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Ya0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个宗教,宗教简史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祭祀仪式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是阿胡拉•玛兹达最早创造出来的儿子,是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是“正义之眼”,所以庙中都有祭台点燃神火,最壮观的是在伊朗利用天然气修建的神庙,四方的神庙四角有四根连接天然气井的管道,在庙顶四角有四个日夜燃烧的火炬。日常点燃和保存神火要经过繁复的仪式。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水、土都是神圣的,不得沾污,所以教徒死后只得实行天葬,即放置特定的场所让兀鹰吃掉。
传播
琐罗亚斯德教在中东迅速传播,萨珊王朝时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 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拜火教徒。 后来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在伊斯兰化过程中琐罗亚斯德教受到伊斯兰教的排斥,被迫向东迁徙,部分进入印度,部分通过西域进入中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
今天的伊朗境内尚保留有5座寺院,但规模都很小,也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
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的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有所改变。国内常将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统称为拜火教,含义比较混乱。
帕西人
在8-10世紀間,一部分堅持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的波斯人,不願改信伊斯蘭教而移居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突邦一帶。這些波斯移民在印度被稱為“帕西人”(Parsi),至今共有10萬人左右,仍信瑣羅亞斯德教,主要從事工商業,操古吉拉特語。雖然這些“帕西”人並非穆斯林,但這是我們在印度歷史上最早見到的“帕西”(Parsi)一詞,按《大英百科全書》的解釋:“‘帕西’(Parsi)一詞,其意為波斯人(Persians),乃移居印度的波斯瑣羅亞斯德教徒之後裔。”可見,自中世紀起在印度出現的“帕西”(Parsi)一詞是“波斯人”之意。後來,隨著伊斯蘭教在南亞次大陸的廣泛傳播,在印度民間流行的語言中,“帕西”一詞的詞義逐漸擴大了範圍。
鴉片戰爭以前,已有帕西人到廣州經商,其後亦有帕西人在香港定居。帕西人向來親英國, 相傳香港在日佔時期,日本人將帕西人與英國人關押在一起, 與印度人分別看待.有部分帕西人以販賣鴉片起家,原來在香港居住的帕西人,大都在1997年前移民外國.
廣州的長洲(著名的黃埔軍校正位於長洲島上)有「帕西教徒墓地」,墓地原已荒廢失修, 在2002年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墓地在2005年完成修繕, 附近有"外國人公墓".在鴉片戰爭以前, 由於外國人不得進入廣州城,因此外國商船只能停泊在長洲島,不幸客死的外國人唯有葬在長洲島上的山頭.
在香港, 比較著名的帕西人有摩地(摩地是香港大學的創辦人之一, 尖沙咀有摩地道),律敦治(香港今有律敦治醫院),香港現時亦有帕西人墓地。
在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下方,有一個白頭墳場,也是祆教教徒的墓地。
相关著作
1885年尼采所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被认为是人类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实际上就是“琐罗亚斯德”的另一种音译(中国古书中则称为“苏鲁支”)。
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1896年谱写了同名的乐曲,成为音乐史上的名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逊尼派

