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6|回复: 7
|
城市作战:未来战场的主体
[复制链接]
|
|
最近几十年的历史表明,赢得战争的关键是夺取城市。然而,在这样一个充满埋伏的区域进行军事行动,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从柏林到格罗兹尼,从耶路撒冷到萨拉热窝,惨烈巷战的例子比比皆是。
将来的战争主要在城市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在其《兵法》中写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可见,早在2500年前,古人就已经意识到,采用武力夺取城市对军人充满了危险。随着时代的推进,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危险也越来越明显。我们甚至可以预言,将来的战争将主要在城市而不再在乡村展开。而被派往伊拉克的美英联军更是认识到:要想夺取战争的胜利,就要攻克巴格达。
然而,战争一旦进入城市转变成巷战,那就意味着噩梦的降临。因为,在城市中,一切战略意图都将暴露在敌方面前,而士兵们则更是直接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 “城市让我们什么都看不见,让我们心中常常充满了恐惧。”退役后担任欧洲安全与战略情报委员会主任的弗兰卡将军说,“我们永远不知道藏在门后、窗后,藏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而且,在城市中,危险并不仅仅来自于地面。城市是一个立体空间,它的楼房、屋顶、地窖、隧道都有可能包藏着威胁……”更为糟糕的是,在城市作战中,步兵无法获得炮兵的有效支援。在曲折复杂的道路中,大炮很难找到直接的射击角度,不仅难以进行准确的打击,而且常常将建筑物轰倒,形成废墟。而这些废墟则为敌方埋伏狙击手提供了更多的掩体,为己方的推进造成了更多的障碍。另外,在巷战中,原本设计用来与敌方装甲车进行正面对抗的己方装甲车也很容易完全暴露在敌方从侧翼、从背后、从天上、从地下发起的攻击之中……履带式车辆在狭窄的道路上和在废墟中行进尤其艰难。驾驶坦克的士兵在舱内几乎什么都看不到,于是经常不得不冒着被敌方狙击手击中的危险把脑袋从炮塔中探出进行观察……“当遭遇到猛烈抵抗时,最后的决战甚至要以拼肉搏、拼刺刀、拼手雷的方式进行。”弗兰卡将军总结说。结果就是,攻打城市常常是一个非常漫长和困难的过程,而且总会造成大量的流血。对于攻方是如此,对于守方是如此,对于被夹在攻守双方火力之间的无辜平民亦是如此。因此,自从1945年以来,通过一次性的战斗就能够完全夺取一座城市的战例非常罕见……
在2000年,全球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而在19世纪初,这个比例只是3%。因此从统计学上来看,战火蔓延到城市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所以,越来越多的战役都以城市为名,如贝鲁特战役、萨拉热窝战役、巴士拉战役……
斯大林格勒的“老鼠战”
“法语里把城市一词定为阴性,或许不无道理。”让—路易·杜弗尔说,“城市就像女人,只能通过攻心的方式征服她;如果用暴力强行夺取她,那就是犯罪。”而在疲于奔命的战士们眼中,城市可能是一个可以让他们喘息片刻的港湾……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征服城市一直是军事典籍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围城的战术,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特洛伊围城。古希腊人提出的攻城术在中世纪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路易十四手下的沃邦元帅极善攻城,人称“攻城之王”。他曾经指挥53次围城之战,统统取得了胜利!然而,在城墙倒塌之后的近现代,这一理论失效了。其实这种攻城术就是通过长时间的围困来迫使守军投降。它并不提倡进行真正的战斗。因此,古代的军事理论并没有提出过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作战战术。在古典军事著作中,我们只看到马基雅维里曾经提出过组织民众从屋顶和家中死守城市的战法。“军队深入城市,结果遭受惨重损失,最后不得不撤出。这样的例子我们经常看到。”这位《君主论》的作者还提醒攻城方注意,千万不要以为占领城市轻而易举,“城市习惯自由的生活。占领它而不摧毁它的人必将被它打败。”克劳塞维茨和拿破仑尽管是“决定性战役”理论的信徒,但在攻城方面,他们也没能提出多少有创意的见解。“实际上,最早的进行巷战的军事命令始见于19世纪,是由布佐等几位将军下达的,目的是镇压当时巴黎的革命运动。” 菲利浦·马松解释说,“通过对1830年和1848年革命的研究,麦克·马洪元帅得以轻松地镇压了巴黎公社。”当时提出的一些巷战原则,比如避免街垒正面交锋、借助周边建筑绕过障碍的原则等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由于这一系列战术的执行,凡尔赛方面在付出了400人死亡、1000人重伤的代价后成功地镇压了巴黎公社,这在那个时代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了。
