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四叶草

修无常, 如果大家预知时日会走, 请问会有什么事情想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4-6-2018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14-6-2018 01:54 PM
我会去见亲戚朋友们,去一个个见,说我很高兴认识他们,然后说再见。

我如果知道自己快寿终, 我觉得我会担心, 我下辈子会投生在哪里, 还会在人道吗? 我的生活会如何, 我的眷属们又是怎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6-2018 0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堕落死神 于 15-6-2018 01:58 AM 编辑


你在第七楼举例了患癌的人,把钱花光光,快快乐乐的环游世界,结果依然活着。

我总结为,要善终,就必须身心健康。

毕竟,心理影响生理。

心理素质好,身口意都守得好,时时帮助人又不求回报,为人乐观开朗。

台湾心理咨询师,黄越绥老师,在很多节目说过,老人的三大特征:爱钱,怕死,要面子。

于是,她提醒现代人在晚年的时候,最好必备三方独立:个性独立,经济独立,和感情独立。

反面教材: 很多婆媳关系破裂,往往都是家婆做不到三方面的独立,什么都放不下,导致个性扭曲。

于是,家婆们最后气出病来,健康受损。

这类人,能善终的几率很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18 12:5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5-6-2018 12:58 PM 编辑

最好是每晚临睡前做死亡观想(念死)的练习,训练自己以无悔的方式过每一天的生活。无论你想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与否,都应该训练自己在临睡前放下他们。如果做好随时离开人世的准备,预知时至与否就不重要了。无论三天、三十天、一百天、或三十年都没关系,每天照旧过无悔的生活,时间到了就放下离开,因为不舍得也是一样要走,愈早体认这个事实,就会明白人生真的如过眼云烟,这样心情就会平淡下来,对事情经历就不会如丧考妣、大喜大悲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王俊英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18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5-6-2018 12:57 PM
最好是每晚临睡前做死亡观想(念死)的练习,训练自己以无悔的方式过每一天的生活。无论你想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与否,都应该训练自己在临睡前放下他们。如果做好随时离开人世的准备,预知时至与否就不重要了。无论三天、 ...

曾与佛陀出生不久算命的仙人哭了,因为他无法在有生之年听闻佛法。

真正的佛法,能让我们在有生之年自证。。这样才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18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索达吉堪布:刹那往生法
世界末日不一定到来,但每个人的死亡末日,却随时有可能突然降临。
  对每一个人来讲,无论你信不信佛,死亡都是无法避免的。
  当然,每个人死的方式都不相同:有的人是长年卧病在床,疾病缠身而死,有时间提前观想佛陀、念诵佛号;而有的人却是突然横死,根本措手不及,一瞬间就离开人间了,这个时候,一定要用上“刹那往生法”。
  什么是“刹那往生法”呢?
  我们若遭遇地震、车祸、洪水、坠崖、雷击、中弹等危难时,来不及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极乐世界的庄严等,此时第一个念头:一定要想着自己的心识往上去。若能观想上方是阿弥陀佛,自己的心识融入阿弥陀佛心间,那是最好;如果不能,至少也要想心识往上去。
  有了这种意念,依靠三宝的加持力,一定不会堕落而获得解脱。这是莲花生大士在《六中阴》中极为殊胜的窍诀!
  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届时能不能用得上,就要看平时的准备了。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点紧急情况,甚至走路被石头绊了一下,也马上这样观想,那么,久而久之后变成“本能”,一旦大难临头,就会马上想得起来。否则,只是稍微了解一下,从来也没有训练过,那关键时刻很容易惊慌失措,什么窍诀都忘得一干二净。
  人死后到了中阴阶段,这时若能及时忆念阿弥陀佛,也能够往生,这是非常关键的!乔美仁波切说过:“到了中阴阶段,慢慢知道自己已死了,此时若祈祷阿弥陀佛、药师七佛(药师七佛曾发愿救度中阴身),他们就会现前,引领你前往清净刹土,或是八大菩萨前来接引。”
  倘若生前曾破过戒、毁过誓言,业力非常深重,此时明知在中阴界,也拼命忆念了诸佛菩萨,但什么感应都没有,这该怎么办呢?一定要想往生极乐世界,往西方去!
  然而,中阴界没有日月,根本不知道“西”在哪里,这时你要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这样,阿弥陀佛定会现身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途中,你可能会遇到昔日的亲朋好友,他们哭哭啼啼地求你不要离开。这时你千万要注意:不要贪恋,不要被这些哀求的话语引诱,因为这是心魔幻化的障碍,要阻扰你不能顺利往生。
  上述窍诀极为殊胜难得,望大家切莫等闲视之!不管你现在能否接受,最好先将此记在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6-2018 12:1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飯,洗澡,喝茶,睡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6-2018 08: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堕落死神 发表于 15-6-2018 01:48 AM
你在第七楼举例了患癌的人,把钱花光光,快快乐乐的环游世界,结果依然活着。

