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599|回复: 280

关于佛教里“无我”和“轮回”之间的矛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6-2018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马骝精 于 5-6-2018 07:18 PM 编辑

关于佛教里“无我”和“轮回”之间的矛盾,前后持续了近一千年。人们问:如果“无我”,那么为什么会有轮回?如果“无我”,那么轮回之后的人,还是不是“我”。一言以蔽之——

诸法本无我,何人在轮回?

早在《杂部经》的记载中,算是有过一个官方答案。一个比丘问佛陀:老师!如果没有我,那是谁受的业报哇?谁在轮回哇?


老师回答道:“我已经教过你了,比丘们啊!要在一切处、一切事,一切物中见缘起。”


你听懂了么?

反正大家都没太懂。

于是,大家只能各自编各自的。

后来的佛教流派里,在解释这个矛盾的时候,走上了三条岔路:

1. 直接放弃“无我说”,承认:啊什么无我嘛,没这回事儿,其实就是有我啊。
代表流派:犊子派、中国佛教流派;

2. 既承认无我,也承认轮回,但提出个新的东西,说是这个新的东东在轮回。
代表流派:原始佛教的业力轮回说、唯识派的阿赖耶识轮回说;

3. 既承认无我,也承认轮回,但这里把“我”的涵义改一改,有点既有我又无我的感觉(薛定谔的我)。
代表流派:中有说、中观说。

咱们一个一个来(主要按时间顺序排):

1. 犊子部:“其实就是有我”

在释迦牟尼还活着的时候,他不太强调轮回和转生的事儿,这个矛盾还不突出。然而,后来佛教传教的时候,为了劝人向善,各种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来教育大家做善行、做善业啊这些。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妈蛋,好像矛盾了。

于是各个派别“不敢公开说有我,又不得不暗度陈仓”,非常尴尬。

然而,有一个犊子比丘(印度人,不然不会起这名),本来是个外道,后来皈依佛教,所以并不原教旨主义。直接说:其实就是有“我”的,他觉得:要是连“我”都否定了,简直虚无主义啊!之前释迦摩尼也说“我”,但通常认为那个是“假我”。犊子比丘这种异端,不但承认假我,还觉得有个“真我”(《异部宗轮论》里面叫“补特伽罗”,就是真我)。

虽然很异端,但是,架不住他门下人多,成为了小乘佛教二十部之一。然后就是这一部的解释后来传入中国,轮回说不但不无我了,还有灵魂了。。

2. 中国佛教:“人有灵魂!”

犊子部思想传入中国的时候,得到了当时东晋名僧慧远和尚的认同,这位慧远和尚当时积极传播佛教,翻译了好多佛教经文。当时还请了印度高僧僧伽提婆翻译了《三法度论》,把犊子部的思想彻底介绍了过来。

他在犊子部的基础上,还掺了不少自己的解释,说:形和神,就不是一回事儿。你看,薪火相传,木头烧完了,火却传下去了啊。木头就是肉身,火就是灵魂啊!所以,这不是灵魂嘛?这简直就是灵魂啊。(形尽神不灭,身死灵不亡。)

这个观点,之前印度的《那先比丘经》里也有的,传的不广,但在中国,人们超级接受“灵魂”这个设定。“灵魂”这东东,庄周梦蝶的时候不就算嘛?《易传》里也有哇,《淮南子》也有说形神分离啊。所以,提出了灵魂在轮回的说法,是佛教中国化的一部分。(其实就是传播歪了。。

之后,慧远的这个论证,就成为了中国佛教理论的基石。后来范缜写《神灭论》批判神形分离思想的时候,已经把这个思想看成是佛教理论来批判了。

想当初佛陀创教的时候,就是为了反对婆罗门教的独立灵魂思想,才提出了无我。结果中国佛教又有灵魂了,估计佛陀知道也会不爽吧。。

3. 原始佛教业力轮回说:“其实,轮回的是业啊!”

印度那边当然不会像中国这样走上邪路,他们对无我和轮回都非常尊重,断然不敢承认有“我”。于是他们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是“业力”在轮回!

