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767|回复: 0

帕奥禅师:今生这个人快乐,来生另外一个人受苦。他们之间没有关连。这是断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0-2017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帕奥禅师讲,《观察缘起




简介:

帕奥禅师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禅修者透过培养观智观察名色,成功观察过去三世的缘起,这时已经证得名色区别智(第一观智)及缘摄受智(第二观智)。禅师说:“能够以相、味、现起及足处观察所有的缘起支称为名色区别智。如您能够观察到三世的关连,您即可以觉悟因果关系,即由诸因产生果,果又产生诸因。这种了解因与果的智慧称为缘摄受智。

用玛欣德尊者的话解释就是“证得了名色辨别智他懂得去怎么去辨别这个是色法、那个是名法,他通过相、味、现起、足处这四种法去辨别一切名色法,这样他就证得了名色辨别智,这是第一个观智。 第二观智就是在名色辨别智的基础上,他再去查名色辨别智的因。我们现在说到的这一堆五蕴、这一堆身心名色法,只是一堆果报而已,果报五蕴。之所以是果报,那必定会有因,那因是什么呢?因,就是我们前世造的业。 没有业不会有果报,我们造了业,因缘成熟就会受果报。”

所以帕奥禅师说:“禅修者被指示观察三世,即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观察过去,只有因与果;如果观察现在,只有因与果;如果观察未来,也只有因与果。”透过观察缘起,禅修者自己了解业生色由于业力而持续地生起。他如是了解而观察那业产生这果报。

以下禅师接着解释名色区别智及缘摄受智如何帮助破除常见和断见的邪见。


成功以这样的方法观察缘起之后,禅修者进而被指示在这缘摄取的阶段以第一法观察因与果。如果禅修者有欲愿,也可教导他以其余的方法观察缘起。或许有人会问:观察因与果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利益呢?到目前的阶段,已证得两种智,即名色区别智及缘摄取智。名色区别智具有去除身见(sakkaya ditthi)的能力。这身见是相信并执着有真实存在的男人、女人、人、有情、天人、梵天,身见能被去除,因为禅修者能够内外观察到三十一界中无男人、女人、人、有情、天人、梵天。对于能够观察未来五蕴者,对未来五蕴的身见也得于去除。名色区别智是能破除过来、现在及未来三世的身见的武器。但是,名色区别智并不能完全彻底去除它,它只是暂时地去除身见而已——彼分断(tadavga)。
  
能够彻底去除它的武器是道智。无论如何道智不会无缘无故生起。它就像一座塔顶部的金伞盖一样。道智如同塔顶上的金伞盖,只有在有毘婆舍那智像塔身以近依止力(upanissaya satti)一阶段一阶段地支持它时才会生起。
  
在缘摄取智的阶段观察因与果能去除什么呢?我见(atta ditthi),即「我」、「灵魂」的邪见及疑会被去除。在那时候,十六种疑如「有过去吗?有未来吗?有因果的关系吗?」等将去除。不单单去除这些,也能知晓关于观察缘起的四个要点,即一性(ekatta)、异性(nanatta)、无加行(abyapara)及法如性(evaj dhammata)。
  
(一) 一性(ekatta)

何谓一性?Tattha Avijjapaccaya savkhara, savkhara paccaya vibbananti evaj bijassa ankuradi-bhavena rukkhabhavappatti viya, santananupacchedo ekattanayo nama. 「此中,『无明缘行,行缘识』。如由种子的发芽等的状态成为树木的状态,相续不断,名为『一性』」。由于无明,行生起;由于行,识生起;由于识,名色生起;由于名色,六入生起……。果从因生;由于果,因再次生起。由于因,果又生起,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名色过程。因果关系的轮转称为不间断的连续过程。如果禅修者发现这一不间断的连续过程,表示他知道一性。例如,首先下种,然后种子膨胀,接着发芽,慢慢长出叶子,此后才有树干和分枝等,它逐渐地成长直到成为一棵树。我们能否说从种子到树的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是的,我们能这么说。同样的,当观察有情的名色过程,有过去的无明。由于过去的行,生起今世的结生识;由于识,名色生起;由于名色,六入生起……等等。果从因生。由于果,因再次生起。如果观察一直有关连的因果过程,将会见到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
  
换言之,当观察过去的禅修者观察有分意界时,他将见到不断生灭,没有间断的连续过程。那是只有一个连续过程而不是只有一个心。更容易了解的是,比如当蚂蚁爬向一个地方,您将见到一条线的蚂蚁,而不是一只蚂蚁;同样的,生灭的名色过程也只是一个相续。
  