我总结为,要善终,就必须身心健康。

毕竟,心理影响生理。

心理素质好,身口意都守得好,时时帮助人又不求回报,为人乐观 ...

爱钱, 爱面子和怕死不是老人的专利, 年轻人也会这样啊。。这种习惯是年轻就开始培养的, 不是老了无端端就有这种态度。
只是年轻的时候不明显罢了。

那个环游世界的, 他最后没有死, 往后的生活会不会为钱苦恼就不知道了哦。。


是的, 身边看到的老人, 总是为婆媳问题闹不愉快。。
弄得孩子不快乐, 做婆婆的不高兴, 媳妇也痛苦。(但是会做人的孩子和媳妇也不多)
可以看得开的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6-2018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5-6-2018 12:57 PM
最好是每晚临睡前做死亡观想(念死)的练习,训练自己以无悔的方式过每一天的生活。无论你想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与否,都应该训练自己在临睡前放下他们。如果做好随时离开人世的准备,预知时至与否就不重要了。无论三天、 ...

对对。 我都有听说过这种死亡观想, 但是我不晓得是怎么做?

这种观想是为了什么? 
是不是让你去想了, 然后你就会去做那些让你不会遗憾的事?
比如说, 要好好去对待自己的家人/爱人, 欠人家的一句道歉, 一直放在心中不能释怀的事, 跟一个吵架的兄弟和好, 我有没有修行。


我觉得人到要死了, 通常要追悔的东西, 往往都不是那些事业上的成就和自己有多少财产。
都是一些比较心灵上的事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6-2018 08: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俊英 发表于 16-6-2018 10:31 PM
索达吉堪布:刹那往生法世界末日不一定到来,但每个人的死亡末日,却随时有可能突然降临。  对每一个人来讲,无论你信不信佛,死亡都是无法避免的。  当然,每个人死的方式都不相同:有的人是长年卧病在床,疾病 ...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18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8-6-2018 01:29 PM 编辑
快乐四叶草 发表于 18-6-2018 08:29 AM
对对。 我都有听说过这种死亡观想, 但是我不晓得是怎么做?

这种观想是为了什么? 
是不是让你去想了, 然后你就会去做那些让你不会遗憾的事?
比如说, 要好好去对待自己的家人/爱人, 欠人家的一句道 ...

昨天继传法师来到新加坡,我去听他开示并向他请法。

继传法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临时一念重要,平时用功就不重要吗?”师父语重心长地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又说,有其果必有其因,没有所谓无因的果。假如我们平时不努力培养正念,临终才要抱佛脚,那是靠不住的。

回到你的问题。死亡观想的修习,最主要的不是为了教你该去做什么(虽然这些事情也重要),而是教你学习放下。

我们该晓得,事情是做不完的,无论你白天的事有没做完,到了休息的时间就应该放下。无论你生前的事有没办妥,死亡来临时也是必须放下,不肯放下也会被迫放下,这些不是我们所能主宰的事情,你不想放下也没有用。

所谓无我,就是没有一个能主宰的我,一切都是缘起。认清这个事实,你才能放下。

每天的睡眠就是一个死亡的练习。已完成的事,没必要去想了,还未完成的事,如果明天还能醒来再去做吧,临睡前就别再牵挂了。

每天这样练习,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次练习,四十年就有1万4600次的练习。终有一天死亡终于来临时,你就坦然的把事情放下,还没做完的也没关系,通通都放下。这时你没有多少时间了,专心于守护正念就好。

如果平时我们都没有培养正念,每晚临睡前都在翻转难眠,临终你要走得自在,谈何容易?