逊尼派,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葉派對立。
穆罕默德死後,「烏瑪」分裂,主張哈里發人選推舉制。以可蘭經為其立法的主要根據,以「六大聖訓集」為其立法的第二根據,並主張布哈里的「聖訓實錄」地位僅次於可蘭經。在教法學方面,最終確立阿布·哈里發、沙斐儀、馬立克、伊本·罕百勒所創立的四大教法學派的權威地位,並按其教法執法。在誦經方面,除接受七種誦經方法為合法及正統外,還有不同場合下舉行的教儀、禱詞及動作。
在教義學方面,在與哈瓦利吉派及什葉派的爭論中,出現支派。如反對宿命論的蓋德里葉派,堅持宿命論的賈卜里派,強調內心信仰並主張對惡行延緩裁決的穆爾吉亞派,倡導理性並強調安拉統一和公正的穆爾太齊賴派,為正統信仰辯護並貶低理性的艾什爾里派,主張安拉擬人或具肉身的屬性派等。
十一世紀中期,艾什爾里派的教義得到塞爾柱王朝的支持並成為官方信仰,隨後由安薩里將其與蘇非主義(神秘主義)合一,形成遜尼派的最終教義,對歷史上一度爭論的問題取得大體統一的意見,承認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四任哈里發均為合法和正統,其德行與他們在位的順序相稱。
十八世紀末,遜尼派分化出阿拉伯半島興起之瓦哈比派,十九世紀末,出現泛伊斯蘭主義、伊斯蘭現代主義及伊斯蘭復興等思潮及運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葉派


什葉派(阿拉伯語:شيعى 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原意為追隨者,專指擁護阿里的人,與遜尼派對立。全世界大約有10-15%的穆斯林屬於這個教派。伊斯蘭教的第一大教派是遜尼派,大約佔85-90%的穆斯林。
什叶派的形成632年,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逝世的时候,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半岛。当时穆斯林中有两大势力:一方是注重传统的北方两河流域阿拉伯部落长老和波斯商人,另一方是着重穆罕默德本人宗教遗产的南部信众。其中后者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对伊斯兰教贡献重大,应继承政教合一的领袖哈里发位。在穆斯林社团的早期政治斗争中,迁士集团赢得胜利,其代表人物阿布·伯克尔(又译阿布巴克或巴克尔)出任第一任哈里发。其后奥马尔(又译欧麦尔)、奥斯曼先后成为第二、第三任哈里发。在第三任哈里发遇刺身亡之后,阿里被推举为第四任哈里发。这导致伊斯兰内部的分化加剧以至内战。支持阿里担任哈里发的穆斯林被称为阿里党人,反对阿里担任哈里发并主张为奥斯曼报仇的穆斯林被称为奥斯曼党人。两派之间的战争是伊斯兰的第一次内战,从656年一直持续到661年。661年阿里被政敌刺死。
阿里死后其子哈桑当选哈里发,但被迫让位给政敌穆阿威叶。穆阿威叶创立倭马亚王朝(又译伍麦叶王朝,《唐书》中称之为白衣大食)。680年穆阿威叶去世,他的儿子叶齐德继任哈里发。阿里的另一个儿子侯赛因(又译胡赛因)拒绝向叶齐德效忠,起兵反抗,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城被伍麦叶王朝的军队所杀,起身失敗後,漸由政治集團演變成宗教派別。
683年,分散在各地之信徒再次起事,以阿里第三子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亞的名義,由穆赫塔爾領導起事,他們認為在庫法的什葉派教徒未盡全力出軍,致令侯賽因戰死,故擊漬庫法之什葉派教徒,未幾,穆赫塔爾亦戰死,起義失敗,其追隨者形成凱桑派。約700年,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亞逝世,派內關於馬赫迪再世及太平盛世的思想崛起。
傳系上,主張伊瑪目位在侯賽因之後應由他的嫡傳後裔繼承並由前任伊瑪目指定方為合法,因此否認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亞的繼承權。第六任伊瑪目
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家属后代阿里、哈桑、侯赛因等人有权任哈里发的信众被称为“阿里什叶”(“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是“追随、党派”的意思),即后来的什叶派。他们认为其他的哈里发都是篡权者。而认为所有哈里发都是合法的多数的“正统派”即成为“逊尼派”,以《古兰经》和六大《圣训集》为根据。

