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35|回复: 8

觉知的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019 06:1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觉知的技巧
训练觉知的方法第一是觉知当下的身心现象,一切的现象都是觉知的目标。佛陀在《一夜贤者偈》中说:「不顾于过去,不欣于将来;过去已抛弃,未来还未至;当下愿能见,慧观每一法;肯定不动摇,修习得彻见;今日精勤修,谁知明日死?」我们不需要去发掘目标,或者去创造觉知的目标。任何第一时间显现的身心现象都是觉知的目标。随缘而观察,而不是刻意去找目标,观察者先要安住身心,等待身心自然发生的现象,然后以清醒的觉知力去观察它们,不加以判断,接受一切发生的现象,不论它是‘好’或‘坏’的。在观照的过程,一个行者是在发展他的‘正念’、‘正定’、‘正精进’和‘正思惟’。

第二是观察者以平静而放松的态度观察它,不参与,不过于专注。我们的目的是在修毗婆舍那(vipassana),即是‘观’,所以不能参与所观察的现象,不要把现象变成‘所缘’,然后变成修奢摩他(samatha),即是‘定’了。所以观察者是不能加入任何个人的感情作用,对所观察到的身心现象,以热诚(atapi)和平等的心态去观察它们。禅修者纯粹的只是觉知或知道所观察到的身心现象。所以我们不须要耗费很大的气力去修,只要能够觉知就够了,越是装作,就越难觉知,因为心已经变的紧绷了,过于造作了,这将会引起疲倦,所以必须要放松。当心粘着于目标时,要觉知它是‘贪’,知道它是‘贪’时就已足够了,不需要克制它。同样的,对任何不愉快的身心现象,心中生起的不喜之念,或排斥它,我们也只要知道它是‘瞋’就够了。这是佛陀在《大念处经》心念处部分的教导,其他的心态也是一样。

第三是让真相自然显现,这即是修慧,即是看到身心现象的‘无常’、‘苦’、和‘无我’。这必须在不想的状态下出现的,任何从想而出现的都不是‘观智’,它是想。想即是五蕴之一。

就如下经所示。舍利弗尊者对焰摩迦(yamaka)说道:「愚痴无闻凡夫对五蕴作常想、安稳想、不会病想、我想、属於我想。对这五蕴善加保护爱惜,终於被这五个怨贼所害,就如那个大富翁,被怨贼假装成亲友所害而不觉知。焰摩迦,多闻圣弟子对这五蕴观察它们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他们对这五蕴不执著、不执著感受、不执著感受故不粘著,不粘著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104经》(同南传《相应部》22 相 应85 经)

我们一愚痴起来,就会执着‘身体是我’,‘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识是我’,一下子二十个‘我’就生起来,结果就是在造业,然后又忘记了觉知,就被贪和瞋控制住。这是修行人常犯的毛病。

那些人会证果就是他们能专注于修定所缘,不论是安般念(Anapana sati)或是经行(cankama),然后以纯净的心观照身心,时间够了就能够看到真相。他是一直认真的按照导师的教导做,在修行上,不画蛇添足,不自以为是,专心的做,安静有序的做,对付心里的贪、瞋和痴,对身体的错误看法是一种邪见,也是痴,贪和瞋也是会随时随地出现的,所以心必须非常安静,一直在觉知!觉知!觉知!佛陀的觉(buddhi)就是觉悟真相,看到了真相,知道了真相。训练觉知的心一直在观察身心,全天候的随时随地觉知它,若不觉知它们的话,那就不是在修行。

认清我们所遇到的色、声、香、味、触、法后心的反应,就是一直在认识我们的心,就是在修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心是一直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而知道的,知道什么?知道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这样,我们的心就会一直起各种各样的念头,就是它会起爱,会起恨,我们的工作第一步是要认识它们,这就是觉知,能觉知,当烦恼(kilesa)持续时我们就要调伏它,以佛陀教我们的各种方法去调伏心中所起的贪爱(kamachanda, tanha)、瞋恨(vyapada)、昏沉睡眠(tinna middha)、掉举(uddhacca kukkucca)、怀疑(viccikicca)、我慢(mana)等烦恼。如果我们一直这样调伏的话,我们就是在修六根,这也叫做律仪,恶未生不生,恶已生即断,这就是在调伏心中的烦恼。

——《训练觉知的心》法增长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9 06:2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禅修(bhavana)时不要让外在事物使我们分心,使心飘浮,不要让得、失、好、坏、善、恶、有、无等念头(全是概念)使我们分神。这些事物不停的在欺骗我们,它们是魔王的魔爪引导我们跟着他起舞。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看住它们、止住它们。当心转去注意这些事物时,我们就被愚弄了,正念与正知就消失了。因此我们在禅修的过程,必须马上觉察(janna)到它们,回到当下(paccupama),能够这样做,就是在修定,也是在培养我们的正念(sati)与觉知力(sampajanno)。具有这样强大的觉知力,我们就能够正确的通过正念与正知,观照(vipassana)一切现象,即:名色法(nama rupa)只是‘生起’(jati),‘持续’(jara)一段时间,然后必定‘灭去’(marana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9 06: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浦曼.布里达(阿姜曼,泰国公认的阿罗汉):三界教主世尊设立的大念处,对投入降服烦恼的圣战欲战捷者,开出的是首先应当修习身念处,因为我们升起色欲烦恼就升起于身和心,因为眼见色使心产生欲念,这样,才得名,身体是滋长肇因的源泉,应当先审察身体,除去心上的垢物,使心宁静。