你看,你做了好事,就会有一点点善业增加到你的业力里,做了坏事,就会有恶业增加到你的业力里。等你死了,你没了,这一坨业力,就跑过去轮回,变成下一个人。

然而,这个理论事实上有个大漏洞。本质上它否认了轮回的主体。业力轮回成下一个人,那下一个人和上一个人就变成了业力连接起来的两个没什么关系的人了。我这辈子做了恶业,下辈子也是别人遭罪,还如何劝我行善呐?

而且,业力轮回说还没有解释:业力是怎么轮回成新的生命的?是biu一下就钻进去了?它是怎么选择某一个新的生命去轮回涅?

所以,业力轮回说只能算是比较早期的佛教解释,它坚持了佛陀无我的原则,没有跑偏。通过对业力净化的方法来普及佛教的道德观,有积极意义,但说的不太透彻。

所以,印度人就做了更多思考,依次提出了以下的各种解释——

4. 中有说:“你死了之后,还有个‘中有’ ”

为了弥补业力说把前世和后世切断这个缺陷,搞得大家都不怕来世受罚了,于是,一部分佛教派系提出了一个“中有说”。

他们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四个阶段:生有、本有、死有、和中有。

“生有”,就是你还是胎儿的阶段;
“本有”,就是我们正常活着的时候;
“死有”,就是我们死亡的过程;
“中有”,就是死之后到投胎前的一个过程。

总之,他们说,在你“中有”这个过程里啊,众生依然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身,根据业力的作用,这个小小的细身就是你来世转生的形态了。比如,你转生为人,那么这个中有也是个人形;你来生当小王八,这个中有也是王八形状。只是太小了,我们看不见而已。

这个说法倒是有了明确的轮回主体了,看上去也回避了无我和轮回的矛盾了,还讲明白前世后世怎么联系到一起了。然而它依然不够完美:

就是因为这个“中有”,其实很像是“自我”。按佛陀说法,众生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死都死了,都“灭”了,怎么可能还有个“中有”呐?如果“中有”不是“我”,那这和婆罗门教和中国佛教的灵魂有啥区别啊?如果“中有”是“我”,那不又矛盾了咩?

所以讲真,中有说也不太符合佛陀本意。

5. 龙树的中观说:“你是你,又不是你”

然后,有一派中观派的创始人,龙树菩萨,提出了“中观说”。这位龙树很厉害,被看做是“大乘佛教的开显者”、“八宗之祖师”。“空”的思想就是他大力发展起来的,他的主要著作是《根本中论》,就研究了这个问题。

他觉得:“我”不可能离开身体单独存在,所以灵魂说、中有说都不对。他也认为“我”是业力的承担者,所以,业力轮回说也不对。

他重新定义了“我”。

他的说法是:“我”和身体之间,是不即不离的。虽然我们离不开身体,但是我也不等于身体啊。原话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这一刹那度到另一刹那,所以,也就没有任何恒常不变的东西可以从今生投向他生。”

就是——你时时刻刻都在变啊。牙牙学语的我是我,年老蹒跚的我也是我,来生的我,也是我。可是,牙牙学语时候的我,又不等于年老蹒跚时的我,也不等于来世的我啊。

与古希腊哲人的“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非常类似,因为河流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啊。确实是无我的,但前世与后世,又是有联系的。毕竟改道后的黄河不是以前的黄河了,但还叫黄河啊。

所以,龙树的中观说,避免了传统意义上一定要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的存在,化解了无我和轮回的矛盾,也弥补了业力轮回说里前世今生难以相继的缺陷,基本上把故事说圆了。

6. 唯识论的“阿赖耶识”:“轮回的,是或清净或染污的种子”

同为大乘佛教,唯识论流派提出了“阿赖耶识”。如果你看过圣斗士冥界篇,处女座黄金圣斗士沙加在菩提双树下坐化,临行前领悟了阿赖耶识,在圣斗士里被称作第八感。

当然,圣斗士里这些都不太对。。

阿赖耶识,在唯识论的世界观里,被看做是——种子。
他们不承认有假我、也不承认有真我。他们认为,轮回的主体,就是阿赖耶识,人的轮回,就是阿赖耶识这枚种子的轮回。

你做了善业,就有更多的清净的种子进入到阿赖耶识里;你做了恶业,就有更多染污的种子进入阿赖耶识里。我们的修行,就是增加更多清净的种子,让整个人完全清净,转化为“大圆镜智”。而你做的善业和恶业,就像是你播下的一颗颗种子,决定你来生的收获。