由于什叶派在人数上占少数,阿里、侯赛因皆遇害而亡,而且在历史上什叶派长期受到迫害,所以什叶派有强烈的受难心理和凝聚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叶派的信仰和制度
与逊尼派的六大圣训集不同,什叶派有自己的四圣书,即什叶派自己的四大圣训集。 什叶派有不同于逊尼派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霍贾特伊斯兰三个等级。只有极少数的什叶派宗教学者(乌莱玛)才能达到大阿亚图拉的等级,比如伊朗前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
什叶派的圣地
除了所有穆斯林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之外,什叶派穆斯林还有几个另外的圣地:
•        纳杰夫,位于伊拉克,阿里葬于此地。该城也是2003年美伊战争主战场之一。
•        卡尔巴拉,位于伊拉克,侯赛因殉难并埋葬于此。
•        马什哈德,位于伊朗,什叶派第八伊马目阿里•里达埋葬于此。
什叶派的派别
什叶派信奉的伊玛目教义。伊玛目在阿拉伯语中原义是祈祷主持的意思。逊尼派中该词还是如此。在什叶派中,伊玛目代表人和真主之间的中介,有特别神圣的意义。《古兰经》中的隐义,只有通过伊玛目的秘传,信众才能知其奥意。
按什叶派教义,伊玛目只能来自穆罕默德的家属后代。阿里、哈桑、侯赛因是全体什叶派共同信奉的最早三位伊玛目,之后有多少伊玛目各支派有不同意见。
当代什叶派内部分为十二伊玛目派、五伊玛目派、七伊玛目派、阿拉维教派等分支。其中十二伊玛目派认定从阿里开始,总共有过十二位伊玛目,前十一名逝世后,第十二名伊玛目隐遁,将在世界末日之前重现。而七伊玛目派以阿里的第六代后裔伊斯玛仪为宗,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建立了复杂的宗教哲学体系。
以上每一宗派之下还分成多个分支。
什叶派的分布
什葉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在个别国家非常集中,比如伊朗和伊拉克,占其人口之比例多达89%和70%。在这两个伊斯兰人口大国附近的阿塞拜疆人口92%是什叶派。 在黎巴嫩、叙利亚、也门、巴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什叶派。
目前,伊朗是唯一一个由什叶派掌握政权的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哈伊教


巴哈伊教(或稱巴哈教)创建于十九世纪的波斯,现有遍布200多个国家愈600万信徒。

巴哈伊教创始人为伊朗人米尔扎·侯赛因·阿里(Mirza Husayn Ali),他后来被巴哈伊教信徒们称为巴哈欧拉(Baha'u'llah),意思是“真主的光荣”,由此产生巴哈伊教的教名。根据巴哈伊的教训,宗教的历史是神差遣先知,对人类进行教化的进化过程。神派遣列代圣使亚伯拉罕、摩西、佛陀、琐罗亚斯德、基督、穆罕默德和巴孛。 巴哈欧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巴哈欧拉认为全人类同是一族。巴哈伊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神在黎明时传达旨意的地方。”
巴哈伊教源自伊斯兰教什叶派,但由于教义发展已经脱离了伊斯兰教的观点,形成一个新的宗教。巴哈伊教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现在每个大洲建有一「灵曦堂」,分别位于美洲的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Wilmette),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悉尼,非洲的乌干达坎帕拉,欧洲的德国法兰克福,中美洲的巴拿马,亚洲的印度新德里,太平洋的萨摩亚,另有一所在南美洲的智利圣地亚哥。每座庙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门,代表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庙宇中不出卖纪念品,不接受馈赠。宗教经费只来源于教徒的捐赠。礼拜仪式非常简单,没有固定的地点,只是由一人朗诵巴哈欧拉的作品。
巴哈伊教有自己的历法,每年19个月,每月19天,年末增加4(闰年加5),每年公历321(春分前后)为巴哈教历新年,每天从日落时开始。
由于巴哈伊教义的简单和普遍性,即使不去传教,巴哈教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宗教。
