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377|回复: 5

果醒法师开示:“无我”的人生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6-2017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8-6-2017 03:02 PM 编辑



如下是末学的学习笔记,放上来请大家阅读和参考。如果没有时间看完整个视频,以下内容是其中的一些重点:



  • 无我,我们叫五蕴皆空,但是真正去体验它,可能学了十年,还是不懂。假如你不懂的话,就碰不到佛教里面的核心。

  • 假如你不懂无我,要跳脱轮回,其实没有办法

  • 我今天收到一封email...他竟然说,我们要超越轮回,他举了个例子,如果发现你的老公有外遇,你就不要提离婚,也不要大哭大闹。你要静静的,让这个因缘过去。他的意思是说,不许大哭大闹,静静的等待,然后就不再造业,不再造新业。了了一个业,然后不再造新业。这样就可以了脱生死。这是一般人的理解。这样算不算造业?

  • 这样的功力已经很不容易了...其实他还是造业。我们一般人要做到不造业,受报不造业,你要懂“无我”。

  • 像刚才那个例子是造什么业?造“不动业”。“不动业”就是,虽然你不哭也不闹,但是你,还有你的老婆,你会不会执著这个身体为我?会啊,会不会执着那个老婆为老婆?会啊。一般人不容易懂这一部分,所以他认知不造业,就是只要我心不动,就不造业。你造不动业。我面对外境的时候,我原先贪啊,嗔啊,现在如如不动。一般人不懂得什么叫不再造业。这已不容易了,可是你还是造不动业,不动业,就是“禅定”业。

  • 真正的话是要照见五蕴皆空。原先是我的老婆跑掉了,现在发觉没有一个老婆跑掉了,可是明明就是有个老婆跑掉了,世间法明明就是有个老婆跑掉了,但是你从五蕴皆空就是有这个现象,但是没有我,没有人在里面,很不容易懂,对不对?

  • 《楞严经》比较少讲“我”或“无我”,他比较少用这个名称...我们一般人讲,我生了,我死了,通常是指身体,身体就是我...

  • 对现在大部分的人,西方的主流社会,他不探讨这一部分...科学家就是没有了,因为你认为身体是我,所以基本上,你是这一生的人生观而已。如果你是相信科学家的话,如果用佛法,见外道的佛法来讲,现在的科学家,全部是“断灭见”。这个不能讲,讲多了会被骂。至于说,这个人死了以后,接下来亡者来托梦,或是有鬼来出现,全部一概否认,不研究,因为违背你的主张。

  • 我们的身体会败坏,但是有一样东西不会坏掉,身体会坏掉,你的想法会坏掉...但是有一样东西不会消失,“知道消失的”不会消失...

  • 通常这身体是我,对不对?你会不会讲,我的身体坐在这里?还是讲,我坐在这边?我坐在这边。这时候,你认为身体是你...还有想法是我,感觉是我,这个都是我们一般人的经验。一般人从小时候到往生,可能都不曾转变的。

  • 我问一个西方人,镜子里的你是不是你,他说是。我一拳打你,打镜子,那个会痛?打的人会痛,只有镜子里那个不会痛,这样他听懂了,他知道镜子里的那个不是我

  • 同样的,相片也是一样。你们会不会把相片当成你自己?不会啊,我不太相信。...有个男生已经三四十岁了,他爸爸把他小时候,没穿裤子的,他就很不能接受。

  • 你会把这个影像当成我,如果再转一世的时候,我变一个人的时候,你有没有能力认到我就是同一人?

  • 所以有一个小朋友,是妈妈的爸爸再投胎的...这个baby小时候,一岁,两岁,还是三岁时,心脏要开刀。肺也有问题。有一天,妈妈就跟小孩说,你再不乖,我就打你。那个小朋友说,你以前不乖,我也没说要打你...结果去查,她的爸爸之前当警长,被人刺中心脏,这一世生下来心脏就有问题...

  • 你看,转个脸就...因为你只认相,所以你就不认人...因为我们是认相,我们世间假设你现在弄一弄,把脸变了,把指纹弄一弄,我欠你的钱,欠你一百万...至少这一生不用还了,是不是?因我们是认相,但是因果是跑不了的。我们是把这些相当成我,用这种方式来跟人家互动。

这时候荧幕上的文字:

心中的妈妈+触受爱取有-->录影;

放影-->心中妈妈+触受爱取有;

记忆-->无法delete-->只能除受爱取。

  • 我现在跟你讲,“心中的妈妈不是妈妈”...

  • 你每个当下,都会录影、放影。十二因缘里面的“触、受、爱、取、有”,当然,我们一般人都没有办法跳脱这个,十二因缘的这五样东西...你的心,照了这个相,就录影了。但是你,在这个时间内同时会有感受。譬如说,(妈妈)老是唠叨,你不只是录唠叨,你可能会说“妈,你嘴巴能不能停下来”,不管你怎么讲,你这时候感觉舒不舒服?不舒服...

  • 所以你听到妈妈唠叨,然后产生感受...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叫苦受,苦受通常是爱的相反,叫“嗔”,你会讨厌...取的对象就是“排斥”,一个是执取,一个是排斥,这个进行得非常快。

  • 你会排斥,然后你说“妈妈,你能不能嘴巴闭一闭”...这个“有”就是你这样的行为产生的,一个嘴巴的行为,请妈妈闭嘴...

  • 妈妈唠叨的这个记忆,有没有办法delete掉?

  • 譬如今天这个人找你麻烦,他骂你,你就录影了,明天又找你麻烦,又录影了...你录影录了十年,很多人就很苦...希望这个记忆就消失,那没有办法会消失...

  • 你平常自己的录影也没办法关机,录影,还会放影...他不知道要怎么处理...

  • 因为你跟人互动的时候,你的触受爱,你的跟爱会进去,记忆不会消除,但是感受、爱是可以delete掉的。因为感受跟爱,是你个人加进去的,并不是那种事实...

  • 因为感受产生的爱与嗔,是你个人加进去的,你只要改变了以后,这个记忆还是好的,记忆还是有,但是你的感受,贪、嗔已经转化了。等于是我们说要改变成见。

  • 改变成见事实上,对一般人来讲是,我看到这个人,我以前很讨厌他,现在接受、包容,他以前跟你的那个记忆还是在,但是因为你的态度改变了,所以对他的看法不一样。

这时候荧幕上换了新的文字:

录影<--不触、而知-->放影

心(有能所)-->有能触、所触 -->顺十二因缘(无名、行、识、名色、六入...)

心不触 -->无能所 -->破无明 -->逆十二因缘

  • 我们的录影、放影,这个是没办法改的,我们一般人不管是学佛、用佛法的观念方法来改变,或是你用世间法,世间法也有一些正面解读来改变,那个也可以;这个部分是共同的,但是有一个东西是世间法绝对没有的,那叫做,这一部分(法师意指上述荧幕的些内容)...这里面,你要懂得十二因缘,你也要懂得逆十二因缘。这是一般人也不太容易懂。

  • 你学深一点的话,会发现这个部分,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跟你的生活经验能不能搭上?有办法搭上,很好;没办法搭上,就是嘴巴讲的超越轮回,对不起。你操作不相应的话,还是轮回善道,并不是超越。一个是观念上的理解,跟体验上能够操作是两回事。

  • 我们任何一个时间点,我们的心都在录影跟放影。睡觉的时候可能也是录影、放影。

  • 我们是把影像当成人,还有把你的记忆的那个影像当成人。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是用什么方式录影?用“能所”的方式录影的。什么叫能所?...在录影的时候,你是以你的身体的那个位置来录影的。你们在听我的时候,我这个人是不是在你正前方?你是不是以你身体的那个位置录影的?

