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Quest716

佛教徒们对旅游的看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4-2018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uest716 于 12-4-2018 11:22 AM 编辑
xiaoguo 发表于 12-4-2018 01:06 AM
就知道你會這麼說. 普通人有懷疑是很正常的, 三結之一就是疑嘛. 有疑惑就是因為缺乏智慧嘛. 所以一般人要知道怎樣處理疑惑, 有疑惑就好, 在行動上不要亂說,亂作, 保留這個疑惑, 直到你真的知道.

奴婢聞法證果  ...

你讲的,很像那种古代禅师的“行脚”、“参学”。

举个贴近的例子,如果你的伴侣,有一个愿望很久了,想去巴黎看时装表演,还有去瑞士滑雪。是一种心愿,不是去拜访高僧庙宇。
是欧洲旅游哦,不是泰国缅甸,也不是去卢山看雾,或去lumbini看佛教古迹。而你只是中等收入,你会劝他打消这个心愿("欲望"?),还是鼓励他作些牺牲达成这些心愿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4-2018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uest716 于 12-4-2018 11:22 AM 编辑
死八婆 发表于 29-3-2018 05:50 PM
只是去个旅行,需要这么执着吗?去旅行不一定是享受,可以是一种体验,一种体会,一种体味(不是身体的味道)。了解世界每个地方的文化,感悟生命。当然享受当地美食也是一种旅行的心态。

如果这个人是经济能力强,又或者是低廉的旅游区,是完全不必纠缠的。但是我看过两个人,他们的旅行费用,几乎是可以用来给屋子的头期了。
是一种牺牲稳定而追求一种人生理想。
我也不知道这是一种“舍得”,还是 一种 “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4-2018 03:2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guo 发表于 12-4-2018 01:06 AM
就知道你會這麼說. 普通人有懷疑是很正常的, 三結之一就是疑嘛. 有疑惑就是因為缺乏智慧嘛. 所以一般人要知道怎樣處理疑惑, 有疑惑就好, 在行動上不要亂說,亂作, 保留這個疑惑, 直到你真的知道.

奴婢聞法證果  ...

看了你的回复,给我的感觉是你这人"狡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4-2018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13-4-2018 01:01 AM 编辑
Quest716 发表于 12-4-2018 11:16 AM
你讲的,很像那种古代禅师的“行脚”、“参学”。

举个贴近的例子,如果你的伴侣,有一个愿望很久了,想去巴黎看时装表演,还有去瑞士滑雪。是一种心愿,不是去拜访高僧庙宇。
是欧洲旅游哦,不是泰国缅甸,也 ...

你還真的問對人了, 我只是小康之家, 我十多二十歲就開始自助遊了, 當年什麼都可以不用,那時連map都沒有一個,都可以全馬亂跑了. 喜歡去旅行的是我, 所以你的問題根本不會成為我的問題.

這裡說的是, 如果是認真每天禪修的人, 努力保護定力的人, 旅行是會造成禪修障礙的, 甚至減弱定力. 之前我去雲南差不多半個月, 每天都盡量禪修,但是很明顯的心是安定不下來的. 回來後想要恢復之前的定力,就算花上更多的努力去也追不回來了.

但是如果是沒有什麼定力的普通人, 旅行對禪修的障礙對他根本不是問題,反正他根本沒有感覺. 論藏上說的對象是在努力精進的人, 如果你是在禪修的關鍵關頭, 我的建議是旅行能免則免. 阿姜曼尊者最後決定要證阿羅漢時, 不也是停止雲遊傳法, 一個人跑到泰北森林閉關.

我想兩個人在一起, 本來就是要互相遷就,互相妥協的.如果一方的問題真的是無法遷就的, 兩個人就很辛苦了. 對待這樣是事, 我覺得佛系人, 應該以依佛法來思維, 問題的根源不是你的錯也不是她的錯, 而是有情世間的本質就是苦. 你逃不掉,她也逃不掉. 你找一個新的, 也一定會有問題, 你只是希望能找到一個你能接受的她的壞處的而已.   但是你想想你的人生就是在垃圾堆裡找一個比較好的垃圾過一輩子嗎?