信仰巴哈伊教义的三个核心原则简单表述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论
巴哈伊教相信独一、不灭的神,祂是万物的创造者,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皆为其所造。神的存在是永恒的,无始无终,并且是“人格化的神,不可知,不可触及,是启示的源泉,永恒,全知,永在和全能的。”虽然神不可直接触及,但祂可以被受造物感知,并且有意愿和目的。巴哈伊教相信,神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其旨意,包括使用先知或圣师(亦称“上帝之显示者”)。为表达神的意愿,众先知在世界各地建立宗教。
巴哈伊教议中,神是如此伟大以至无法为人类完全认知,或描述出完整和准确的形象。在巴哈伊教里,神使用一些称号,例如“全能者”,或“至爱者”,并且强调神的一体性,他们拒绝三位一体之类的信条。
宗教
巴哈伊的渐进宗教启示观导致的结果是,他们接纳世界上主要宗教的有效性,认为这些宗教的奠基者和中心人物都是上帝之显示者。其中包括:耶稣、穆罕默德、摩西和佛陀。另外,其他一些宗教人物如挪亚和亚伯拉罕也是神的先知。宗教历史是“上帝对人类旨意与目的之天启的不同阶段。”特定的宗教社会教导(例如,祷告的方向,或饮食的禁忌)被后来的显示者废弃,而建立与时代和场合更适合的新要求。相反,对于某些根本原则(如睦邻、慈善)则视为普世和不变的。巴哈伊认为,演进的启示过程不会终止。不过他们确实相信存在启示的周期。
巴哈伊信徒不指望巴哈欧拉的启示出现后的1000年内有新的上帝之显示者。
巴哈伊信仰有时被描绘成各类早期宗教的综合体。然而其信徒坚称他们的宗教有独特的传统,有自己的圣书、教训、律法和历史。[8] 其文化和宗教源于伊斯兰教什叶派,其建立过程类似于基督教信仰脱胎于犹太教。巴哈伊信徒把他们的宗教描述为独立的世界性宗教,与其他宗教传统的区别在于巴哈欧拉给出的较新、较现代的训诫。巴哈欧拉据信满足了先驱宗教中所有关于弥赛亚的预言。
人类
巴哈伊信仰相信人类具有“理性之灵”,并且这使人具备独特的能力去认知神和人与其创造者的关系。每个人都有义务通过神的显示者们去认知神,并且顺从他们的教诲。借着认知和顺服、服务他人和定期祷告和学习教育者启示的经典,灵魂就能更接近神,这是巴哈伊信仰的属灵理想境界。人死亡之后,灵魂就进入下一个世界,人于物质世界的属灵发展决定其在属灵世界的进度。]天堂和地域是在此世和彼世与神亲近或疏远的程度,死后并不存在物质世界意义中的奖赏或惩罚。
巴哈伊经典强调回归人的本性,抛弃偏见。人类原本是一家,虽然也是高度的多样化:种族和文化的多元化值得珍惜和宽容。.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种姓制度和阶级制度的教条是人为的、妨碍人类团结的。 根据巴哈伊的教诲,人类团结是现今世界宗教和政治的最重要问题。
信徒分布
巴哈伊的资料估计,在全世界他们有超过500万信徒。 [ 百科全书和类似资料记载,在21世纪初全世界有200至800万巴哈伊信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哈伊教从其发源地波斯和奥斯曼帝国传入西方国家。又过了五十年,传入第三世界国家。
根据《2004年世界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2004):
        巴哈伊信徒主要生活在亚洲(360万6),非洲(180万)和拉丁美洲(90万)。据估计,全世界最大的巴哈伊社区在印度,有220万之众;其次是伊朗,有35万;然后是美国,15万。除了这些国家,信徒的数字差距很大。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巴哈伊信徒占据人口多数。圭亚那是巴哈伊信徒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2004年世界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2004):
        巴哈伊信徒主要生活在亚洲(360万6),非洲(180万)和拉丁美洲(90万)。据估计,全世界最大的巴哈伊社区在印度,有220万之众;其次是伊朗,有35万;然后是美国,15万。除了这些国家,信徒的数字差距很大。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巴哈伊信徒占据人口多数。圭亚那是巴哈伊信徒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7%)。       