所以,轮回的主体是阿赖耶识,与“自我”相似,却又不同。它承载着我们的业力和因缘,不断运动着更新着,陪伴着我们走过一世又一世。

总之,到了大乘佛教的派系,以中观说和阿赖耶识为代表,中观说通过重新定义“我”的内涵,阿赖耶识通过提出了新的业力轮回体,都算是合理地调和了“无我”和“轮回”的矛盾,虽然其中依然有着繁杂的体系进行解释,但最大的逻辑矛盾终于得以解除。

结语

佛教里,会同时出现看似矛盾的“无我”和“轮回”两种说法,其实是体现了佛教在现实层面的两种相通的价值倡导。

佛陀提出“无我”,是为了“破除我执”,当我们过于执着于“我”,就会产生自私、产生“我见”。佛陀为了破除这些纷扰的源泉,提出了无我,希望大家以众生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强调对世界众生的爱。这,是“真谛”。

至于提出“轮回说”的观点,无非在于劝人行善,多做好事,好让自己的来世,享有善的回报。这其实很贴近俗世的道德要求。这,是“俗谛”。

两种观点看似矛盾,但一个重视兼爱众生,一个重视与人为善,在道德价值观点上其实得到了统一。前者谈的是精神领域的修养,后者论的是世俗领域的善良,其本质上反而是统一的,都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爱。

而在随后近一千年的对此矛盾不断争论之中,出现了诸多的佛教流派,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佛教经典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佛教文化,佛教体系也因此不断完善。

那,关于无我和轮回的矛盾,还重要么?

解答问题过程之中的不断求索思考,在精神领域的不断探求,才是探讨该问题带给佛教,带给世界文化的最大贡献吧。

the end

-----

主要参考书目:
《中印佛学比较研究》,李志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无我的轮回——佛教的生死观》,郭朝顺,《元培学报》
《佛学》,Damien Keown,牛津大学出版社
《佛陀的启示》,Rahula Walpola,宣隆内观禅修会
《轮回的流转》,徐文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般若思想史》,山口益,上海古籍出版社
《关于唯识学上的“无我”及“轮回”之研讨》 武内绍见,《无我的研究》论文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20 人气 +3 收起 理由
倚楼听风雨 + 20 精品文章
法国美少男 + 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6-2018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骝精 于 13-8-2020 10:1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6-2018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像这种懒惰翻经书的新人,
(话说古书都是一堆字,我看到也挺懒
你年年一个个去解释mei~?

网上也很多素材,
你组合成一个个简单介绍、
易看不闷的帖子~

下次刷版时,
像谷成发链条就好,
这样可以分享比较多人啦~

虽然Cari应该没那么快倒闭,
不过备份还是很重要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6-2018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来说
若是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了
佛陀所说之“法”
就能 理解
“无我”和“轮回”
是 两回事,
两者之间 根本就 不存在 矛盾,
人们觉得“有”矛盾,
是因为人们缘於“无法”理解
而把所有的“因”素 全部参在一起。

把所有的“因”素 全部参在一起,
自然就形成“有”了一楼所说的【罗惹】咯!

说的 很清楚的
就要看
佛陀说的
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 这些“法”了,
问题是自己能不能 理解

如果想要看既复杂又让人无法理解的
当然要看一楼所说的那些咯!
然后 重复又重复。。。。。重复又重复。。。。。重复又重复。。。。。重复又重复。。。。。重复又重复。。。。。


话说
要是不想继续
重复又重复。。。。。
就要仔细的 思考
一楼贴文里所说的 那位老师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6-2018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轮回,因为没认知和体会到“无我”。识里有我就有轮回。

一般人怎么会认为我是我?就比如你用手在键盘上回复cari 帖,谁在回帖?是我啊,我用大脑控制手去打字回复。怎么会是“无我”,不是我的话,那么是谁在打字?