  • 基本上,我们的录影,就是以我的身体为基准点,录影、录音、录味道...

  • 我就问过一些人去催眠,我说催眠你怎么知道,一位是你,一位是你的大嫂?我说你怎么知道?因为当初录影的时候,你就是以你为中心录影的,所以你很清楚那一位是你,那一位是你的什么。可能过去世都易容换装,面貌已经改头换面了,你过去世跟现在世的面貌不一样,可是你在录影的时候,你是以你的身体为基点来录影、放影。

  • 昨天、前天、去年、十年、乃至小时候都是以你的身体为基准录影的,当这些在重播的时候,你会认为那是你。今天我们上这个课会告诉你,那个不是你。

  • 这是我们一般的录影、放影,我们叫顺十二因缘,这里面就是有能所的。有一个主体的我,有一个主体的心,然后去感知客体的现象,这是大家的经验。

  • 这是你们每个当下都经验到的(这是以五蕴为我的录影、放影),只是你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你可以修炼...


接下来要参考的荧幕上的文字:

录影 <-- 全妄即真 --> 放影

全妄即真(五蕴无我,五蕴是心的不同功能)

外境即真心 --> 心与境无法切割

心不住在任何一处,不是以身为中心往外录影

心无对象 --> 无一物作为对象

师父:外境通通有 --> 人我是非通通不见了

师父:世间怎么动都是对的

  • 譬如你看到自己心中有些影像,还有你的感觉,这些有生灭现象的想法、感受、被你看到的色相、被你听到的声音、它们就是“妄”,全部这些现象,都是真,都是真心,全妄即真,背这四个字。

  • 当你转化了这个才能超越轮回。那个录影放影的功能还是会继续存在,但是录影、放影的模式不太一样了。

  • 通常我们的外境跟你的心是两样东西。心跟境是没有办法切割的,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心不住任何一处”。我们是以你身体为中心,然后往外录影的。当你的心“全妄即真”,就等于“能所双亡”,透过修行以后,你的“能所”的心全亡了以后,然后你的心,不停留在任何一个现象。你的心就变成一面镜子。

  • 我们的心在发挥“能所”,比较像是“特写”的,当你“全妄即真”的时候,你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反应任何东西的都是镜子。我们用波浪和海水,全部的波浪,就是海水。你不会只取一个波浪为你,我们现在是只取某一个波浪为你,只取你现在的身体,这个波浪为你...因为你的心是特写的,不是普照的。

  • 的心没有一物作为你的对象,没有一样东西跟你作对...“作对”以前是禅宗的用语,现在我们是变成这个人老师跟我“唱反调”叫作对,而它的原意是,没有一样东西作为你的对象,你的心跟所有现象都是融为一体的。所以你的心不会是在身体这个位置往外看。

  • 用师父的话说,“外境通通有,人我是非不见了”,这些现象还是有,可是你不会说“这是我,那是你”,“这是对,这是错”。如果你讲“对”跟“错”可以,如果你讲“你”跟“我”可以,这里有师父一个例子。有一次有个人送葡萄给师父吃,师父说好吃,结果第二天就送一箱来,师父说“你干嘛”,“师父不是讲好吃吗?”,师父说:“我说好吃,我没有说我喜欢吃啊?”所以他还是有能力辨别东西的好坏,可是他喜欢、讨厌就没有了,也不会认为有个“我”喜欢,因为人我是非不见了,因为师父说,外境怎么动都是对的。这是(圣严)师父在禅七的开示,开悟以后是这样的,你可以拿这个来核对,看看有没有开悟。(注:果元法师也在某处说过圣严法师吃葡萄的故事,因此上文的师父是指圣严法师)

  • 这样讲,你慢慢就知道,“有我的人生观”跟“无我的人生观”,差别在哪里?

  • 我们一般人学佛,大部分都在处理贪跟嗔,或是说,让自己不要发脾气,顶多是我刚刚讲的,修“不动业”,并没有书我不造业。(不是)受报不造新业,是受报,但你造不动业,其实也不错,不动业可以作为解脱的基础。我是建议你现在先懂了我要修无漏业,这一个重点是,这个人惹我,我修如如不动,你还是造业,造不动业,就是禅定业,禅定的业力,禅定的定力。这个骂我,你懂这个观念,看到“那个不是人,这个也不是我”,这个你要听懂...

  • 我们的心有一个叫“不生不灭的心”,还有一个叫“生灭的心”...原则上来讲,每个人的心都一直是不生不灭的,我们叫做空性。它不生不灭,但是它无形无相,但它有感知功能,见闻觉知的功能,有时候我们叫做“真心”。

真心的十种特质(十番显见)

1.  真性是心非眼
2.  不动
3.  不生灭
4.  不失
5.  无还
6.  无杂——见性非物
7.  无碍
8.  不分——见性不离物(离物无见)
9.  超情
10. 超见

  • 什么才是你?就是真心。

  • 在任何时间点,你的心都有这十种特质,乃至于你死掉了,真心都是这种特质。会死掉的是你感知的现象面,身体是你感知的现象,念头是你感知的现象,感觉是你感知的现象,这些现象有时候我们叫做“相”,有时候叫做心的功能。

  • 我们通常是把被感知的现象当成是我,或是把能感知的心当成是我,这个跟真心没有差别。我们能感知的心是有能所,有对象的能知的心,真心是没有能所的,没有主客对象的真心,差别是这样。有能所的心,它本身会生灭,会消失,有能所的心,有时候我们叫做“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它的共同点就是有能所。


  • 你把“能所”的心,转化为无能所,回到它的本来,叫做“转识成智”。那我们现在是转智成识,不是我们不行,是我们不知道。

  • 现在你看到什么?(听众答:法师)现在把灯关掉,你看到什么?(听众答:黑暗)看不到我,看到黑暗,对不对?不管你用眼睛或是用心,那个感知能力有没有消失?(听众答:没有)一样啊,你戴眼镜,那个只是视力的差别,看到的能力没有差别。

  • 还有一个很好玩的,我也是戴眼镜,我晚上做梦的时候,发觉我在梦中没有戴眼镜。你们晚上做梦有戴眼镜吗?没有。所以,这个能看的能力,并不会因为现象的有无,而有无。不会的,它不会变的。

  • 你刚才讲的所有想法,那是你的想法。谁来认知想法,还是这个心。我们的心已经被弄得非常复杂,把被自己感知的想法,当成能知的心。

  • 你们从小到现在,那个能感知,能看的心,有没有增减?有没有消失?没有。当你这个身体死了以后,那个心依然存在的。

  • 那颗心,不动的心,永远是这样子的,但是我们凡夫因为已经习惯了,抓这个,抓那个,所以当身体败坏以后,你的心还是会继续,以前的业果还会继续一直浮出来,就是有相一直浮出来,你会把那个“相”当成我。那就叫“识”,第八识。就会随着那个相,一直在取相。


  • 我们现在就是一直在轮回。你心中浮出来一个念头,浮出一个影像。我刚刚讲(心中的)妈妈,你就认为是妈妈,就跟它互动。像我们禅修的话,这个是妄想,就拉回来,就没有再相续,没有禅修的人,就跟它互动。

  • 禅修的人也很好玩,在打坐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是妄想。拉回来,拉回来,下坐以后,全部都不是妄想,有没有发觉?所以禅坐得那么好,结果下坐以后,一下子,这种宁静、舒服的感觉,马上就不见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懂,这个无我的道理。

  • 小时候的你,你想它,它会起来,一秒钟以后,马上消失了,可是你这个能知的心,有没有消失?没有,但你会说“我”怎么样,你把你怎么样的那个想法,当成你。把那个影像、那个想法,当成你,所以我们的心(妄心)就一直相续着,没完没了的。假如你不懂这个,这种心录影的功能,那不可能是我...