佛陀的std是很高的, 佛陀在《增支部.一集.一法品》说:“诸比库,犹如即使少量的粪便也是臭的。同样地,诸比库,即使少量的有(含生存、存在、生命等义),乃至如弹指顷我也不赞叹。诸比库,犹如即使少量的尿也是臭的,即使少量的痰也是臭的,即使少量的脓也是臭的,即使少量的血也是臭的。同样地,诸比库,即使少量的有,乃至如弹指顷我也不赞叹。”

要受世間之樂, 就有世間之苦. 這都是我們自己找的. 但多思維壓逼的苦, 我們慢慢就會成為更好的法器. 也更能接受世間的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4-2018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l123 发表于 12-4-2018 03:26 PM
看了你的回复,给我的感觉是你这人"狡猾"。

這輩子我有很多評語,但是說我狡猾的聽著還是很新鮮. 請問你是從哪裡覺得我很狡猾的? 我應該要怎樣改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18 01:4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guo 发表于 12-4-2018 11:54 PM
這輩子我有很多評語,但是說我狡猾的聽著還是很新鮮. 請問你是從哪裡覺得我很狡猾的? 我應該要怎樣改正呢?

我说的"狡猾"上面有"",你试一下观察你的心为什么你云南回来了打坐退步了呢?

阿姜曼尊者最後決定要證阿羅漢時, 不也是停止雲遊傳法, 一個人跑到泰北森林閉關.
你都会说"最後決定要證阿羅漢時"。。。所以闭关。我们是在家人不是全职的修行人(功夫只是皮毛)无需抬高自己和尊者一样。。。。进步退步心的作用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4-2018 01:5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yy5688 发表于 30-3-2018 07:32 AM
所以?然后?结果?

结果是关键时刻到来时我逃避(自己好矛盾有点后悔),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觉得这世界很好玩,。。。。详细的就不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18 06:3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l123 发表于 13-4-2018 01:57 AM
结果是关键时刻到来时我逃避(自己好矛盾有点后悔),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觉得这世界很好玩,。。。。详细的就不说了。

欧矮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4-2018 01:3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yy5688 发表于 13-4-2018 06:39 AM
欧矮戏

唉,饮食男女难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18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21-4-2018 11:03 AM 编辑
xiaoguo 发表于 12-4-2018 11:50 PM
你還真的問對人了, 我只是小康之家, 我十多二十歲就開始自助遊了, 當年什麼都可以不用,那時連map都沒有一個,都可以全馬亂跑了. 喜歡去旅行的是我, 所以你的問題根本不會成為我的問題.

這裡說的是, 如果是認真每 ...

你說
如果是認真每天禪修的人, 努力保護定力的人, 旅行是會造成禪修障礙的, 甚至減弱定力. 之前我去雲南差不多半個月, 每天都盡量禪修,但是很明顯的心是安定不下來的. 回來後想要恢復之前的定力,就算花上更多的努力去也追不回來了.
要受世間之樂, 就有世間之苦. 這都是我們自己找的. 但多思維壓逼的苦, 我們慢慢就會成為更好的法器. 也更能接受世間的不足.

你知道【問題】是出在哪裡嗎?
簡單來說 是 抓住了“有”之实质
“法”來說 是 理解得還“不究竟”,
真正來說 是 還沒清楚知道明白和理解 卻 緊緊的抓住 才形成你這樣的【問題】
也就是人們一般常說的 “執著”
這也是造成人們不“離苦解脫”的 唯一【問題】
只是人們都 不自覺 而已。

【問題】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則此世間為非無者,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則此世間為非有者。
佛陀說
凡所教誡只如一條木筏,
是用來濟渡河川的,
而不是供執取的。

可是現在的人們都 是 緊緊的抓住 是不是 有沒有
當人們有一天 真正 清楚 知道 明白和理解
什麼是佛陀所說的“有”之实质捨棄
自然就會發現【問題】不再是 問題,
一切【問題】只不過

   犹如凡 缘 於那样的 缘 而火燃烧
才形成的【無常之現象】而已。

一個人
就算 不能 真正 清楚 知道 明白和理解,
何為 “有”之实质捨棄
其實也不是什麼 大【問題】
只需 將【問題】 放在一旁,
也許能從另一個角度“見到”另一番景象,
到時自然 有所領會。