有时候,当禅修者观察过去时,会发现过去的三或四人。那么,就逐一观察每一人的四界。观察之后,他将了解那一个过去的人的名色过程与他的名色过程是连贯的。他清楚地发现那一个名色连续过程与他自己的名色连续过程是同一条线的。当他观察其它人的四界及分析其名色,那名色与他自己的名色之间没有连接或关连。所以,个人的连续过程与他人的连续过程是否相同?不同。个人的连续过程是一个过程,他人的是另一个过程。在一个依因果的关系轮转的连续过程中,是否有任何暂停或停止?不。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了解到这些称为了解一性。
  
Yaj samma passanto hetuphalasambandhena santanassa anu-pacchedavabodhato ucchedaditthim pajahati. 「正见者,由于觉悟因果的连结相续不断,舍断见」。对于已经很好地了解一性的禅修者,由于他知道名色的过程是因果关系的不断生起,他是否具有去除断见(uccheda ditthi)的能力,即认为死后一无所有的邪见呢?他有。对于已经能够观察过去生发生的因果,以及未来生的因果,即由于过去的无明、爱、取、行及业,产生现在的名色;由于现在的无明、爱、取、行及业,产生未来的名色,他是否会接受死后一无所有的断见呢?他将不会接受。
  

Miccha  passanto  hetuphalasambandhena  pavattamanassa santananupacchedassa ekattagahanato sassataditthij upadiyati. 「邪见者,由于执因果的连结相续不断为一性,取常见」。如果有人对无有间断的因果过程产生错误的理解,认为是一性(ekatta gahana),那么他可能会有常见(sassata-ditthi)。他如何产生常见呢?Ekattaggahanato ti hetuphalanam bhedam anupadharetva hetum phalabca abhinnam katva ubhinnam ekabhavassa abhedassa gahanena “tadeva vibbanam sandhavati samsarati”ti. adina sassata ditthim upadiyati. 他可能错误地认为只有一个名色。同样的名色在生,同样的名色在老,同样的名色在死,同样的名色投生他界。他执取这认为一切是同样的名色的见解。他不了解到名色的生灭性质。他认为只有一个名色而不了解到它的生灭。                                             
  
Hetuphalanam bhedam anupadharetva他不曾考虑过因果的消灭。Hetum phalabca abhinnam katva. 他认为是一而不分别因果。他可能会认为只是这识从彼生到此生,从此生到彼生。由于这原因,在了解一性的阶段,有必要观察以能够了解生灭的过程。如果只是见到一系列的过程而没见到生灭,那将是错的。因此,如果正确地了解一性,他将可以去除断见。如果不正确地了解,将生起常见。将会发生「过去生是我」,「未来生将是我」,「只是我在轮回从过去到未来」。
  
(二)异性(nanatta)
      
Avijjadinaj pana yathasakaj lakkhanavavatthanaj nanattanayo nama. 「无明等各自的自相为『异性』」。缘起支如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等。观察这些缘起支的相、现起、味及近因称为异性。因此,在这缘起的阶段以这四种方式观察是必要的。Yaj samma passanto navanavanaj uppadadassanto sassataditthim pajahati. 「正见者,由于见常常有新的生起故,断除常见」。由于禅修者能够观察每一新的生起,他能去除常见。常见是认为有一不坏,永恒存在的实体之邪见。以异性的方法观察名色的连续,只有生与灭。是否有一个存在不坏的灵魂?没有。由于名色之中没有灵魂,因此除了名色之外别无任何其它东西。如果分析三十一界,也只有名色而已。三十一界之中,除了名色之外,别无其它任何东西。即使在名色中寻找一个不坏的灵魂实体,终不可得。所以,已了解到名色连续的不断生灭的禅修者,具有能去除常见的能力,即认为名色是永恒的邪见。
  
Miccha  passanto  ekasantanapatitassa  bhinnasantanass’ eva nanattaggahanato ucchedaditthim upadiyati. 「邪见者,于似乎是破坏的相续之一相续,执为异性,故取断见」。名色是一个连续的生起,如果误以为它们是多个不同连续的生起,那么他可能会执取断见。举下面的例子以帮助了解。很久以前,有位作家写了许多书。且说第一本及第二本书。当他出版第一本书,人们欢喜并接受这本书。接着他出版第二本书。这两本书的内容有所矛盾。后来第一本书再版,因为许多读者非常喜欢它。因为它们的内容有所矛盾,他在第一本书的再版写了一个序。他如何写呢?序中有一点与我们目前的主题有关而值得注意,他说第一本书的作者的意见是作者过去的名色连续过程,而不是作者现在的名色连续过程的意见。他不是把一个名色的连续分为两个名色的连续吗?这样分法有何后果?断见生起,不是吗?这意味着当他出生时是一个人,死时是另外一个人。亦即今生这个人快乐,来生另外一个人受苦。他们之间没有关连。这是断见。因此,有必要如果是一个连续过程,便接受是一个连续过程。也有必要了解到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无常、苦及无我相。如果连续过程是一个的话,某人接受为一个,那么可说他已经了解一性。如果某人能够观察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名色的连续生灭,那么可说他已经了解异性。连续过程只有一,但名或色只有一吗?不,它只是表示连续过程是一个连续过程。
  