  • 我们是叫做妄想,其实中文讲妄想,并不是讲杂念,妄想就是说,那里面没有“我”在里面的,但是我们在禅修的人不懂,人为一个念头浮起来就是妄想。我们是把它当做是杂念,不是看到(念头)里面没有“我”。

  • 这十样(真心的特质)里面,有三样非常重要...你现在看到麦克风,麦克风是一个物质,你的心是一个有感知能力的,它不是物质,你的心不是物质...几乎你所看到的都是物质,我这个色身是不是物质?(听众答:是)...你的心不是物质,每个人的心有感知能力,物质没有感知能力...这是第一个要件。

  • 第二个,你的心跟这个迈克风,能不能切割?那个部分是属于麦克风?哪个部分是属于你的心?有没有办法切割?...有没有办法切割你的心跟物,有一部分是心,有一部分是物?...我不在问你心中的相,我说你的相跟心,怎么切割?它有没有办法切割成物质是物质,心是心?反正听不懂....

  • 这是禅宗在修行,或是我们要开悟的话,就要根据这连个原则,“心不是物”,另外一个是“心不离开物”,离开物,没有心。相当于《心经》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物质,空性,相当于正在听我讲话的那颗心,空性就是真心,不生灭的心。

  • 很多人觉得“空性”,好像有个东西叫空性,不是空性,就是你现前的心,它空无一物,但是它能够觉知。

  • 你现在所经验到的色身,色受想行识,这一个色是物质,就相当于波浪,跟海水的关系。

  • 假设你知道那颗不动的心,它没有离开现象。这时候,你心中浮一个念头出来,那是现象,它会消失,它不算是你的心,不算是你就对了,可是它还是可以浮起来,会消失。你那能知的心,并没有真的消失,就相当于海水跟波浪。

  • 波浪动起来的话,有没有形象?有。波浪消失以后,海水有没有跟着消失?没有。

  • 波浪起来的时候,它没有离开海水,没有...它是波浪,海水不是波浪,相当于你的念头浮起来,它就是你的心海、内心的大海,浮出一个波浪来。它起来,会消失,你的海水并没有消失。

  • 我们会把你感知的一个波浪当成我。你心中有十个波浪,有一个是前天的波浪,有张三的波浪,有一个李四的的波浪,结果你就把全部,都是你的波浪,当成某某人。

  • 有一天你发觉身体不见了,咦,怎么还在?那时候就知道,原来身体只是一个波浪...不要讲死掉了,我们禅修,我们的经验是你在打坐的时候,身体不见了,很多人都会害怕。你们相不相信?第一次身体不见了,你都会害怕....

  • 在网路上有一个Taylor博士,她中风,然后她发觉她的身体跟外界没有界限的...一个脑神经博士,她在研究脑神经,然后她自己中风...她说“我今天涅槃啰”,到最后,“我花了五年的时间终于把身体弄好了”。这算不算涅盘?一般人的话就是看不清楚。涅槃哪里是这样的?那只是身体的感觉消失而已。我们每人每天晚上都是进入“涅槃”,只差你不知道你进入涅槃而已。所以“身体”不见了,你每天都经历到身体不见的经验,有一天你就会长期的身体不见了。...

  • 我们有一些禅师有这种本事,这一刹那是坐著,他知道怎么操作,这一刹那就坐脱立亡,这样很厉害了,在禅宗这样不算,要有本事再回来,开车出去车外再进来。假如你有这样的经验的话,你的人生观一定是无穷尽的,无穷世的人生观。但是你没这种本领,又碰不到那些来托梦的(法师微笑),又不相信,所以自然的,你的人生观就变成只有这一世。而且你会为这个身体打拼。为这个身体打拼的话,你不容易体验到身体是工具。


  • 几乎每个人,你看到一个对象,你就会浮出跟这个人相关的一些记忆。我们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脱这一模式...你跟这个人之间的过节,你会认为这一个过节的记忆是他...你连接的这些记忆,全部不是他...就是有影像,有语言,但就不是他。

  • 开悟的人是看到这一部分,全部都不是他,也不是我。所以他们开悟以后就更忙了。为什么呢?你从无量劫的记忆里面,连结的东西太多,他要一个一个把它转化。因为我们不懂,我们是垃圾越堆越(多)...没办法录完以后马上清空...




感恩师父开示。愿以分享此文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西方净土,回向四众和合,回向正法久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6-2017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3-6-2017 10:21 PM 编辑



第二部分的学习笔记:



  • 我们的心跟佛的心完全一样,只是操作的模式不一样。关键的地方就是我们会“认物为己”。

  • 物就是把物质当成自己,像现在看到的色相是物质,对不对。你的感觉,看起来好像是心,其实它是被你感知的,都是一个对象,我们也把它叫做物质。还有你的想法是算物质还是算心呢?还是算物,因为是以一个“相”的概念出现的,会消失,它是“被认知”的。

  • “认物”就是“被认知”的,就是我们把“被认知”的当成自己。

  • 你的痛是被你认知的,你的舒服也是被你认知的,但是我们都把它当成自己。这些我们叫做“境”,真正我们自己是那颗“能认知”的心。

  • 对开悟的人,他不会把物当成自己,是因为他的心一直处在一种没有“能所”的状态。我们是“认物为己”,所以会一直“能所”。

  • 开悟的人,他的心不动,他的心反射所有的现象,我们说“含摄万象”。用比喻来说,大海含摄所有的波浪。波浪本身是有形状的,有各种形状,但它的本质就是海水。

  • 其实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是心,开悟的人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是心,看到什么都是心,或是我们讲的“空性”,对我们来讲,我们觉得这是物质,然后我们的感觉,它是被感知的现象,它也是物质,其实它都是心,可是心怎么变成物质呢

  • 这个现象浮出来的时候,当下是心,可是它消失以后,你第二念再去看它时...第二念你人为它还存在...我们叫成物。你会发觉,我们一直对着“已经消失的念头”互动...

  • 其实除了心以外,没有其他物不物的,全部都是心,但是我们因为产生“能所”...我们用“现前这一念”去跟“已经消失的前一念”互动,前一念就变成物,第二念就变成心,第二念起来又会消失,第三念再跟第二念互动,所以就是“心、物”或“心、境”...念念相续,就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就是你。

  • 我们这个电脑,它是从左上端扫描到上端...再从最上端扫描到最下端,听说是左到右移动大概八百个点...当中就是一个光点一直在左右扫描、上下扫描...它左到右八百,上到下八百,就是六十四万次,一秒钟听说要二十张。一个光束,就是一点而已,让它迅速一动,就产生画面...其实它通通已经消失了对不对...那一点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从来没有增加或减少,没有移去哪里,但因为在这个空间上,或这个时间点上生灭很快,你就会产生已经消失的幻相。已经消失的幻相,你认为它还在,所以你跟它互动,这个幻相就一直相续。

  • 就像你做梦,梦境是你编的。你不知道,继续跟梦境(互动)。你不晓得男主角是你,你不晓得女主角是你,忽然间又出现一只老虎要追人,你也不晓得老虎是你。编辑、男女主角,所有的剧情,没有请人,很省。

  • 有时候,我们多少会解梦,譬如说,你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老虎追你。假设你没有信心的话,你是跑不赢老虎的。如果你自己非常强的话,肯定是你跑的比老虎还快,或是就有个人拿只枪把老虎打死,或是就有一个人出来把你救起来。假如你自己没有信心,你的编剧、表演就很悲剧,你就跑不赢老虎,被老虎咬了。