临终一念的定力,来自平时的用功。临终一念虽然重要,但是基础还是靠平时去培养。

要做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还有时间时你不妨去做,没有时间了,你就放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法国美少男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18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8-6-2018 01:24 PM
昨天继传法师来到新加坡,我去听他开示并向他请法。

继传法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临时一念重要,平时用功就不重要吗?”师父语重心长地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又说,有其果必有其因,没有所谓无因的果。假 ...

您好,端午节快乐!
净空法师的开示也有提到。

净空法师:每天睡前练习临终一念的功夫
这经上讲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最关键的就是你临命终的那个时候,你断气的那个时候,那时候最后的一念是不是阿弥陀佛?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心裡最后一个念头想阿弥陀佛,就往生了。所以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讲,临终一念十念,必定得生淨土,这就是念佛往生的根据。
为什么我们天天要念?天天念在练习,跟打仗一样,天天在练兵,天天在练。什么时候就作用?临终最后那时候管用。怕的是临终最后那一念忘掉,那就麻烦,我们天天念就为临终一念。临终一念真有把握的时候,我就不要念了,那就可以了。但是恐怕没有把握,所以平常天天要养成习惯。特别是晚上睡觉,晚课那是另外的,晚上睡觉躺在床上念佛,睡眠前,就是躺在床上就想到,这就跟死没有两样!所以人这一生死一次,每天晚上睡觉,每天死一次。常常作如是观,到临命终时候不害怕,养成这个习惯了,到临命终时候生死自在,没有恐惧,自己真做得了主。睡觉的时候一切放下,哪一样是你的?哪一样你能带去?睡着了,人家把你抬走都不知道,这是真的。所以要常常想到,要放下、要随缘,不要执着,没有一样不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些都是平素修养的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18 03: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l123 于 18-6-2018 03:35 PM 编辑
谷成 发表于 18-6-2018 01:24 PM
昨天继传法师来到新加坡,我去听他开示并向他请法。

继传法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临时一念重要,平时用功就不重要吗?”师父语重心长地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又说,有其果必有其因,没有所谓无因的果。假 ...


继传法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临时一念重要,平时用功就不重要吗?”师父语重心长地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又说,有其果必有其因,没有所谓无因的果。假如我们平时不努力培养正念,临终才要抱佛脚,那是靠不住的。

大家端午节快乐,谷成兄端午节快乐。
前2星期的某个晚上,我在深沉的睡眠里突然觉得"某样东西"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某样东西"原来是想(没有画面不是梦),一个念头接着又一个念头生了又灭,速度好快。当我清醒的那一刻(一秒)里居然观照到3个念头的生与灭,天呀那个速度好快。法师说的对正念太重要了也就是见地对不对。我在想培养正念只有一条路好走那就是来自经典。
目前我在参深沉的睡眠里是谁?"想"的是谁?(应该是说念头的生与灭是谁?)知道那个"想"的是谁?
看来是在6,7,8里面找,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18 05: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8-6-2018 07:50 PM 编辑
tl123 发表于 18-6-2018 03:23 PM
继传法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临时一念重要,平时用功就不重要吗?”师父语重心长地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又说,有其果必有其因,没有所谓无因的果。假如我们平时不努力培养正念,临终才要抱佛脚,那是靠不 ...