不过,说到底,军事理论界人士和作战司令部官员对城市作战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城市对于占领军来说首先是一个负担:要占领一座城市,就要派兵监控它,还要提供物资养活它……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通常是在乡村进行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情况仍然如此。为了避免平民的伤亡(特别是在看到鹿特丹和华沙惨遭德国空军轰炸之后……),法军司令部在1940年就宣布法国的大城市为“不设防城市”。因此,直到1942年年底之前,城市巷战还很少见。“但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发生,这一情况彻底改变了。”军事历史学家安托尼·比佛说,“在那里,倚仗精良武器而一贯不可一世的德军官兵第一次惊恐地发现,面对着躲藏在废墟中的敌人的顽强意志,他们的坦克是那么的脆弱。这种依托地窖和地道进行的战法令第三帝国的军队陷入了一场痛苦的‘老鼠战’之中……当时的苏联人给了德国人一个惨痛的教训。后者则从这一教训中吸取了经验,用以对付进入意大利、诺曼底和德国的盟军。特别是在1945年,德国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先后在柯尼斯堡、布雷斯劳和柏林将从苏联人那里学来的这种战术回敬给了苏联人。”
地下通道
德国人的防守策略建立在一些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战法之上:他们在战场周边地区布满地雷以迫使敌方与自己的优势兵力进行正面交锋,通过废墟和设置堡垒以延缓敌方坦克部队的推进,布置大量的屏障以屏蔽敌人的视线,派出优秀狙击手骚扰敌军步兵,派遣装备了火箭筒的小型机械化部队摧毁敌方坦克,在建筑物之间挖掘地道以进行灵活自如的转移……在柏林被当时的苏军攻克以后,德国人的这套战法还多次被应用于实战之中。比如车臣叛军在1995年和2000年就两度成功地运用这一战术与俄军战斗;他们对这一战术的改进仅仅在于,比起当年的德国人,车臣叛军能够使用GSM手机!从1982年的贝鲁特之战以来,攻击方的一举一动就总是暴露于媒体的直播或者监视之下,这反倒使得上述防守战术的效率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任凭攻击方的炮火多么猛烈,也很难轻松地摧垮防守的一方。当然,格罗兹尼是个例外……
没有理论,只有“菜单”
面对这种阴险的持久游击战的威胁,攻方一筹莫展:进入城市就意味着己方伤亡的增加。有没有可能避免伤亡呢?上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杜黑将军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通过空军轰炸来摧垮对方军民的意志、迫使敌方投降,以这种方式来避免进行地面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盟军将杜黑的理论应用到了对德作战之中,结果遭到了失败。尽管盟军的轰炸造成了第三帝国50余万名军民的死伤,但德国一直顽抗到苏联红军占领柏林之后才投降。“仅凭远距离作战,是不可能赢得战争或夺取城池的。”多米尼克·大卫强调指出,“除了科索沃战争这个特例以外,这样的愿望从未实现过。取胜一方总归还是要派出地面部队去占领敌方领土。”而且,空中打击还为日本人在1945年的投降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并且,在美军用凝固汽油弹和原子弹摧毁东京、广岛和长崎之后,这几种武器就被禁止使用了。所以,在1945年之后,军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地面战的种种可能性:是进行围困?还是发起攻击?……
那么他们能找到什么理论依据吗? “其实,直到如今,在城市作战方面仍然没有什么像样的理论。”多米尼克·大卫答道。这是因为每一座城市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在巴格达,就第一次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美英联军强行去解放一个城市,然而这个城市的居民却似乎并不欢迎这种解放……”尽管关于城市作战理论缺失,但这方面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战术 “菜单”:美国人将其总结为MOUT(Military Operations in Urban Territory,城区军事行动战术),英国人将其归纳为FIBUA(Fighting in Built—UpAreas,建筑区作战战术),而法国人则将之称为“城市化区域地面部队行动战术”。“这些都只是最低级的战术层面上的一些程序和步骤,”弗兰卡将军解释说,“比如装甲部队与步兵部队合同推进的方法、夺取房屋或掩体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要求平时对部队进行专门的具体的训练以应对将来某一天可能在城市中开展的军事行动。“在这方面,以色列军队和英国军队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两支军队。”多米尼克·大卫指出,“这是因为前者长期与巴勒斯坦人交火,而后者经常要应对北爱尔兰的冲突。还需要说明的是,以军和英军的这些行动都属于控制人群和维持秩序的范畴,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正规武装的打击。”