  • 你不知道这出戏,全是你编的。有时在修这个梦幻观的时候,他们有一种修法就是你被老虎追著,追醒了,他们就是再回去梦中,因为知道刚才是梦境,所以接着再延续续集,就是老虎追,但是我们慢步经行。为什么?因为你知道那只老虎,梦本身,就是你自己浮现的现象,所以不用怕,你可以编你想要的。

  • 可是在白天,我们会不会编剧啊?你心中浮出了一个想法,那就相当于晚上的梦境...我们叫它“妄想”,所以就跟它互动...我们从生下来到死,你是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所有的角色都是你,唯一的就是你不知道...从头到尾,都是你的心去取相,然后你自己去编剧...我们现在就是把这些东西弄出来让你知道,全部都是我的心在互动。

  • 你心里面都不需要转外境,第一个,当你已经知道那个外境,已经消失了。每个都是什么,都是新的开始。现在是有“能所”,都没有关系。

  • 像这样的模式,我们叫“触、受、爱、取、有”,这个五蕴。我们都会以“触、受、爱、取、有”的模式在维持,还有“色蕴、无明、行、识”...也就是说,你自己用后念来修理前念。

  • 我们的心是有认知能力的,不是物质,我们的心不会消失。这已经消失的画面,你要转化,它不是我,因为我是不会生灭的。

  • 所以你要按照这个原则,就是只要“起来、消失”,这个你就默默地说,“我是能认知的,不会生灭的”,虽然你还是会生灭,没关系,你现在只要认知“我的心是不会生灭的”...你就说,真正的我是能认知的,不是被认知的。这几个点,变成以后你要修的一个大原则。

  • 《楞严经》就是讲“认物为己”,认没有知觉的物体为我,或是认已经消失的现象为我,现在就是你要反向操作,你就是要改变这个模式。你念头起来,它消失,你现在没有能力发现它消失...所以能认知的心,才是真正的妈妈,真正的自己。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慢慢的转化你那种错误的认知。

  • 妈妈的相浮起来,消失比较容易,感受浮起来,它会消失,感受会不会一直消失?你的感受,譬如说乐受、苦受,它是交替的,它在变化...譬如乐受起来,消失以后才会变成苦受,两者是不一样的,但是从感受来讲,你会一直觉得,这两个都一直存在。我们会有感受这个部分,会一直以身体为我,知道“感受不是我”那个部分更重要。
  • 你碰到任何感受,譬如你看到这个人,你产生不舒服的感受,你可以问说,“是感受,还是我不舒服?”。

  • 不要只看到波浪,你要看到海水...用另外一个名称,叫做“无位真人”,他不在任何一个位置,等于“心无所住”的意思。

  • “无位真人”是临济禅师用的名称,相当于我们的真心。这个心,它无形无相、没来没去、不在任何一个地方。

  • 为什么用“无位真人”?因为“无位真人”会一直穿衣服...“无位真人”相等于布袋戏里的那一只手,我们这个色相相当于布袋戏的那一个人(角色),或是说,无位真人穿著一个人形的衣服。他是用来描述,我们很容易把衣服当成无位真人...他们是要我们“不要被衣服所骗”。

  • 你要认无位真人,无位真人才是你,无位真人可以无形无相,可是他可以穿各种衣服...但是你不要把有形象的衣服当成无位真人,因为衣服会被穿,然后又脱...假设你的衣服跟无位真人已经不一不二时,这时候,无位真人以不同的衣服,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你是自主的。

  • 沩山和仰山禅师对谈的时候,他们就会用“这边有几个人”,结果他就说“一个人”,为什么,就是一个“无位真人”,如果它用一件衣服,画了50人造型的一件衣服,那是谁的衣服,你的衣服,从头到尾都是你一个人而已。至于别人呢,别人是别人的衣服,从我来讲,我就只有一件衣服。从你来讲的话,你也只有一件衣服。

  •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叫“相照”,有时候叫做“镜镜相照”,两个镜子对照,有时候叫做“一法”,我这一法含摄一切法,你那一法含摄一切法,我这一法含你,你那一法含我。

  • 用镜子就比较容易,一面镜子含摄万象。我这一面镜子含摄万象,你那一面镜子也含摄万象。我这一面镜子跟你那一面镜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界限,是没有镜框的镜子。


  • 我们在每个当下,基本上,我们跟其他人的关系是这样子的。我是一面镜子,我反射所有的相,你也是一面镜子,你反射所有的相。所以你在看到什么人的时候,你知道,“这是我镜子里面的相”,或是,我“无位真人”所穿的衣服。

  • 我讲话,当然是我的衣服,对方讲话,那是谁的衣服?对你来讲是谁的衣服?对,你的衣服。你回去以后,对方不在以后,你就想,就浮起刚刚我讲的话,是谁的衣服?我的衣服。你不要上当,果醒法师说什么、怎么样。

  • 一般我们会上当,因我们会录影,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你离开后,那一幕就会浮出来,我们会把心跟衣服切割为二,其实这个时候,你的无位真人跟衣服是同一个东西,你会把你所回忆的影像切割为二...

  • 比如看到什么人讲什么话,这个时候是你自己浮出一件“那个人形象”的衣服,它浮起来又马上消失,而你又一个意念说,"他怎么对我这样",马上又另外一件衣服浮出来了...你就每个当下,你的无位真人任何时间都不断地在穿衣服、脱衣服...结果就看不到无位真人,只看到衣服

  • 基本上,我们整天都在穿衣服,都在抓这个衣服、换掉,抓另一个衣服、换掉,现在有人告诉你“无位真人才是你”,结果我们会,禅宗讲的“骑牛找牛”,无位真人就是牛,结果你去找那个衣服,想从衣服里面找到无位真人

  • 这样听,能不能知道我在表达什么?就是他们讲的“性跟相”,你那个“能知的心性”,叫做“无位真人”,叫做“真心”.就是现前你可以听、可以判断、可以回忆、可以思考、可以拿著笔、跑到手可以写字,跑到眼睛可以看,那个叫做“无位真人”,叫海水,叫觉性,如果你读《心经》,哪个叫空性...

  • 你那颗心能知道、能觉、能看,你那颗心有无穷尽的功能,它就是空性,你现前这颗心,它什么都不是,所以它无老死。我们的心是不会老死的,衣服会老死。


  • 我们会自我对话,对不对,你是把你自己浮出来的前面那件衣服当成是别人,你的第二念在讲的时候,前念消失,你认为它还在,这是我们平常在自我对话的时候,没有发觉,无位真人跟你的记忆在互动。


  • 我们不会想到,这里面全部都是我的衣服...但是我们就在衣服里面分什么?某一个相是某某人,某一个相是什么?...你的无位真人就不断地产生衣服,产生不同的衣服,唯一就是看到衣服,看不到无位真人。师父说:“开悟的人是两者都看到。”,无位真人,跟衣服,就是性跟相。


  • 性跟相,没有一个相不是无位真人,但是也没有一个相是无位真人,因为无位真人“无相”,因为“无相”,它可以变化种种的相。可是讲归讲,我们那个相就排山倒海的过来,你说它是无位真人,当你这样讲的时候,它一堆相就一直浮出来,这时候,错误的。

无明:三细六粗

三细:真心 --> 无明 --> 能所

六粗:智相 --> 相续相 --> 执取相 --> 计名字相 -->起业相 --> 苦相

  • 本来我们的真心,就是我们的无位真人,都没有穿衣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你的真心在任何时间点都无一物,但是你产生“无明”。为什么会产生无明?在经典里面讲,最初,你认为你的无位真人(你的真心),必须要去感知一个对象,才有感知功能。就相当等于灯本身是能够照的,它需不需要照一个东西,来证明它有照的能力?需要。没有东西让它照,它照的能力就没有了。

  • 灯在虚空中,没有东西的话,它照什么?它这种照的能力有没有消失?(听众答:没有消失)对...