要理解“无我”就必须明白十二因缘。你能打字因为有“名色“打字,你的身体只能在足够因缘下的环境才能打字,如果你的身是只猪,是没办法打字的。一切在十二因缘转的活动,性格,大我,潜意识,阿赖耶识,超我,自我,本我,忘我,统统都是有我的概念没去除的人才会那么想。


那么谁才是懂无我的人? 就是可以观察到,你要做的一切,都不是你全可以的,而你可以做的一切在因缘掌控中。比如是你的话,你可以控制自己不生病,但你无法控制到。

我解释可能大家不太明白,但可以参考无我相经,和思维十二因缘法,加观察一切你们称为“我"的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6-2018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6-6-2018 12:42 PM
人在轮回,因为没认知和体会到“无我”。识里有我就有轮回。

一般人怎么会认为我是我?就比如你用手在键盘上回复cari 帖,谁在回帖?是我啊,我用大脑控制手去打字回复。怎么会是“无我”,不是我的话,那么是谁 ...


把这两句
如果你的身是只猪,是没办法打字的。
删除。

剩下你说的
简单来说
都属于“正见”
虽然许多人都普遍 知道和明白 这些“正见”
只可惜他们对“法”“理解”都不够究竟,
“见”不到这些“现象”之  事实与真相。

还是那一句
要看得 很清楚的
就要看
佛陀说的
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 这些“法”了,
问题是自己能不能 理解
还是【抓住】(例如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6-2018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6-6-2018 03:56 PM 编辑

忘了说
有人在另一楼
【抓】得 不亦乐乎!
相当的过瘾!

糟糕!
我【抓】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6-2018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6-6-2018 05:44 PM 编辑

既然【抓】到了,
就與大家共享吧!
至於會不會有人能【抓】到?
就看他於怎麼樣的了!