根据《不列颠年鉴》(The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1992年至今),以信徒所在国家数目统计,巴哈伊教是世界上分布第二广泛的宗教(仅次于基督教),出现在24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100各人种、种族和部落团体。其圣典有800种文字翻译。[
教义
概要
1921-1975年担任教主的阿芬第(Shoghi Effendi)写下了以下教义概要,他认为这些是巴哈欧拉教诲中的独特原则,是巴哈伊信仰的基石:
        独立寻求真理,不为迷信或传统所限:人类一家,是关键的原则和基本的信条;所有宗教的基本合一;谴责任何形式的偏见,无论是宗教、种族、阶级或民族的;宗教与科学比有和谐;男女平等,是使人类能够飞翔的两翼;普及义务教育;创造普及世界统一的语言;消灭极端的贫困和富有;成立世界最高法庭,解决国家之间的纠纷;乐于劳动,参与属灵侍奉;正义是人类社会和宗教的最高原则;以建立建立持久普遍的和平为全人类的最高目标。       
社会生活准则
下列12条原则是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来源于阿博都-巴哈(`Abdu'l-Bahá)在1912年游历欧洲和北美洲时发表的演说。[这个罗列并非正式版本,也有其他版本流传。
•        神的独一
•        宗教同源
•        人类一体
•        性别平等
•        消灭偏见
•        世界和平
•        宗教与科学的和谐
•        独立探求真理
•        普及义务教育
•        折节通用的语言
•        服从政府,不参与政党政治
•        消灭极端的贫困和富有
神秘教义
虽然巴哈伊信仰主要关注社会和道德问题,它的一些基要经文仍有神秘色彩。阿芬第将《七谷Seven Valleys》称作巴哈欧拉“最神秘的作品”。该书写给一位伊斯兰神秘主义流派蘇非主義信徒。[21]它起初于1906年被翻译为英文,是西方国家出版的第一本有关巴哈欧拉的书。《隐语Hidden Words》是巴哈欧拉同期写的另一本著作,包括153段短文,巴哈欧拉称之为“天启神秘中的宝藏”。
经书
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经典称为“大约”(Greater Covenant),他们视之为普世经典,是从“亘古”时期由神的显示者带来,还有一些地位很高的“次约”(Lesser Covenant),是神的先知与信徒之间的约定,每个启示都是独特的,包括一些社会习俗和宗教团体权威。目前的时代,巴哈伊将巴哈欧拉的启示视为与信徒的次约;巴哈伊坚称该约是人应该努力追求的宗教美德。
鉴于巴哈伊的基本教义是合一,该宗教服从他们认为是天定的管理机构,而且将建立教派的分裂视为无效和可诅咒的、背叛巴哈欧拉诫命的行为。在巴哈伊的历史中,权力交接时期发生过教派分裂。各类巴哈伊分支教派总共仅由数千之众,他们被看作离经叛道,并且被闪避, 相当于被逐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

巴哈伊的历史通常寻迹于其领导者,始于巴孛在1844年5月23日在伊朗设拉子宣布立教,一系列该宗教的中心人物最终建立了管理规条。该宗教最初局限于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1892年巴哈欧拉去世后,其追随者扩散到亚洲和非洲的十三个国家。在其子阿卜杜•巴哈的领导下,该宗教开始在欧洲和美洲立足,并且在伊朗得到巩固,虽然仍遭受迫害.1921年阿卜杜•巴哈去世后,巴哈伊的领导层由个人转化为选举和任命产生的管理系统。
巴孛
1844年,Siyyid `Alí-Muhammad在伊朗的设拉子宣称自己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信仰中的巴孛。随着巴孛的信仰开始蔓延,伊斯兰教士们将其视为威胁,巴孛的信徒遭受迫害,甚至有一段时期要面临生死的选择。政府与巴孛武装之间发生过数次武力冲突。巴孛本人被囚禁,并于1850年被处死。
巴哈伊将巴孛尊为巴哈伊信仰的先驱,因为巴孛的著作引入了“神的显示者”这一概念,这是即将降临的弥赛亚,而据巴哈伊的信仰,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经文中所宣称的,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巴哈欧拉的身份。巴孛的陵寝位于以色列的海法,是巴哈伊朝圣者的重要圣地。巴孛的遗体被秘密地从波斯转移到这个圣地,并且安葬在巴哈欧拉指定的陵墓中。
巴哈欧拉
米尔扎•侯赛因•阿里是巴孛的早期追随者之一,他后来得到巴哈欧拉的称号。由于这个缘故,他于1852年被逮捕。他声称,在德黑兰的地牢中,他受到启示,他就是巴孛所企盼的那一位先知。1863年,他公开了这一声明.