  • 最初,就是你的真心,不需要照什么,它处在一种我可以照明各种现象的能力,但是我没有一个“被照”和一个“能照”,这种就是最初的一念。


  • 你认为我这个心要去照一个对象,就产生“能照”跟“所照”,产生能照跟所照,就是相当于我们讲的“无明”,“有能所”。我们一般对“无明”是其实是掌握不到的,不知道“无明”在讲什么。

  • 曾经做一个实验,就是给流浪汉一天两千块...他能够呆一天就给两千,两天就四千,他什么事都不做,但是进去里面没有声音可听,没有东西可看,屋子里面什么都没有,事实上,至少还有一个对象,至少还有一个房屋。但是你不能摸任何东西,不能看,不能听,不能摸。这样很容易玛,对流浪汉来讲,无一技之长的话。据说这个实验就是那流浪汉呆不下去了,几乎快要发疯,因为他没有打坐的经验。

  • 你心不要取相,但是我们众生取相取惯了,你要是懂得禅修,我心就收回来了,我拉到我的呼吸总可以吧。就相当于现代的人,我们叫电脑上瘾者,像我现在也有点上瘾了...开一下电脑,是你的心要去抓一个“所”来, 你没办法回到“无能所”的。

  • 我们内心认为必须要抓一个对象,这时候,第一个虚空先跑出来了...接下来产生世界,然后能认识虚空、认识世界的叫“众生”。


  • 我们已经迷失了,我们去取父精母血,作为投胎的一个“四大”...就是父精母血所形成的那个胚胎...然后是你的心去取那个相...去住于你的胚胎。、

  • 因为你的念头跟这些东西一直互动,结果,你那个本来是普照的心,没有能所的心,就会跟你的胚胎一直互动,然后你会把你的身体,这个小四大,跟外在的四大切割为二。身体这个四大叫“正报身”,那身体以外的叫“依报身”。

  • 你这个“色身”,跟“外在”的,是不是都是“四大”组成的?但是你会从你这个的角度往外看,就切割为二。

  • 你这个小四大是物,外面的四大也是物,但是比较麻烦的是,因为你的(小四大)可以动,结果你就发觉“这是我” ...

  • 有一天你中风或死掉了,假设你这个身体的呼吸不动了,心跳没有了,包括眨眼睛的能力都没有了以后, 你可能还会在里面试试看,试试看这部车子还有没有救?

  • 我们现在就是“你把身体当成我”,身体以内我们叫“正报”,身体以外就叫“依报”。你这个“正报身”,需要“依报身”的食物、空气、水的滋养,那还不够,还要一间房屋,出去还需要一辆车子...

  • 为什么说这个四大是“工具”,因为它就是“衣服”。你的“正报身”跟“依报身”加起来,全部就是我们无位真人的一大件衣服,我们叫“大身体”。


  • 假设你知道这是衣服,这是工具,你就来这世间,藉著这个正报身来修。

  • “正报身”跟“依报身”是合而为一,还有“正报身”跟“依报身”加起来是你的衣服,然后你的无位真人跟你的衣服是一,或是说“不一不二”。


  • 中文的“影响”很有意思,“影”跟“响”。我现在讲话是“响”,我这样的人形、表情是“影”,我的“影”跟“响”会出现在你的心中,你们取了我的“影”跟“响”以后,然后你就录影了。录影以后,你会根据我的“影”跟“响”,再连结你的“影”跟“响”...你就想讲的有道理,你就会以我的“影”跟“响”连结你的想法...菩萨能够度人是因为众生有这种功能,你会选择,你要的“影”跟“响”...

  • 我们中文字很棒,每个字都根据心跟相的那种模式去定,就相当于我们说“想”,是心中取相,叫做“想”。


  • 菩萨能够影响别人就是因为众生会取相,可是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我透过我的“影”跟“响”来影响你,让你跳开、超越,“不起影”,“不起响”的影响。

  • 我们现在取“影”跟“响”,那是小影响。你听到这个“影”跟“响”以后,知道如何操作,“不取影跟响”,才是最大的影响。佛就是要这样影响你。你说我要做好事,那是小影响。

  • 因为你的六种感官都要吃食物,我们叫“触食”,另外我们每隔一段时间要吃食物,叫“段食”,另外还有“思食”和“识食”。意识也要吃食物,我们的意识一直要录影、放影,否则的话,你的“识”就停掉了。

  • 你把身体当成我,那叫愚蠢,愚蠢的业力让你不断地从外面的依报身里面去取得(食物),外面的总是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因为你认为依报身是在你心外...

  • 全部的依报都是你的心,但是你没有能力,所以在梦境,有时做到好梦,有时做到噩梦就尖叫。假设你懂这个,他们到最后没有梦。为什么,正报身是我的衣服,依报身也是我的衣服,全部都是我的衣服,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梦?...他们不会被衣服所蒙骗了。

  • 不要认衣服、“认物为己”,你这个无位真人已经拥有一切,这相当于六祖的“何期自性”,自性就是无位真人,然后“本无生灭”,原来我的无位真人本来就没有生灭,原来我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本自清净),我的自性本来不动(本自不动),“本自具足”,就是说所有的衣服全部具足。无位真人能够产生万法(能生万法),我要产生什么衣服就可以的...

  • 我们的心,基本上这些功能都有的,但是唯一现在我们就是有“能所”的...你要是有能听、被听的话,就被十二因缘的“触受爱取有”限制了,你会觉得外境是在你外面的。当你的“能听”、“所听”合而为一以后,你就可以在任何时间点,产生你要的法。

  • 看到一个仇人,我可以产生耐心地跟他讲话,因为里面没有仇人。你无始以来,有“能所”的把他当做仇人,这业力是很强的,你懂得这个,你必须用你体验的去转化你以前所建立的业报业力...当你的衣服跟无位真人,合而为一以后,你要把它转化的时候,你那业力、业报会浮出来,那你用现前所体会、所体证的这些东西,“随缘消旧业”。

  • 你的老公外遇,那个老公是你的衣服,这个是不一样的,你只有看到老公,以前我以为是老公,结果我心中的衣服。你要这样转化的话,才真的是随缘消旧业...在互动当中,你把所有“能所”的,他们有能所,但是你没有能所,但是你业力是用“能所”的模式储存的东西,它会再浮出来,它是用“能所”的模式再出现,你用没有“能所”的体证去取代。

  • 这样的话,一边度众生,一边受报、造业、受报、造业,受报的时候,已经没有“我”受报了,可是那个现象还在不在?还在。这个是整个“无我”的人生观,这个时候很忙哦。

  • 像来果禅师,他开悟以后,也发了四十八个大愿。我记得最清楚有三个大愿,一般人是不敢发的,他三个大愿是人家要手、就手给他,人家要头、就头给他,人家要内脏,就给内脏,他把这分成三大愿,四十八愿里面。

  • 你已经证悟空性以后,你发觉身体只是一个工具,是你衣服,无量衣服里面的一个小衣服,所以对他们来讲就是“要手就给手”。我在三十年前看到《华严经》讲这样子的时候,我挣扎了三天说,要不要相信它?你去看《华严经》,像这样的描描述非常多。

  • 这个身体仅是被你感知的相,透过没有“能所”的操作以后,你就发觉你这个身体是真心,已经不是我的身体了。一个小身体是全部的衣服,就是“一为一切”、“一即一切”...

