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6|回复: 1

吉祥尊者法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5-2019 11:4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祥禪風集–圓滿的布施

佛陀在講經的時候,有一個系統的教法,先講完布施,再講守戒,然後再講人天福報,再到初禪到四禪,贊嘆梵天界、無色界的生命是如何的殊勝,之後再講這些殊勝的生命也是無常、苦、無我的,最後再講四聖諦,導向了生脫死的智慧。這是一種系統性的教法。

同樣在講波羅蜜也是如此。菩薩的修行是從第一個布施波羅蜜開始,但是到最後一個圓滿的波羅蜜,又回到布施。可是那種布施的層次已經不同了,已經結合了種種的智慧,忍耐,出離等等,才能夠完成最後非常艱難的布施。

菩薩成佛前的最後一世是一個國王,他做了太多的布施,最後竟然把國家的象征,御用的大白象也布施出去。他的國民們都不能理解,從而把菩薩從王位上推翻,菩薩只能夠獨自去森林之中修行。在那種情況下,除了他的王后忠心耿耿的跟隨他,全國人民沒有一個覺得他是正確的。他完全的孤立,但是他卻不動搖,對自己的布施完全沒有任何的疑惑和懊悔,這是非常高難度的。因為很多人的是非觀念都是跟隨著群體的看法,別人怎麽講他也怎麽看待,但是菩薩的是非觀念是基於他自己生生世世累積的波羅蜜,基於對真實法的了解,對因緣法的了解,對累積波羅蜜的信念。面對這麽多人,甚至是他未來大弟子的誤解,他都有毫不動搖的信心。

所以如果他沒有那種絕對超然的智慧,是不可能完成這麽高難度的布施波羅蜜。他在菩薩道累積的第一個波羅蜜,就是以布施為出發點,走出第一步,在最後一世總結所有波羅蜜的時候,還是通過布施來總結,但是那個時候布施的難度是超高的。在他帶著妻子和孩子到了森林之後,他又把妻子和孩子都布施出去了。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子很離譜,但是在那個因緣條件,在那個歷史處境中不能用現代的思維去看待,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與理解的。

布施是一個開始,但是不可以小看,圓滿這個布施波羅蜜需要種種其他波羅蜜的承托和支持。智慧波羅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捨波羅蜜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菩薩布施是想要得到大家的認同,面對全部人的誤解就一定會懊悔,但菩薩的心不會動搖,也不會受傷,智慧才能夠發揮作用,布施波羅蜜才會圓滿。如果懂得什麽是究竟法的智慧,累積波羅蜜就不一樣了,就不僅僅是在形式上做布施,而是很清楚的掌握因緣,知道怎樣做布施可以作得更好。現在看到很多人學佛都掉入了一個陷阱,那就是從形式上來講覺得自己很懂了,但是卻不懂究竟法的意義。其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

吉祥尊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5-2019 11:4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禪風集–不一樣的因緣

有的人不了解菩薩怎麽可以布施妻兒,但是要了解那時候是不一樣的因緣。要做菩薩妻兒的人,也是生生世世發願要幫助他圓滿成佛波羅蜜的,不管菩薩有什麽指令,他們都絕對忠心的去執行,完全信任菩薩的智慧。在那個時代,即使是在近代的印度,雖然不能夠說妻兒是財物,但是那個社會價值觀中,妻兒代表著可以幫助自己的助手,如果有別人需要,他就可以與人分享。這是現代價值觀所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東西,也不能用現代的價值觀來判斷。

這裡講一個例子。某一位上世紀很知名的印度教大師辯喜 Swami Vivekananda (把印度瑜伽和冥想介紹到西方的第一人),有一次,他到一個藏人的好朋友家做客並過夜,發現這個藏人朋友是兩兄弟共用同一個妻子,這種情況在有些區域的藏民中是正常和普遍,在他們的價值觀裡,這種情形是合法夫妻。

但是 Vivekananda 大師覺得非常荒唐透頂,深感不安和恥辱,這在印度的文化價值觀是完全不能想象的。第二天他忍不住質問他的朋友。藏人朋友瞪大眼睛,非常驚訝的看著他說:“你怎麽啦?你們修行人不是說不要有私心,最好的也要和世界分享嗎?我把我最愛的人和我的兄弟分享,這有什麽過錯?”大師聽了,才領悟到原來社會價值觀不同。

你可以這樣子看待事物,而另外一個人可以用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什麽是善?什麽是惡呢?人們現在死抓某一種社會價值觀中的善惡,卻不懂究竟法的善惡。只有從究竟法的角度來看,善和不善的心是絕對的。如果你的心生起貪瞋癡,那個果報肯定是苦的,你的心生起善的,果報肯定是好的。

除了究竟法之外,文化價值觀存在著時空和地域的差異,善惡沒有辦法一致。你沒有足夠的智慧看到究竟法就判斷別人,是很容易犯錯的,也會很難看清楚菩薩怎麽累積布施波羅蜜。但是我們要非常的小心,有些人說,我用究竟法,我要用善心殺人,因為要幫助世界減少人口!這個不能開玩笑,你要替世界減少人口,你怎麽不殺自己?而且殺自己又是哪一種心態?是否用扭曲的心態?其實大多數人根本沒有能力判斷自己的心。所以最好這種東西不要隨便去碰,不要冒昧的做違反社會倫理的決定。

國家、民族、家庭都是概念法,佛陀對待世間是很超然的,有著無我的智慧,但是卻不是空洞的,無視世間規律。佛陀並沒有要改變這些約定俗成的概念,而是順著世間的看法,教導人們怎樣把國家治理的更好,怎樣讓家庭和諧,怎樣做一個好妻子等,甚至給釋迦族特別的對待,我們要理解這種智慧。

比如當一個釋迦族人出家時,是不需要經過四個月的檢驗,而非釋迦族出家就需要通過檢驗。如果是外道來出家,還要多一個觀察期。佛陀不是種族主義,他完全了解無我,只不過這是一種對因緣的了解。一個人之所以會投生做釋迦族人是因為他們和佛的因緣特別的深。很奇怪,到今天為止,在尼泊爾的釋迦族後人,他們的心對佛陀有一種很特殊的信仰。你不會看到任何釋迦族人會去信仰其他的宗教,很本能的覺得自己就是佛弟子,就是佛教徒。所以釋迦族的因緣不同,他們來出家就不需要經過特別的檢驗,這是佛陀對釋迦族表現出特別的信任。

當喬薩羅國的毗琉璃王(Viūabha)要去滅釋迦族的時候,佛陀三次跑到兩國的邊境,在那裡生長在喬薩羅國境的樹木都枝葉茂密,但是佛陀卻坐在另外一棵生長在釋迦族土地上的枯樹下,等待著毗琉璃王大軍的到來。王到來後向佛陀頂禮並詢問說:“此處有枝葉茂盛的樹木,為何要坐在那棵沒有樹蔭的枯樹之下?”佛陀回答說:“親族的樹蔭更加涼爽。”毗琉璃王就知道佛陀在保護自己的族群,出於對佛陀的尊敬,他就退兵了。第二次,第三次又是如此,毗琉璃王因為佛陀而一再退兵。但是到了第四次的時候,佛陀檢查了釋迦族的因緣,發現釋迦族過去曾經造下毒死大魚惡業,如今宿業成熟難逃一劫,才放棄了阻擋,釋迦族遭遇了空前的滅族之殃。所以不能說佛陀有究竟法的智慧,就不再理會世間的概念法了。當佛陀提起這些國家、民族、家庭的概念時,是因為要教導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吉祥尊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12:26 AM , Processed in 0.06681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