谢谢师兄。同样祝你端午节快乐。

憨山大师说:「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我们的心念粗细可分四层:粗念、细念、微细念、极微细念。当粗念静下来时,才能看到细念。细念静下来时,才能照见微细念。

平时我们安静下来时,以为没有念头,实际上细念和微细念就像水流一样,念念生灭相续不止。若心不够明亮或不够敏锐,我们就无法觉照到细念的存在,何况是微细念和极微细念。所以憨善大师说,「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佛经也有一段公案,世尊问弥勒菩萨一念当中有几个细念组成这个粗的念头?勒菩萨回答世尊,一弹指这样短的一个时间,就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见《菩萨处胎经三世等品第五》: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想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

我们修行要达到离念无念,或一念不生,谈何容易。所以修行的第一步是觉念,而不是无念。我们要能够觉知到平时的起心动念,让念念分明,能做到这点功夫已经非常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18 10:2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l123 于 18-6-2018 10:34 PM 编辑
谷成 发表于 18-6-2018 05:16 PM
谢谢师兄。同样祝你端午节快乐。

憨山大师说:「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我们的心念粗细可分四层:粗念、细 ...

今天因为特殊的因缘,先讲修无念法,就是有为法。注意这一句话,真的无念是没得方法的,有方法已经不叫无念了。既然无念,那还有佛法可修吗?但所谓无念,也不是断见。如果说,无念就是无法可修,什么都不知道,那在见地上是断见,是唯物思想,外道见、邪见。如果做工夫做得什么都不知道,那不是无念,那是枯禅;如果身心境界上迷迷糊糊起不了念头,那也不是无念,那是昏沉。


所以说,虽然讲既然无念,就无法可修,但是不要误解我这一句话。如果认为既然无念,无法可修,我现在就是无念,那是狂见!你根本没有到无念,到了就有象征。假使真达到无念,色身马上转变了,祛病延年,返老还童,不成问题。你的色身不能转变,可见没有达到无念;换句话说,色身真转变了,一定是无念。所以,以密法的修持,气脉没有通,你说自己已经证得无念,那是犯了大妄语戒。犯大妄语是下地狱的,不可以自欺欺人。

其次,大家都遵奉《六祖坛经》,六祖以“无念”为宗,一般人都错解什么是“无念”。他自己有解释:“无”者无妄想,“念”者念真如。所谓真如就是正念还在,这就是《六祖坛经》上,六祖自己解释无念的定义。现在一般人一看《六祖坛经》的“无念为宗”,坐起来什么都不管,变成大昏沉了;这样大昏沉的修持几十年,下一生的果报变猪,猪牛就在大昏沉中,不要以为是修行!


要特别注意,这是大圆满禅定的无念修法,不要认为禅宗的无念也是这样的修法,那就大错了。禅宗的无念,当下顿悟,无门可入,是无法之法,如《楞伽经》上所讲的,无门为法门。也许可以说,比大圆满法门还要高一筹。

可是,话又说回来,虽然如此,对一般的修持人来讲,我认为,还是走大圆满的无念法门比较稳当。这一点要特别强调。

摘录自《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南怀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18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l123 发表于 18-6-2018 10:22 PM
今天因为特殊的因缘,先讲修无念法,就是有为法。注意这一句话,真的无念是没得方法的,有方法已经不叫无念了。既然无念,那还有佛法可修吗?但所谓无念,也不是断见。如果说,无念就是无法可修,什么都不知道,那 ...



《六祖坛经·定慧品》中,惠能禅师示众云:“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者,于念而无念。……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6-2018 01:2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l123 于 19-6-2018 02:27 AM 编辑
谷成 发表于 18-6-2018 10:45 PM

《六祖坛经·定慧品》中,惠能禅师示众云:“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者,于念而无念。……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 ...


六祖惠能是大智者,五祖说到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老人家就大彻大悟了。我这愚蠢的人100世都做不到。

佛陀教育是大科学,在楞严经里佛陀用海水比喻众生,打起一个海浪形成无数泡沫就是你,我,她,它。泡沫一破又回去成了海水。六道众生是同体的,所以真心不在外也不在内。见过了空性(不是大彻大悟)也明白了那一刻是无念,无我,虚空。。。也就是真心了。回去再读心经马上肃然起敬除了赞叹还是赞叹佛陀教育。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6-2018 08:3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9-6-2018 08:39 AM 编辑
tl123 发表于 19-6-2018 01:29 AM
六祖惠能是大智者,五祖说到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老人家就大彻大悟了。我这愚蠢的人100世都做不到。

佛陀教育是大科学,在楞严经里佛陀用海水比喻众生,打起一个海浪形成无数泡沫就是你,我,她,它。泡沫一 ...