  • 你要认知,具有能知、能觉、能看、能听的那个心,是我,但是它无形无相。它不妨碍种种相的产生。禅宗的术语就叫,“青山不碍白云飞”。

  • 你的心不是在你的身体的位置上,你的心清清楚楚的,你的心就像太阳这样子,你的心是普照的,不是特写的。譬如现在我的心注意你,我的心就以你为中心普照,我的心移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以这个中心点为普照,在这种状态上,基本上不会有我的心移到这个地方来...你的心的源头...那个心,它是无所照,不是我要特定照那个地方,它是每一次照哪里,就以那个为中心,以那为中心去感知全体。另外,我们说它是普照,是平等的照、平等。

  • 你要实践的话...你要从日常生活当中这样,一个很不重要的事情,跟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完全的态度、是平等的,它在那中间是平等的。

  • 不是物不平等,是你的心不平等,所以产生现象不平等。

  • 我们通常是开电脑比较重要,脱鞋子不重要。你要全部的,任何一个时间,只要是你的心普照的话,任何一物都是你的心的显现,只要你有重要和不重要(的心念)的话,你就失去平等,你就跑到“能所”了。

  • 假设全部的海水就是你的话,你要分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没有办法,你从头到尾都是海水。

  • 当下的力量就是,你的心基本上,没有什么当下。它是性跟相不一不二。“当下”的话,我们还分过去、未来,你没有办法分“性”跟“相”。勉强说,叫当下。

  • 我们的正报身跟依报身,是二还是一?标准是一,所以想办法,要变成一。

  • 接下来,我们的衣服跟我们的无位真人,是二还是一?我们的经验是二,你要想办法,就是我无位真人跟衣服是一。应该讲“不一不二”,因为衣服会一直换。

  • “不一不二”是什么情况呢?就是你看到衣服,就要看到无位真人,不能只看到衣服而已,我们是见相,看不到性。

  • “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以“见缘起,即见佛”,是不是?佛在哪里?就是无位真人,现前的心。所有的那些衣服,也就是你现在所看到的现象叫衣服,这些衣服的变化是根据缘起的原则在产生,就相当于波浪会高会低,那是按照缘起的法则在出现。可是你那一位无位真人,看到的全部都是无位真人,我们就是看到现象面,忘记了感知现象面的那个是无位真人。

  • 无位真人拿掉后,有没有缘起,没有。谁来感知,没得感知了。

  • 不管他讲空性也好,佛也好,心也好,全部都是你现前这一颗能知、能觉的心,它是没有“能所的”,我们现在是有“能所”的。

  • 大意懂了以后,你要按照这个原则去看所有的经典,大概都可以拉到这地方了。在修行时,假如你懂了的话,就直接从“能所”下手,有“能所”变成没有“能所”。这个东西就要用默照或者用空。空三摩地、空三昧,你的心要练习,心不停留在任何对象上。





感恩师父开示。愿以分享此文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西方净土,回向四众和合,回向正法久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6-2017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师兄的分享, 从你的分享我才明白原来不动还是有造业的。
但是这种不动业, 在我们生活遇到不顺心的时候, 我们还没有办法无我, 这个时候我们修不动业也不错的。
不要有任何反应, 让它去。。 而这样的结果通常是好的 。。。

那天我在办公室看到我桌上有一篇暗喻的道德故事, 我不懂是谁放的, 我也不懂那个是不是故意在讲我。 刚看见, 我心有点儿不舒服。 但是很快的, 我就把自己拉回来, 我又没有什么做错事, 凡事堂堂正正, 问心无愧怕什么人家讲。  我把它丢在一边, 没当一回事。 很快我就忘记了, 我做工一认真起来我就不会去想其它有的没有的事情。

隔了一天, 有个同事自己从实招来, 说是她放的, 问我有看到吗。 我说有啊, 你放这干吗? 她说她给了两个人, 一个是给我上司, 一个给我。。 内容大概就是骂我们工作没有讲清楚到底是谁做, 到最后大家都以为别人会做, 最后就原来根本没有人做。。。  为什么她会不高兴是因为那天她被上司骂了一餐, 根本就不关我的事, 那件事我也是last minute被叫进来帮头帮尾一点而已。。  

幸好我没有生气, 如果是以前的我, 我肯定会闷在心里面很久。  可能还会开始一直在想这是谁放的, 怀疑谁在针对我? 开始误会我的其他同事。 可是当天我很steady .. 学这个禅修对我的生活也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6-2017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google了一下这个“不动业”, 让大家看看这个不动业带来的果报和影响。
----------------------------------------------------------------------------------

不动业
January 20, 2015  /  Gangkar Samdup


不动业是指禅定的业,属于轮回之业,既非善亦非恶。我们人类属于欲界,不动业的果报则属于色界和无色界。修习禅定之人,也就是修习不动业之人,心中没有粗大的烦恼、痛苦,或其他强烈的不适感,因此他们能够断除欲界的业因,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色界里有四禅天,无色界里有四无边处天。虽然投生色界、无色界的业因很多,但主要还是以禅定为主,这个禅定是世间的禅定。

在色界的境界里,拥有“寻伺喜乐”四种禅定的感受,而人类的七情六欲等皆是没有的。色界的初禅天会被大火所毁,二禅天会被大水所毁,三禅天最后会被大风所毁。火、水、风的灾害,到了四禅天便会停止、下降,不会再回来。就好像洪水泛滥时,水位涨到一定高度便会逐渐退去,最后只留下洪水冲刷过的痕迹。


色界的四禅天共有八处,前三个是色界凡夫的住处,后五个是圣者的住处。四禅的禅定是极好的,非常清净,修行证悟的人大部分都能依靠四禅的禅定而获得成就。

但四禅天依然没有离开轮回。因为四禅天的天人只有禅定,并没有配合以大智慧,或者说只有“止”,没有“观”,因此无法解脱轮回之苦。

四禅里比较粗大的禅定障碍被去除后,便能够进入无色界。无色界共有四处,最高的一处叫做非想非非想天。色界和无色界的众生,都是依靠修持不动业而投生的,在他们的分别念消失之前,业是不可能停止的。处于三界最高处——非想非非想天众生的分别念虽然最微细,但依然存在,他们的业也并未停止,业的种子也依然根深蒂固。一旦因缘具足,业的种子就会发芽,导致他们堕落,在轮回中继续流转。

色界和无色界中,众生禅定的时间非常长久,甚至能够在几百几千个劫中安住。尤其是无色界众生所入的禅定可谓是最高境界的禅定,但那也只是“止”的最高境界。如果没有“观”的配合,无论在多少个劫中入定,最终还是会出定、堕落。

究其根本,无色界众生之所以堕落是因为他们认为无色界的禅定是佛法真正的无上境界,但当禅定结束,他们预知到自己将要投生何地,会经历何种痛苦之时,就会对佛法产生邪见,认为佛法是不究竟的。其实,无色界的众生差一点点便能脱离三界了,但却因为没有遇到空性的正见,还只能继续在轮回中流转下去。这是非常可惜的!