記得佛陀說過
 自己是你們的皈依處,還有別的什麼 能作為你們的皈依處呢?
禪修
只如一條木筏,
是用來濟渡河川的,
而不是供執取的。

世上許多人
只知道
我告诉你,這樣做是好的,
我告诉你,這樣做是善的,
我告诉你,這樣做是慈悲的,
我之所以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們好,
卻不知道
自己的【問題】是出在哪?
自己的【問題】人们自己都不理解,
只知道
緊緊的抓住 是不是 有沒有
解決了 別人的 問題。

子曰:
寫的人隨便吹水,看的人隨便看看,
姑且吹吹之,姑妄看看之,
大家不用太認真!
知道 就好了。
還有20# 你所舉的那三個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18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21-4-2018 02:04 PM 编辑

不同的角度看事物   
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持有不同结果的看法,是因为各自看事物的角度高低深浅远近不一样而出现的结果,
在相同的角度才会出现一样的结果,虽然结果一样,但并不表示这结果就是事实的全部,这个结果只不过是事物的冰山一角而已。
也因为看待事物的角度高低深浅远近不一样,影响了判断的结果,只有里外全面的看清事物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所有事实与真相。

看看以下这段

  時,婆蹉姓之普行沙門,來至世尊住處,與世尊共會面……

  坐於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門,白世尊曰:“尊瞿曇!我是有者如何?”作如是言時,世尊默然。
  “然則,尊瞿曇!我是無者如何?”世尊再次默然。於是,婆蹉姓普行沙門即從座起而離去。

  時,婆蹉姓普行沙門離去未久,尊者阿難白世尊曰:“大德!何故世尊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質問,不予回答耶?”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有耶?”答為“我是有”者,阿難!此則與常住論者之彼沙門婆羅門等相同。

然而,阿難!又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無耶?”答為“我是無”者,阿難!此則與斷滅論者之彼沙門婆羅門等相同。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有耶?”答為“我是有”者,則順應餘以智慧所發現之“一切法是無我”否?” “大德!不然。 ”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無耶?”答為:“我是無。 ”者,阿難!此愚昧之婆蹉姓以“先前餘非有我耶?其我如今則無。 ”則更增迷卻。”《无记说相应》

佛陀之所以 保持沉默
是以 智慧 清楚知道 后果 再以先见之明处理 未来,
非是 无知的 只 看表面 就确定 无常的现实与未来。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
不明白,知道了也不懂,只会自下定义,误己误人,
理解了,不说也能辨别。

有的人与常住論者一样用‘有’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结果自然是与常住論者同样的
例如;看到 婆蹉姓普行沙門 問佛陀。

也有人与斷滅論者一样以‘没有’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结果当然与斷滅論者一样 没有
例如;见到 佛陀 没有 回答 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题。

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困在【有没有之空间】里,导致无法以智慧發現“一切法是無我”事实与真相

虽然有人用‘苦’的角度来看事物的 有没有
却很少人会与佛陀一样以‘缘起’‘无常’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更多的人 是 凭‘有’‘没有’【空間】来决定一切。

佛陀说的‘缘起’是以事实之“因” “果”来确定 真相,
何為
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是以此謂之『果』
有何故有 ? 緣何而有
有取故而有 ,緣取而有 『因』
而不是颠倒的以【因为这样所以那样】来作决定。

佛陀说的‘无常’是以『 常、恆、永住而不變易』作定义,而不是用【有没有】来判断。

佛陀说的‘苦’是由『‘缘起’‘无常’』作决定,而不是用【有没有】来确定。


人们不理解‘缘起’‘无常’‘苦’,『无明』
往往执意 是不是有沒有,『贪』
想多了自然出现更多的 妄想,『生』
深陷在【是不是】锲而不舍寻找【有没有】,『痴』『有』
则只‘有’‘没有’【空間里】重复的苦苦寻觅结果,卻苦于無法見到真相。『轮回』『执迷不悟』

明白‘缘起’‘无常’才能理解‘有’‘没有’『知苦』
理解了‘事实与真相’,『见苦』
不惑不疑了,『无明灭』
才能‘修应修’‘舍应舍’。『灭苦』『苦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4-2024 03:54 PM , Processed in 0.06657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