一事他其实是后悔的。。。也许他也分不清他是对哥哥是恨还是悔。。。
那么这部戏又想带出什么讯息?我想是放下和向前。毕竟人也不在了,与其纠缠在过去,不如珍惜身边的人。
最后还是要感谢GSC,还有Astro Shaw,对本地电影的支持。这不是《一路有你》热热闹闹的电影,也不像《她来自纽约》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剧情。酱的电影注定不卖座,注定少人欣赏。不容易评几颗星或值得推荐与否。总之各人有各人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