(三)无加行﹙abyapara
      
Avijjaya : savkhara maya uppadetabba, savkharanaj va vibbanaj amhehi ti evam-adivyaparabhavo avyaparanayo nama. 「无有『于无明,行必须由我令生起。于行,识必须由我令生起。……』如是等之加行为『无加行』」无明是否有任何如「我将令行法生起」之努力呢?没有这样的努力。同样的,也没有行的努力令识生起,如「我将令识生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没有从行的努力如「如果无明生起,我们将生起」。对识而言,也没有努力如「如果行生起,我们将生起」。因与果二者都没有任何努力。如果某人了解这种努力的不存在,可说他已了解到「无加行」。在这观察因果关系的阶段,有必要能够这样观察。
  
Yaj samma passanto karakassa abhavavabodhato attaditthim pajahati. 「正见者,因为觉悟无有作者,断除我见」。对因来说,没有令果生起的努力;对果来说,当因生起时,没有令因随果生起的努力。如果确实地了解,那是没有「加行」(byapara)的存在,为什么?“Niriha nijjiva dhammamatta” ti passanto. 无明、爱、取、行及业诸因只是真实法的法性,识、名色、六入、触及受等诸果也只是真实法的法性。因不用精进以令果生起。而当因生起时,果不需要精进于生起。因与果二者之中都没有灵魂我(jiva atta)。如是真实地了解,由于他已彻底了解并没有创造者,我(atta)的存在,他具有去除我见(atta ditthi)的能力。Parama atta指创造的我,而jiva atta指被创造的我。这两种我皆不存在。因此,如果某人真实地了解无加行,没有这两种我,只有因与果真实法的法性,那么这样的了解无加行具有去除我见的能力。
  
Micchapassanto yo, asati pi vyapare, avijjadinaj sabhavaniyamasiddho hetubhavo, tassa agahanato akiriyaditthij upadiyati. 「邪见者,由于不觉知无明的因性是由其自性而作为决定的法则,故执取无作见」。如果不好好地了解无加行,无作见(akiriya dithi)可能会生起。无明不具有令行法生起的努力。如果某人对这努力的无,产生错误的见解,会起怎样错误的了解呢?“Sasambharaggino uddhamukhata sasambhara vayuno tiriyagamana”如果一座建筑物被大火所烧,烟会往上或往下呢?它往上升。这是自然的法则。吹起强风也是自然法则。如是无明因与行果的运作依据自然法则。能令此因生的力量是自然存在的。具有这力量者称为因。拥有无作邪见的人可能不承认有这些因。Kassaci kattuno abhava na kaci kiriya phala pabandhini ti. 如果他误以为由于没作者,所有的行为都与果报无关,那么他就落入无作邪见。这表示由于在因中没有能令果例如行生起的努力,便产生因与果之间没有关系的见解,而不接受果从因生的法则,反过来接受一切现象无因而生,那么他即倾向于无作见。
  
说因没有令果生起的努力是正确的。那么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由于无明,行生起」。答案是只有当因,即无明生起时,果,即行将生起。当因(无明)灭,果(行)也就灭。或者说,如果因,即无明、爱、取、行及业生起,那么果,即识、名色、六入、触及受将生起。当因,无明、爱、取、行及业灭,则果、识、名色、六入、触及受也将全部灭。能以更广的方式禅修至生灭智阶段的禅修者将了解这些。在那阶段,要观察「由于无明生起,色生起」,「由于无明灭,色灭」。无明、爱、取、行及业何时灭?它们将在未来他证得阿罗汉道时灭。当观察到在般涅盘死心(parinibbana cuti)时,无明、爱、取、行及业灭而不再生起时,那么禅修者能够观察名色的灭而不再生起。如果他清楚地了解因生起故果生起,及当因完全灭,则果也完全灭,他便接受无明、爱、取、行及业是因,能产生识、名色、六入、触及受的果,虽然在胜义法中没有努力。
  
如果他不这么认为,而认为因果之间没有关系,每一个生起是自发的,那么他可能执取无作见。因此如果某人了解无加行,他能去除我见。反过来说,如果他不是很好地了解无加行,那么会生起什么见解呢?无作见将生起。在缘摄起智的阶段,观察缘起的禅修者需要好好地了解无加行。如果禅修者未曾观察因果的关系,缘起,那他就没有去除我见及无作见的能力。
  
(四)法如性(evamdhammata)
      