确实做不到。我请教过师父,他说,见性的人不用生灭心,所以无住。又说,我们会有情绪,就是有住,已经落入生灭心了。

禅宗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只有见性的人能做到,我们耍嘴皮是不行的。我们没有见性之前,只好先修觉念,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用知见叫自己无住就是无住,那个知见也是烦恼心,有住心,生灭心,也是无明本。

《楞严经》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后来遇安禅师改了标点,变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样破开来读以后,禅师就忽然开悟了。我们不妨拿这句来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6-2018 03: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l123 于 21-6-2018 05:06 AM 编辑
谷成 发表于 19-6-2018 08:36 AM
确实做不到。我请教过师父,他说,见性的人不用生灭心,所以无住。又说,我们会有情绪,就是有住,已经落入生灭心了。

禅宗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只有见性的人能做到,我们耍嘴皮是不行的。我们没有见性之前, ...


若氣脈未通,雖有時可見自性光明一面,但如禪宗所謂孤光偶露,石火電光,只這樣發一下而已,不能得正定,不能得正覺,不能證果。所以宗喀巴大師也說:”氣不入中脈,而云得證菩提者,絕無是理。“若氣脈一通,則所謂脈解心開,所謂證得菩提,真如”仰首枝頭,即見果熟“,亦如”拔矛刺背,頓脫苦厄“,沈痾頓失般的明心見性了。所以又說釋迦牟尼在雪山七年修行並未見道,在菩提樹下七日氣脈打通,仰首見明星,始廓然大悟者即此理也,他是堅持這個理論。
天機洩盡!南懷瑾老師開示--氣入中脈與得定

找到了答案就是这个,哈哈。
"若氣脈未通,雖有時可見自性光明一面,但如禪宗所謂孤光偶露,石火電光,只這樣發一下而已,不能得正定,不能得正覺,不能證果。"


我要你们观明点,或者先利用一个灯火作引子,这一点光明的观想是外光,由此引起自性的有相光,不过还是“子光”。若能事与理冥会,才是子母光明融会,进入自性光、无相光中。程度没有到的,听了种一点善根,不要乱去修为,这个法子专对他们三大士而讲,他们自己心里有数。有这个程度,才做如此修持,由这一个要起用才对!没有这个程度,没有见到空性以前,不要做如此修为,否则就是你自己误了,耽误了的误,不是那个悟。
南师开示:观明点

没有见到空性以前。。。
我目前的理解是南老师这句见到空性应该是说"见"过可是不是大彻大悟,大彻大悟也包括了色身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8 02:2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9-6-2018 08:36 AM
确实做不到。我请教过师父,他说,见性的人不用生灭心,所以无住。又说,我们会有情绪,就是有住,已经落入生灭心了。

禅宗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只有见性的人能做到,我们耍嘴皮是不行的。我们没有见性之前, ...

作者:南怀瑾
第三堂
十六特胜 
如何修呼吸 
最快捷的法门
修行修禅定,想即生证果,先要转变“心法、色法”。刚才我大概讲了所谓小乘修“有”的方法,先把色法、色身转变。色法何以要转变?《楞严经》最后,佛有几句重要的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生因识有”是说我们的生命,是由第八阿赖耶识先来投胎的;“灭从色除”,想了生死,先把色法四大了了。“理则顿悟”,禅宗讲顿悟,道理可以顿悟,工夫是一步一步有次序的,“乘悟并销”,你悟到了,就空了。“事非顿除”,可是生命业报,不是你悟到了空就空得了,还是要修的;“因次第尽”,就是悟后起修,一步一步工夫修来的。我们大家都是佛弟子,千万记住他老人家的话,不要狂妄。记住哦!背来没有?(众念: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我刚看了以上这一段,明白了。。。愿与您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6:32 AM , Processed in 0.05473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