中部38經/渴愛的滅盡大經(雙大品[4])(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當時,漁夫的兒子,名叫沙低的比丘生起像這樣邪惡的惡見:
  「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
  眾多比丘聽聞:
  「聽說漁夫的兒子,名叫沙低的比丘生起像這樣邪惡的惡見:『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
  那時,那些比丘去見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抵達後,對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這麼說:
  「是真的嗎?沙低學友!你生起了這樣邪惡的惡見:『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
  「確實這樣,學友們!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
  那時,那些比丘想要使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遠離這邪惡的邪見,而審問、質問、追究:
  「沙低學友!不要這麼說,不要毀謗世尊,毀謗世尊不好,世尊不會這麼說。沙低學友!世尊以許多法門說識是緣起的,除了經由緣以外,沒有識的生成。」
  當被那些比丘這樣審問、質問、追究時,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仍剛毅地、取著地執著那邪惡的惡見,而說:
  「確實這樣,學友們!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
  由於那些比丘不能使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遠離這邪惡的惡見,那時,那些比丘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漁夫的兒子,名叫沙低的比丘生起像這樣邪惡的惡見:『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大德!我們聽聞:『聽說漁夫的兒子,名叫沙低的比丘生起像這樣邪惡的惡見:「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大德!那時,我們去見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抵達後,對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這麼說:『是真的嗎?沙低學友!你生起了這樣邪惡的惡見:「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大德!當這麼說時,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對我們這麼說:『確實這樣,學友們!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大德!那時,我們想要使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遠離這邪惡的邪見,而審問、質問、追究:『沙低學友!不要這麼說,不要毀謗世尊,毀謗世尊不好,世尊不會這麼說。沙低學友!世尊以許多法門說識是緣起的,除了經由緣以外,沒有識的生成。』大德!當被我們這樣審問、質問、追究時,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仍剛毅地、取著地執著那邪惡的惡見,而說:『確實這樣,學友們!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大德!由於我們不能使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遠離這邪惡的惡見,我們[來]告訴世尊這件事。」
  那時,世尊召喚某位比丘:
  「來!比丘!你以我的名義召喚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沙低學友!大師召喚你。』」
  「是的,大德!」那位比丘回答世尊後,就去見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抵達後,對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這麼說:
  「沙低學友!大師召喚你。」
  「是的,學友!」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回答那位比丘後,就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世尊對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這麼說:
  「是真的嗎?沙低!你生起了這樣邪惡的惡見:『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
  「確實這樣,大德!我了知依世尊教導的法,就是這[同一個]識流轉、輪迴,而非不同的。」
  「沙低!那是哪個識呢?」
  「大德!就是這講話的、能感受的、到處經驗善惡業果報的。」
  「愚鈍男子!你從誰了知我這樣教導法?愚鈍男子!我不是以許多法門說識是緣起的,除了經由緣以外,沒有識的生成嗎?然而,愚鈍男子!你以自己的錯誤把握對我們誹謗,並傷害自己、產出許多非福德,因為,愚鈍男子!這對你將有長久的不利與苦。」
  那時,世尊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這位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是否在這法、律中已變熱了呢?」
  「這怎麼可能呢?不,大德!」
  當這麼說時,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變得沈默、羞愧、垂肩、低頭、鬱悶、無言以對而坐。
  那時,世尊知道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變得沈默、羞愧、垂肩、低頭、鬱悶、無言以對後,對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這麼說:
  「愚鈍男子!你將了知自己這邪惡的邪見,這裡,我將質問比丘們。」
  那時,世尊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你們了知我這麼教導法,如這位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以自己的錯誤把握對我們誹謗,並傷害自己、產出許多非福德嗎?」
  「不,大德!因為,世尊以許多法門說識是緣起的,除了經由緣以外,沒有識的生成。」
  「比丘們!好!好!比丘們!好!你們這樣了知我教導法,比丘們!因為,我以許多法門說識是緣起的,除了經由緣以外,沒有識的生成,然而,這位漁夫的兒子沙低比丘以自己的錯誤把握對我們誹謗,並傷害自己、產出許多非福德,因為,對這位愚鈍男子這將有長久的不利與苦。
  比丘們!凡緣於那樣的緣而生起識,就被名為那樣的識:緣於眼與色而生起識,就被名為眼識;緣於耳與聲音而生起識,就被名為耳識;緣於鼻與氣味而生起識,就被名為鼻識;緣於舌與味道而生起識,就被名為舌識;緣於身與所觸而生起識,就被名為身識;緣於意與法而生起識,就被名為意識,比丘們!猶如凡緣於那樣的緣而火燃燒,就被名為那樣的火:緣於柴而火燃燒,就被名為柴火;緣於木片而火燃燒,就被名為木片火;緣於草而火燃燒,就被名為草火;緣於牛糞而火燃燒,就被名為牛糞火;緣於穀殼而火燃燒,就被名為穀殼火;緣於碎屑而火燃燒,就被名為碎屑火。同樣的,比丘們!凡緣於那樣的緣而生起識,就被名為那樣的識:緣於眼與色而生起識,就被名為眼識;緣於耳與聲音而生起識,就被名為耳識;緣於鼻與氣味而生起識,就被名為鼻識;緣於舌與味道而生起識,就被名為舌識;緣於身與所觸而生起識,就被名為身識;緣於意與法而生起識,就被名為意識。
  比丘們!你們看見『這是已生者。』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你們看見『這是那個食的生起。』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你們看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生者成為滅法。』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當懷疑『這是已生者嗎?』時,疑惑生起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當懷疑『這是那個食的生起嗎?』時,疑惑生起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當懷疑『以那個食的滅而已生者成為滅法嗎?』時,疑惑生起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當以正確之慧如實看見『這是已生者。』時,那疑惑被捨斷了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當以正確之慧如實看見『這是那個食的生起。』時,那疑惑被捨斷了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當以正確之慧如實看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生者成為滅法。』時,那疑惑被捨斷了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是已生者。』像這樣,你們在這裡無疑惑了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是那個食的生起。』像這樣,你們在這裡無疑惑了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以那個食的滅而已生者成為滅法。』像這樣,你們在這裡無疑惑了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是已生者。』被[你們]以正確之慧如實善見了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是那個食的生起。』被[你們]以正確之慧如實善見了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以那個食的滅而已生者成為滅法。』被[你們]以正確之慧如實善見了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個這麼清淨、這麼皎潔的見解,如果你們黏著、珍惜、珍藏、執著為我所,比丘們!你們是否了知我所教導為了越度而非為了握持的筏譬喻法呢?」
  「不,大德!」
  「比丘們!這個這麼清淨、這麼皎潔的見解,如果你們不黏著、不珍惜、不珍藏、不執著為我所,比丘們!你們是否了知我所教導為了越度而非為了握持的筏譬喻法呢?」
  「是的,大德!」
  「比丘們!有這四種食,為了已生成眾生的存續,或為了求出生者的資助。哪四種呢?或粗或細的物質食物,第二、觸,第三、意思,第四、識。
  比丘們!這四種食,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這四種食,渴愛是因,渴愛是集,渴愛所生,渴愛是根源。
  而,比丘們!這渴愛,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渴愛,受是因,受是集,受所生,受是根源。
  而,比丘們!這受,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受,觸是因,觸是集,觸所生,觸是根源。
  而,比丘們!這觸,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觸,六處是因,六處是集,六處所生,六處是根源。
  而,比丘們!這六處,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六處,名色是因,名色是集,名色所生,名色是根源。
  而,比丘們!這名色,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名色,識是因,識是集,識所生,識是根源。
  而,比丘們!這識,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識,行是因,行是集,行所生,行是根源。