那么,了解和认识了不动业,于我们而言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认知分别念的过患。

分别念的习气,哪怕只是一点点,依旧会生根发芽,产生轮回的业,然后迫使我们不断地在轮回流转。

第二、只有止观双运的禅定才能断除分别念。

断除分别念的习气只能依靠禅定,别无他法。当然,这里所指的禅定是“止观双运”的禅定,而非色界、无色界众生的不动业禅定。

如果禅定只有“止”,而没有“观”,就会像密勒日巴尊者所说的那样:“无论是被铁链捆绑,还是被金链捆绑,其效果都是被束缚。”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非福业导致我们被束缚在轮回的三恶道之中,就像是铁链;福业和不动业导致我们被束缚在三善道里,就像是金链。纵然材质不同,但束缚的效果是一样的。恶业让我们感受到折磨,善业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但两者的作用却都是让我们继续流转,都是让我们无法脱离三界六道的轮回。

第三、避免我们成为佛法的大盗贼。

对我们而言,这是意义最为重大的一点。有些修行者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禅定境界,由此而误认为自己已明心见性,证悟空性了,继而认为可以不再谨慎因果了。有这种想法的修行者可以说是佛法的大盗贼。

莲花生大师告诫我们说:“证悟越高,因果上越会谨慎。”修行者的证悟是否达到最高,是以他的行为来判断的。如果行为上对于因果的取舍非常谨慎、非常重视,便可得知他的证悟已经很高。关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多多留意。

还有一些修行者,在修习止观时会产生一些觉受,比如乐的觉受、光明的觉受,或是无念的觉受等。在这些觉受产生时要异常小心。

当乐的觉受产生时,我们并不知道它其实是障碍,甚至会误以为是佛菩萨的加持,心想:可能普贤王如来心中的大乐,在我心中也产生了吧……如此一来,就会执着于这种乐的觉受,从而导致我们投生到欲界天。

当光明的觉受产生时,即便墙壁等物体挡在眼前,我们依旧能够看得见;就算天黑也会感觉到光明,种种的觉受都会产生。对于光明觉受的执着,会导致我们投生到色界。

当无念的觉受产生时,我们会觉得非常清静,以至于误认为自己已经证悟,但这种感受最终会导致我们投生到无色界。

对于上面三种觉受上的执着,是修行者很大的障碍,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已经证悟、已经成就,不再谨慎因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此这样就成了佛法的大盗贼,将承受极其可怕的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6-2017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1-6-2017 02:25 PM 编辑
快乐四叶草 发表于 21-6-2017 01:49 PM
我google了一下这个“不动业”, 让大家看看这个不动业带来的果报和影响。
----------------------------------------------------------------------------------

不动业
January 20, 2015  /  Gangkar Samdup ...


感恩同修上述的分享,内容非常好,末学记下了。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这两天看果醒法师的开示,一些不懂的事情也逐渐开窍了。我们对境不动,原来还是造业,但至少是不动业,或是禅定业,跟无我还是没有关系。

无我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的。一般禅修的人谈禅修往往着于境界,把妄想当成定力,甚至以为有境界就是开悟。其实追逐妄想本身,心已经动了,连不动都做不到,那跟禅定没有关系的,跟开悟更没有关系。禅定是修面对境界而不动心,而不是修境界有多高有多好。外道禅修和佛教之不同,就是容易着于境界,认物(境)为我,结果失了本心,更不可能开悟。如果把妄想当成开悟,还去到处分享和教人,这个就是散播邪见了,这个将来福报享尽以后,会有散播邪见的恶报的。学佛禅修,非常主张戒口不是没有原因的,没有必要的话,最好还是涵养境界,免得自误误他。多学习过来人(经典和大德)的开示其实非常足够了,我们自己还是多点去修,但是少点去谈,特别是禅修的事情,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禅修的,没有进步反而不是什么坏事,有进步的,往往是耽于妄想境界,要过魔考不容易的,除非自己对佛法下过一番功夫,建立正确的知见,或是身边有善知识的督导。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6-2017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8-6-2017 03:01 PM 编辑



现在整理第三部分的学习笔记:




  • “虚空粉碎”的前面叫“大地落成”。“大地落成”就相当于有相的世界,有形像的世界,有现象的东西先不见了,最后是一个虚空。你有“能所”的心的时候,那“能所”的心要完全去除,虚空要分碎。“虚空粉碎”就是说,你的心从此以后没有能所的,你的心就变成真正的真空。

  • 因为我们有一个心感知虚空,结果你这个真心就变成妄心。因为你这个真心是“针对虚空而有”的“能知的心”,是有对象的。其实它也是真心,我们给一个名字叫妄想心。不要以为妄心是没有,妄心就是真心的一种功能。

  • 假设你有真心,又有被你感知的虚空,就会形成劫浊。

  • 我们说“虚空无尽”...真的虚空是有尽的...虚空我们要把它变成没有能所的真空,等你虚空打破以后,你发觉全部都是真心,除了心意外没有其他东西。

  • 我们是由四大所形成的身体,本来你看的时候,不需要用四大所形成的眼睛看,听也不需要用四大所形成的耳朵听。也就是说,能够看、能够听的,不需要眼睛、耳朵、鼻子、舌头...不需要的。

  • 我们现在因为有了身体以后,结果你用眼睛看、耳朵听,结果变成没有用眼睛,我就觉得看不到。

  • 有一天假设你的身体没有呼吸了,心脏不跳了,法师说,真心可以不需要身体,你就可以这样子,不用急著再找一个身体。那一刻,他们叫“中阴身救度法”。

  • 因为本来不需要眼睛不需要耳朵,其实你看得更远。所以我们说人往生了以后,马上这一念在这边,下一念可以到台湾去。在这边他可以听到我们法鼓山在办水陆,他在这边可以下一念就到法鼓山去。因为那个心的感知功能是没有距离的。

  • 你透过一个身体来感知外境的结果,你把心的无限功能,把它设限了,所以变成,你感知要经过四大。

  • 睡觉的时候,你的心相当于禅定,有时你在梦中,它可以预见未来,因为它进入那种不同层次的意识界了,因为它不需要在去感知身体,就被这个身体受限。

  • 除了打坐以外,很多人在晚上托梦,因为你的心收回来以后,才有能力在意识界,跟不同领域的意识界的众生触动。

  • 假设你一直感知身体的话,身体能够感知的范围就是要有触觉,像另外一个领域的众生,他们可能是意识界的,譬如说我现在有格想法,你们有没有办法用身体去看到?没有。

  • 如果你接触到外境才感觉到你的存在,你就是有生死。有没有真正的生死?是假的。我们叫作“虚受生死”,轮回是假的,轮回就跟梦一样。譬如说,你好苦,苦也是假的。因为你这些苦、乐、轮回,都是有现象的,因现象而有。可是你的心,真正的你是不需要这些现象的,就像虚空。有云来它是虚空,没有云来它也是虚空。

  • 劫浊就相当于色蕴,见浊就相当于受蕴,烦恼浊相当于想蕴,众生浊相当于行蕴,然后命浊是识蕴。

  • 假设你破这两个(色蕴+受蕴)就是我们说的证初果。


  • 破想蕴以后,内心白天没有妄想,晚上没有梦。破想蕴以后,接下来,你就可以看到众生的一世又一世,就是过去世的东西就会跑出来。

返妄归真
入流亡所 -- 动静不生 (破色蕴)
如是渐增 -- 闻所闻尽 (破受蕴)
尽闻不住 -- 觉所觉空 (破想蕴)
空觉极圆 -- 空所空灭
生灭既灭 -- 寂灭现前 (破行蕴)
上合诸佛本绝妙心、同一慈力+
下合众生同一悲仰     (破识蕴)

  • “入流亡所”,你看全部都是入流亡所,只是入流亡所的深浅而已。

  • 第一个入流亡所是把色蕴破掉,第二个就是,你不要再透过眼睛产生能看、所看,透过耳朵产生能听、所听,它的关键就是入流,只要你一破掉这个的话,从此以后,只是等待时间而已。

  • 最后破识蕴,要去度众生才能够破识蕴,才能够福慧圆满,我们叫福慧两足尊。

  • 不管是善缘、恶缘,其实从我们的真心来讲,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是一体的。善缘、恶缘是讲你真心所产生的现象,因为众生执著,认物为己,把这个物质的东西认为我,所以就从这边讲善缘、恶缘,善报、恶报,但是我们一般人是不懂的。