Avijjadihi pana karanehi savkharadinaj yeva sambhavo, khiradihi dadhi-adinaj viya , na abbesan ti ayaj evaj-dhammatanayo nama. 「只由无明等因而生起行等,如从牛乳等而成酪等,不由其它而成,是为『法如性』」。如果由无明产生果,那么这果是行。由于无明,行生起。由于行,识生起。由于识,名色生起等等,依次生起。换言之,把因果分组,如果无明、爱、取、行及业诸因生起,识、名色、六入、触及受诸果将生起。没有产生其它果之法性(dhammata)。Khiradihi dadhiadinam viya. 例如酪酥等从发酵的牛奶来。除了酪、酥等之外,不会变成其它东西。同样的无明、爱、取、行及业诸因只产生识、名色、六入、触及受诸果而已。亦即如果您以缘起第一法来观察,那么您观察「如果无明生起则行将生起,如果行生起则识将生起,如果识生起则名色将生起等等」。只有因与果。如果您了解到这些,那么您已了解到法如性。
  

了解法如性有什么利益呢?Yaj samma passanto paccayanurupato phalavabodha ahetukaditthim akiriyaditthibca pajahati. 「正见者,由于觉悟随顺缘而有果,故断无因见及无作见」。已经彻底了解由于无明、爱、取、行及业诸因,产生识、名色、六入、触及受诸果的禅修者能够去除二种否定业报的邪见:(一)无因见(ahetuka ditthi)。执着于没有因的邪见。(二)无作见(akiriya ditthi)。执着于凡所作皆非作(所作无果报)。因此去除无因见及无作见的良好武器是观察依法性生起的因果关系,即「由于无明,行生起;由于行,识生起」。它具有去除那两种邪见的能力。那些未观察缘起的人不具有去除这两种邪见的能力。因此观察因果关系,缘起是去除多种邪见的最好武器。
  

Miccha passanto paccayanurupam phalappavattim aggahetva yato kutoci yassa kassaci asambhavaggahavato ahetuka ditthibceva niyata vadabca upadiyati. 「邪见者,由于不觉悟随顺缘而起果,以为可从任何事物生起任何事物,取无因见及决定论」。如果某人错误地了解,不接受法如性,将会如何呢?奶酪从牛乳而来,这是自然的,它不从水来。油从芝麻来,不从沙来,这也是自然的。但是他无法接受这自然法则,他不能接受每一果报的生起从其各自的因来。他接受错误的。如果他不接受果从其因来,将会怎么样呢?
  
Yadi abbasma abbassa uppatti siya , valikato telassa, ucchuto khirassa kasma uppatti na siya . Tasma na koci kassaci hetu atthiti ahetuka ditthim. 他落入无因见,认为没有因。Avijjamanepi hetumhi niyataya tilagavisukkasonitadihi telakhirasariradini pavattantiti niyati vadabca upadiyatiti vibbatabbam yatharaham. 由于因对他来说不清楚,他执着「决定论」(niyata vada),认为一切本自存在。例如从芝麻得油,从牛得乳,从父母交合得此色身,他认为这只是自然而已,果不是从因生。他执取决定论邪见。这种现象会发生如果他不好好地了解法如性。何谓法如性?如「由于无明,行生起」,如果某法因无明而生起,那它必是其果,行;不会由于无明而产生其它果。这是依据缘起第一法。若依第五法,如果由于无明、爱、取、行及业诸因所产生的果则只有识、名色、六入、触及受,不会产生其它果。这因与果的自然法性,即法如性﹙evamdhammata﹚。只有在某人很好地了解法如性时,才会有能力去除无因见及决定论。
      
观察缘起的禅修者,如他正确及透彻地了解一性、异性、无加行及法如性,那么将具有能去除许多种邪见的能力。如果某人很好地了解一性,将能去除断见,否则常见将生起。如果某人很好地了解异性,将能去除常见,否则断见会生起。如果某人很好地了解无加行,可以去除我见﹙atta ditthi﹚,否则无作见将生起。如果某人很好了解法如性,能去除无因见及无作见,否则无因见及决定论或决定见将生起。因此那些未曾观察缘起中的因果关系,他们无法具有去除这些邪见的能力。佛陀在《大缘经》(Maha Nidana Sutta)中教导如果某人不透彻地以两种智了解因果关系,缘起,即(一)随觉智(anubodha bana)及(二)通达智(pativedha bana),他将无从脱离轮回。注释也提到,如果不以智慧剑斩断因果关系,缘起,没有任何人即使在梦中,能够脱离轮回。所以,欲脱离轮回的禅修者应做什么呢?他应该以随觉智及通达智透彻地了解因果关系,缘起。



感恩禅师开示,愿以分享此文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四众和合,回向正法久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12:24 AM , Processed in 0.07588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