  而,比丘們!這些行,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行,無明是因,無明是集,無明所生,無明是根源。
  比丘們!像這樣,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以生為緣而有老死』,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生為緣而有老死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生為緣而有老死,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生為緣而有老死』。」
  「『以有為緣而有生』,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有為緣而有生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有為緣而有生,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有為緣而有生』。」
  「『以取為緣而有有』,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取為緣而有有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取為緣而有有,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取為緣而有有』。」
  「『以渴愛為緣而有取』,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渴愛為緣而有取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渴愛為緣而有取,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渴愛為緣而有取』。」
  「『以受為緣而有渴愛』,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受為緣而有渴愛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受為緣而有渴愛,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受為緣而有渴愛』。」
  「『以觸為緣而有受』,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觸為緣而有受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觸為緣而有受,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觸為緣而有受』。」
  「『以六處為緣而有觸』,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六處為緣而有觸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六處為緣而有觸,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六處為緣而有觸』。」
  「『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
  「『以識為緣而有名色』,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識為緣而有名色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識為緣而有名色,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識為緣而有名色』。」
  「『以行為緣而有識』,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行為緣而有識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行為緣而有識,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行為緣而有識』。」
  「『以無明為緣而有行』,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無明為緣而有行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無明為緣而有行,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無明為緣而有行』。」
  「比丘們!好!比丘們!像這樣,你們也這麼說,我也這麼說:當這個存在了,則有那個;以這個的生起,則那個生起,即: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但以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而行滅;以行滅而識滅;以識滅而名色滅;以名色滅而六處滅;以六處滅而觸滅;以觸滅而受滅;以受滅而渴愛滅;以渴愛滅而取滅;以取滅而有滅;以有滅而生滅;以生滅而老、死、愁、悲、苦、憂、絕望滅,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以生滅而老死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生滅而老死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生滅而老死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生滅而老死滅』。」
  「『以有滅而生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有滅而生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有滅而生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有滅而生滅』。」
  「『以取滅而有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取滅而有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取滅而有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取滅而有滅』。」
  「『以渴愛滅而取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渴愛滅而取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渴愛滅而取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渴愛滅而取滅』。」
  「『以受滅而渴愛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受滅而渴愛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受滅而渴愛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受滅而渴愛滅』。」
  「『以觸滅而受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觸滅而受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觸滅而受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觸滅而受滅』。」
  「『以六處滅而觸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六處滅而觸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六處滅而觸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六處滅而觸滅』。」
  「『以名色滅而六處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名色滅而六處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名色滅而六處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名色滅而六處滅』。」
  「『以識滅而名色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識滅而名色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識滅而名色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識滅而名色滅』。」
  「『以行滅而識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行滅而識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行滅而識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行滅而識滅』。」
  「『以無明滅而行滅』,這被像這樣說,比丘們!以無明滅而行滅嗎?或,在這裡是怎樣的呢?
  「大德!以無明滅而行滅,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是這樣:『以無明滅而行滅』。」
  「比丘們!好!比丘們!像這樣,你們也這麼說,我也這麼說:當這個不存在了,則沒有那個;以這個的滅,則那個被滅,即:以無明滅而行滅;以行滅而識滅;以識滅而名色滅;以名色滅而六處滅;以六處滅而觸滅;以觸滅而受滅;以受滅而渴愛滅;以渴愛滅而取滅;以取滅而有滅;以有滅而生滅;以生滅而老、死、愁、悲、苦、憂、絕望滅,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比丘們!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是否會跑回過去:『我們過去世存在嗎?我們過去世不存在嗎?我們過去世是什麼呢?我們過去世的情形如何呢?我們過去世曾經是什麼,[後來]又變成什麼?』呢?」
  「不,大德!」
  「比丘們!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是否會跑到未來:『我們未來世存在嗎?我們未來世不存在嗎?我們未來世會是什麼呢?我們未來世的情形如何呢?我們未來世會是什麼,[以後]又變成什麼?』呢?」
  「不,大德!」
  「比丘們!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現在內心對現在世是否會有疑惑:『我存在嗎?我不存在嗎?我是什麼?我的情形如何?這眾生從何而來,將往何去?』呢?」
  「不,大德!」
  「比丘們!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是否會這麼說:『大師被我們尊重,我們以尊重大師而這麼說。』呢?」
  「不,大德!」
  「比丘們!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是否會這麼說:『沙門這麼說,我們以沙門的名義這麼說。』呢?」
  「不,大德!」
  「比丘們!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是否會指定其他大師呢?」
  「不,大德!」
  「比丘們!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是否會返回那些個個沙門、婆羅門的禁戒、祭典、瑞相為[梵行的]核心呢?」
  「不,大德!」
  「比丘們!你們只說自己所理解、自己所見、自己所知道的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好!比丘們!你們被我以這直接可見的、即時的、請你來見的、能引導的、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法引導,『比丘們!這個法是直接可見的、即時的、請你來見的、能引導的、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6-2018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後,
理解了,
記得
“它”
輕輕的 輕輕的
放在屋外
就行了!