那么,技术的进步能够改变城市作战的面貌吗?在伊拉克,美军把宝都押在几支受过城市作战专门训练的部队(它们是通过一套模拟城市作战的软件进行训练的)和机器人的使用上。美军还十分依赖那些精确的激光制导装备和实时通讯方式,后者对于保障被分割在十几个区域中的部队协调作战至为关键。不过,对于美军对技术的这种信任,专家们还是有着不同的观点。让—路易·杜弗尔毫不否认,在未来,技术的进步可能可以解决城市作战的困难,而多米尼克·大卫则不以为然:“技术致胜的观点在越南战争期间就曾被大肆宣扬,然而结果并不令人信服。我觉得技术总不是那么可靠,它总是离我们的实际需要有一段距离。”安托尼·比佛则认为,归根结底,经验和经验的传承是不可取代的:“奇怪的是,苏联人并没有从自己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中学到什么有用的经验,他们总是喜欢过分看重装甲部队在攻打城市的战斗中的作用……所以到了1944年,他们又不得不在战斗中从零开始学习一切。直到柏林之战,他们才系统地归纳出那一套充满毁灭性的战法,那就是步兵部队一定要在大规模坦克部队的协同和优势炮火的配合下才能步步推进。尽管如此,他们的伤亡仍然大得惊人。可是后来他们又丢掉了这些经验:到了1995 年,面对着反叛的格罗兹尼,俄联邦军队又重蹈40年前苏军在德国的覆辙……”经验问题也许正是巴格达美军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美军上一次城市作战还是在越南战争期间,1968年攻打顺化。然而,当年的老兵都已经退役。”多米尼克·大卫认为,“如今的美军是一支年轻的、高度机械化的军队。美军极度信赖自己优越的技术。然而城市作战需要精锐的步兵,而美军恰恰缺少这种部队……”确实如此,1990年时,五角大楼里没有任何人能想到美国将会面临这样一场战争。 “因此没有人想到需要对美军进行专门针对城市作战的训练。”1994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的防务专家戴瑞·普莱斯在一座空军基地举行的研讨会上向一群美军军官们解释说,“难以想像这样的任务将迫使我们付出怎么样的代价。也许我们还能找到别的一些办法来解除被我们分割在城市不同区域中的敌人的武装。”也许吧,但到底是什么办法呢?而且,如果这些办法也失败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
|
|
|
|
|
|
|
发表于 3-5-2006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些自以為軍備精良就能目空一切的戰爭狂人真該好好讀這篇文章. |
|
|
|
|
|
|
|
发表于 3-5-2006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vihua 于 3-5-2006 10:18 AM 发表
哪些自以為軍備精良就能目空一切的戰爭狂人真該好好讀這篇文章.
赞成!很多战争历史已证明,要赢得战争,不只是武器精良,最重要的还是人心,有谓:天时地利人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5-2010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5-2010 08: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些自以為軍備精良就能目空一切的戰爭狂人真該好好讀這篇文章.
leevihua 发表于 3-5-2006 10:18 AM
如果你是要告知新加坡,城市战争的困难。。。那么你晚了20年了。。。 |
|
|
|
|
|
|
|
发表于 16-5-2010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5-2010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5-2010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因为有这么厉害的思维。。。只要有心,马国士兵用菜刀也能战胜机枪。。。
怪不得马国武器象 ...
endwar223 发表于 16-5-2010 08:35 AM
最坚固的堡垒永远是从内部攻破的,不怕它装备精良,就怕它万众一心。港战是美军都很头痛的问题,请不要太过狂妄。如果新马开战新加坡应该在郊外和马来军主力打会战,速战速决,如果一个一个城市打港战小新绝对经不起消耗的。攻破城市关键就靠马来华人内部帮助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