    审察身体是非常重要的,要超越苦海者必须审察身体,非此不可。肮脏厌恶的东西就是我们人体。身体是脏物的集合,是不净的、污秽的、厌恶的,所以,当精细地审察身体,使心有省照在各种姿势审察身体,行、住、坐、卧、喝、做、思说,都应当常常有省照遍布全身,应当这样修习多修习,没有丝毫懈怠。

   当还审察不清晰时,就顺应各人的喜好先审察某一个部分,直到升起取相,也就是说,当某一个部分升起后,就审察这个部分,修习修习,多修习。

   瑜伽行者(译者:修法者),当在这里修习,当修习修习,多修习,不要修习一次,就放弃一月、半月,当审察深入下去,退出来叫“逆行”,“顺行”就是审察进去宁静在心里(译者:入定),然后,退出来审察身体。不要只是审察身体,也不要只是宁静在心里,当瑜伽行者这样修习善巧或精湛后,这回,将自动现起,就是心将大规模聚集,当心一聚拢,将会现起世界上每事每物都是只是四大,意生相将一起呈现出:这世界象个平平整整的器皿,因为有同样的状态,不管是森林、山脉、人类、动物,最后,连我们的身体也必须分解平整得一模一样,这叫俱生智见(yana sampayutta),即一起认知到。最终,斩断心中的疑惑,叫做如实知见毗钵舍那(yatha bhuta yana dassana)(vipassana),即所见与所知如其真实。

   审察身体被高度赞扬,即使在授戒时,一开始摆在一切的一切的前列,就得告知五个业处,因为重要之故。这五个业处不是别的,就是这个身体。世尊在论藏法句的每一个篇章里都说,阿姜没有智慧,没有告知审察身体,可能毁掉善男子证悟阿罗汉的潜质,所以,授戒必须先告知五个业处(发,毛,爪,齿,皮)。

审察身体极为重要,欲超越苦海者,都必须要审察身体。审察身体将获得巨大的心力,即使佛陀在证道前也审察出入息,出入息怎么不是身体呢(译者:出入息属风大,是身分之一)?所以,大念处以身念处为始,叫做“彩浦(译者:战捷)”,当我们“彩浦”后,即遵循大念处修行善巧后,审察实相,遵照四大的真实状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9 06:3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们要学观照呢?观照(vipassana)是要破除我们对五取蕴的强烈执取(upadana),当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时,我们习惯性的是往外执取,所以我们应该随时觉知(janna)当下,随观所呈现的名色法的真相,不执着,不干涉,不变更,不加思考,反复的一次又一次以六根向内觉知这些现象的真实性。直至正见(samma ditthi)的生起。
我们都知道根门接触境界时的惯常反应是:触、识、受、想、思、爱、寻、伺。观照即是在接触境界时,在识与受的阶段,直接看到真相。因此佛陀才说对六界(地、水、火、风、空、识)精勤的培育慧(pannaditthano),这慧就是观慧; 护于真谛(saccaditthano),即是印证佛陀所觉悟的真理; 只有见到真相,一个行者才会厌(nibbidaya)、离欲(viragaya)、舍弃(cagaditthano)于五取蕴,然后才能灭尽(nirodhay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9 06:3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是魔术师的把戏。---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你要知道,佛陀称之为'papanca'(魔术,魔法。旧译'戏论')。为什么呢?当我们面对一个境界时,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根门,完全被摄住,完全被控制住,不能自主,就好像我们在看魔术表演,也一样的六个根门完全被摄住,完全被控制住,不能自主。我们还当它是真的。所以我们要修行,通过修行,我们培养起觉知(sampajanno)的心,那觉知
的心能在当下就觉察到这是魔法,因此我们的心就会转去观照(vipassana),然后我们就会放下愚痴的看法,而得自在。要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啊,就像魔术师在变把戏,你准备让它玩弄你多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0-2019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很明白,我知道身心有生必有灭,比如说我们遇到困难,感受不愉快,我们要如何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10-2019 10:4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钓 发表于 23-10-2019 08:46 PM
我不是很明白,我知道身心有生必有灭,比如说我们遇到困难,感受不愉快,我们要如何解决问题?

用观智看着心,直到彻底看到真相,如果真的太乱才修止,止在禅坐的时候才修,平时保持觉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19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歌 发表于 24-10-2019 10:47 AM
用观智看着心,直到彻底看到真相,如果真的太乱才修止,止在禅坐的时候才修,平时保持觉知

这个我就明白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19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任何时候记得观照呼吸,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有时候我们会忘记观照呼吸,没关系,只要在记得的时候继续观照呼吸即可以令心保持安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3-2024 06:26 PM , Processed in 0.05669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