別再傻傻的【抓住】了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6-2018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6-6-2018 03:34 PM
把这两句
如果你的身是只猪,是没办法打字的。
删除。

剩下你说的
简单来说
都属于“正见”,
虽然许多人都普遍 知道和明白 这些“正见”,
只可惜他们对“法”之“理解”都不够究竟,
“见”不到这 ...

白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8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你没能看明白,
看来只有把【肠】也掏出来给你看看了!
希望你不会觉得残酷,
虽然现实本来就是酱残酷。

何谓“正见”
简单来说是指正确“知见”

路人说
除了
如果你的身是只猪,是没办法打字的。
这两句,
剩下你说的
简单来说
都属于“正见”
难道。。。
你不这样的认为???

至于路人为何要说
把这两句
如果你的身是只猪,是没办法打字的。
删除。

事实是如此的
你说
身体只能在足够因缘下的环境才能打字,
也就是说
一只猪,
在足够因缘下的环境
例如
将键盘放在地上
猪用身体滚在键盘上
显示屏就能出现一些乱七八糟的字母和符号,
事实证明 猪 在足够因缘下的环境 是能打字的
虽然显示屏所出现的结果就像路人所打出来的东西没两样,
同样是没人能看得懂!
但是 以 事实来说
你说的这两句
如果你的身是只猪,是没办法打字的。
不是很正确“知见”了,
所以路人才建议删除掉。

还有。。。。。。。。。。。。。。







话说
你不是修“观”的吗?
有时间不妨 观一观【痴】和【嗔】究竟到底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8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
在房中无事闲坐着,身后站着一个小沙弥。