  • 我们一般都在经营果报,没有在经营那个真心...恶缘把它经营为善缘,恶报把它经营为善报。散乱心把它努力变为不动心...但是假设你要(经营真心)的话,就是恶缘、善缘,想办法把它变成它全部都是真心的显现。这就是恶缘、善缘里面没有我,全部都是我的东西。

  •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在修行四念处的时候,譬如说有一个呼吸起来了,长呼吸,我知道长呼吸,有一个短呼吸起来,我知道短呼吸,他们不会把短呼吸变成长呼吸。这样你去观照它,你保持只是观照,然后不去跟它互动。不去改变它,只是没有了看到它。慢慢的拿呼吸就越来越细,细到最后,你的感受就会跑出来。感受也是一样,就是有一个乐受浮出来了,你知道是乐受,有一个苦受浮出来,你知道是苦受。要不要把苦受转化为乐受,不转,四念住全部都不转。因为你不转,这些感受就会起来、消失、起来、消失,慢慢感受就没有了。没有了以后,心念处就会跑出来。心念处就会有贪心、嗔心、愚痴心,或是不贪心、不嗔心、不愚蠢心,他们也一样。贪心的念头富起来了,要不要改为不贪心,不改,嗔心起来要不要改为不嗔心?不改。然后,你只知道它是一个贪心起来了,然后它会消失。因为生灭的东西起来它一定会消失。升起来一定会消失。他们把它翻成十六种心,贪心、嗔心、痴心,还有解脱心、没有解脱心、散乱心、专心总共有十六种(LZ注:第三念住为心念住,佛陀指导观察十六种心: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昏昧心、散乱心、广大心、不广大心、有上心、无上心、得定心、无定心、解脱心、未解脱心),有几种是属于禅定的,你的心很广大无边,贪、嗔、痴,不贪、不嗔、不痴,就有六种。解脱、不解脱,就有八种。还有专心,就是定心、散乱心,就十种,反正总共是六种。他们这些心浮出来的时候,他们都是知道而已,但是没有要改变它,我们这个(禅宗)也是一样。

  • 一个嗔心浮出来,不是说“唉,我怎么还有嗔心”?能够这样的话,你继续再造业的力量会慢慢不见了。所以不是把自己变成不动心,不是。他纯粹的观照,让这些现象起来以后,或是看它,不跟它互动,不给它力量,我们在观照,用默照其实是直接看到这些现象,没有要互动、没有要排斥、没有要抓取,所以你就要学到这个部分。这样你才能够回到你的真心。就是每个当下,就你的真心和现象而已,禅宗是没有分虚空、四大、六尘、正报、依报,这些加起来叫做“相”,叫做“现象”。

  • 禅宗那个心(真心)叫做“体”叫“静”叫“空”叫“理”。刚才那个(相)叫做“用”,叫做“动”,叫做“有”,叫做“识”。同样的,真心亦叫做真如、绝对、平等、本觉,下面的现象叫做“用”就是功能,它是动的,生灭的,这个叫有,有的现象,我们叫“事”。我们叫“理”(真心)和“事”(现象),很简单分成这样子而已。

  • 所以就是师父讲的“空里有苦笑,无事就是理”...我在那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心之下,它可以产生功能,就是说你开悟以后,虽然是空,空无一物,可是它产生生灭,就是苦笑的功能。为什么要苦笑,因为你没有用苦笑,没有办法影响对方,没有办法跟对方结缘。他不会把苦笑的现象当成我。

  • 或是理跟事,或是平等跟差别。我们的真心是平等的,虚空是平等的,但是现象是差别的。所以对开悟的人来说,他们是在差别之中看到平等,在平等心当中产生差别的现象。
  • 我想到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话叫“春色无边”,很多人都会解释为跟女众有关系的,“春色无边”,还有“花枝招展”,“春色无边”就是空,你的体,春就代表本体,它是无边。但是现象花枝招展,它可以允许种种的现象去产生。所以很多都是蛮高的意境,经过文人之后,就全部变质了。

  • “江湖”本来是什么?就湖南去找石头希迁,学禅的人,譬如问说“你现在去哪里”?“我现在跑江湖”,因为江西就是马祖。就是你跑去跟马祖学临济宗,要不就是跑去湖南跟石头希迁学曹洞宗,叫“跑江湖”,结果变成黑道的、卖膏药的(用语)。

  • 我们的真心本来是空无一物,你自己把它里面产生“能所”以后,虚空先跑出来,然后世界,四大、六尘,实际就是世界,世界你又把它切割为有一个小四大是我,就变成正报,身体以外的就变成依报。正报、依报就是四大加六尘,还是加虚空,都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六尘、四大、虚空,全部都是我们感知的对象,所以只要你一往生,呼吸停掉以后,这些马上就消失。虚空、四大、六尘全部消失。比较可惜的是,你消失以后,这时你在哪里你不知道。假如你可以说,这些东西消失后,我还很清楚,那时候就有机会开悟。

  • 你的心本来就是可以用手识字,在这边我们叫做六根互用。本来眼睛可以听的、可以想的...在破识蕴以后,你的六种感官可以互用。眼睛本来可以看,事实上就是心。心可以看可以听,事实上不需要再接触眼睛了。我们在修行时要破五浊,它的关键点是什么?就是你的心本来是往外的,有能所的,现在要收回来,“入流亡所”是一个关键点。

  • 你的心本来是往外攀缘产生能所...假设你的心拉回来,不去接触任何外境。本来心是往外流的,现在就是往内,不再去往外流。然后你那个有能所的“所”就会消失。所以消失的第一个层次就是,被你感知的、有现象的叫做动,没有现象叫静。所第一个(入流亡所-->动静不生-->破色蕴),动是现象,静就是虚空,这个就是破色蕴。

  • 我们的心,说穿了,就只有心跟境,因为能所的关系...所以禅宗讲到最后就是“入流亡所”,或是超越能所。或者他可以一棒子过去,让你能所消失。像这一个百丈(禅师),“啊,鸭子喔”,他的心跑到哪里去了?跑到“所”去了,所以把他拉一下,他的心又跑回来,他“能”感知的地方。所以百丈(禅师)说,“跑到哪里去了?在哪里啊?”但是一般人说,“在哪里啊?”,他就跑到那里了。我们众生啊,你跟他讲要拉会来,他马上又跑到所去了。这个听懂以后,你自己会实践,每个当下都入流亡所。


禅宗公案:野鸭子

百丈怀海侍马祖道一到郊外,见一群野鸭飞过。马祖问:“那是什么?”百丈云:“野鸭子。”马祖再问:“到哪里去了?”百丈答:“飞过去了。”马祖回头扭住百丈的鼻子,百丈痛而大叫,马祖曰:“又道飞过去也。”百丈因而大悟。



  • 你要跟人家互动,又要没有“能所”的互动,有时候是说,你不要跟人家互动,就直接进来照顾自己,就比较容易。

  • 假设你的心不住任何对象,你的心就是,我们说心包太虚的时候,你看到的对象是一粒沙而已。结果你变成心中、眼中没有办法忍受一粒沙。就是有相的色相,跟无相的虚空比起来,就相当于一粒沙。声音也是一样,寂静的,无限宽广的,其实那个地方跟声音来讲也是同样。你脚痛,其他部分都不痛啊,结果你就是什么,把它当成你啊。




感恩师父开示。愿以分享此文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西方净土,回向四众和合,回向正法久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1-2024 05:50 PM , Processed in 0.21397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