门外有甲乙两个和尚,
在争辩无我”和“轮回”,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甲和尚于是气冲冲地跑进房,对老和尚说:
「师父!我认为这个道理应该如此,可是乙却说我不对,
您认为是我说得对,还是他说得对?」

老和尚对甲和尚说:「你说得对。」
甲和尚便很高兴地出去了。

不一会儿,乙和尚又气冲冲地跑进来对老和尚说:
「师父!刚才甲和我辩论,他的见解根本是错误的,
而我说的都是有根据的。您说是我对呢?还是他对?」

老和尚又对乙和尚说:「你说得对。」
于是乙和尚听完也欢天喜地跑了出去。

这时候老和尚身后的小沙弥不服气了,小沙弥对老和尚说:
「师父!如果甲对,乙就不对;如果乙对,甲就不对。
您怎么说两个人都说:『你说得对』呢?」。

老和尚转过头看看小沙弥,说:
「你说得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8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无我是说,从小到大,从生到老死,无时无刻我们都在变化,没有一个实际不变的我,所以无我。
希望给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8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钓 发表于 7-6-2018 10:56 AM
可能无我是说,从小到大,从生到老死,无时无刻我们都在变化,没有一个实际不变的我,所以无我。
希望给意见

你楼上那个 子房老师说:
老和尚说:「你说得对!」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神钓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8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钓 发表于 7-6-2018 10:56 AM
可能无我是说,从小到大,从生到老死,无时无刻我们都在变化,没有一个实际不变的我,所以无我。
希望给意见

佛陀说:
不要被流言或传统所引,
不要被传闻动摇,
不要被典籍所误,
不要只是推论,
不要只在表面,
不要因某种被称赞之理论所影响,
不要被似有可能所引,
不要考虑“此行者是我等之师。”


但是,诸迦罗摩,汝等当自知,
此等事于身心有害,
此等事应受非难,无益。
确实,汝等即应拒绝……



    汝等自知,“此等事于身心有益,无可非难,有益。”汝等应即接受并遵守。



──众弟子啊!汝等肯定之事,只是汝等承认、见到与掌握之事否?
──众弟子回答
──是,世尊。[xiii]《中部》第四七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8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7-6-2018 10:21 AM
禅宗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
在房中无事闲坐着,身后站着一个小沙弥。

门外有甲乙两个和尚,
在争辩无我”和“轮回”,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甲和尚于是气冲冲地跑进房,对老和尚说:
「师 ...

抱歉!
能明白你【肠】里的,
本来就不多。
现在给我【抓】得乱七八糟,
就更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6-2018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7-6-2018 11:33 AM
抱歉!
能明白你【肠】里的,
本来就不多。
现在给我【抓】得乱七八糟,
就更少了!

觉不觉得你,
越来越像「佛粉」,
多过像「路人」~?

脑中冒过1个ID
无我粉肠
霸不霸气~?

粉肠.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6-2018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7-6-2018 11:22 AM
佛陀说:
不要被流言或传统所引,
不要被传闻动摇,
不要被典籍所误,
不要只是推论,
不要只在表面,
不要因某种被称赞之理论所影响,
不要被似有可能所引,
不要考虑“此行者是我等之师。”


但是, ...

那我说的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6-2018 08: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懂无我的解释就参考下无我相经吧。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run/006.htm

在生活中,如果你同事讽刺你,你朋友嘲笑你,网友辱骂你,你觉得伤心,生气,难过,那么你心中的“我”很重。就像我骂网友白痴,他不甘心马上要和我理论,那么,他心中的“我”很重。


如果他们怎么骂,笑,打,你都知道他们只是对这肉体做出那些动作罢了,没什么生气难过,那么你已经学会“无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6-2018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8-6-2018 08:53 AM
要懂无我的解释就参考下无我相经吧。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run/006.htm

在生活中,如果你同事讽刺你,你朋友嘲笑你,网友辱骂你,你觉得伤心,生气,难过,那么你心中的“我”很重。就像我 ...

那就是好比是发生的事情,当他没发生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4-2024 07:18 PM , Processed in 0.09874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