此后不久,他被从波斯驱逐到奥斯曼帝国的巴格达[2] 、伊斯坦布尔、亚德里亚堡。在这个时期,巴哈欧拉与巴哈伊的领导人Subh-i-Azal之间的关系紧张,巴哈欧拉的1866年声明又将紧张推向顶点。[28]在亚德里亚堡,他给几位统治者写信,其中包括苏丹阿布杜勒阿齊茲,宣称自己是神的先知。结果是,巴哈欧拉被放逐到今日以色列境内的阿卡。
在他的生命接近终点时,对他的严厉监禁措施逐渐放松,他被允许生活在阿卡附近的家中,不过仍维持囚徒身份。1892年,他在那里去世。他的陵墓是巴哈伊信徒每日祷告要面对的方向。在巴哈欧拉的一生中,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是巴哈伊信仰的主要神学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新教(新教)


基督新教,简称新教,或者从英文Protestantism一词意译为更正教,是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教的三大派別之一。
基督新教是於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形成的新宗派,或其中不斷分化出的派系的統稱。也稱作抗議宗或更正宗。詞源來自德文的Protestanten。原指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舉行的帝國議會中的少數反對派,該派諸侯對於會議通過支持天主教壓制宗教改革運動各派的決議提出了嚴正的抗議,後即以其泛稱宗教改革各新教派。目前全球約有5 9千萬教徒,當中包括北美洲 1 7千萬,非洲 1 6千萬,歐洲 1 2千萬,拉丁美洲 7千萬,亞洲 6千萬,大洋洲 1千萬,約佔全球基督徒總數的 27%
中國的基督新教各教會則自稱耶穌教基督教而不稱為新教。一般華人稱呼的基督教,常常专指基督新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歷史
產生的背景
15世紀的西歐,封建體制開始瓦解。隨著城市的發展,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許多新興的民族國家確立了以王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在王權與教權的鬥爭中,教會受到了極大的創傷。新興的中產階級起而反抗舊有的封建神權統治。也隨著文藝復興所帶來的新觀念,人們開始懷疑以神為本位的舊思想。人文主義者大膽的揭發教會內部的腐敗,這樣的矛盾下悄悄的埋下了中世紀封建體制的崩潰以及宗教改革的鋪路。
三大教派的形成
基督新教三大主要宗派,即馬丁•路德的信義宗、加爾文創立的歸正宗以及英國國教派的聖公宗。
新教的抗議精神可以追溯至14世紀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英國的威克里夫派以及羅拉德派、波希米亞的胡斯運動和義大利的薩伏那洛拉的信徒,把思想改革的種子散播在歐洲廣大的地區。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迅速的席捲了整個德國。在瑞士,加爾文的歸正運動更進一步的加深了宗教改革的影響。英王亨利八世因政治的原因,由上而下的推動宗教改革,以脫離教皇的管轄。到了16世紀中葉,三個主要宗派都以可以與天主教抗衡。因著教權與王權的權利爭奪,新教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民族國家或世俗政權的支持與保護。在宗教戰爭後,根據隨之而签訂的合約,如1555年的奧格斯堡和約與1648年的威斯特法倫和約確立的教隨國定原則,形成了新教在歐洲的佈局,信義宗分佈於德國以及北歐諸國;歸正宗為德國、瑞士、荷蘭以及蘇格蘭;聖公宗主要在英格蘭。三大教派為當時新教信仰的絕大多數,引此也被稱為新教三大主流教派。
16世紀末到17世紀,新教的三個主要宗派在教會的組織與崇拜儀式上已有基本雛形。對於教義的認定上經過長期的爭論也逐漸成為體系。新教的神學家編寫了大量的神學著作,但其內容多以繁瑣的爭辯以及考證為主,失去了改教初期那種富有抗議精神的活力。17世紀中葉,英格蘭的清教徒運動要求以加爾文主義改革妥協保守的聖公宗教會,結果把新教運動又推進了一步,產生了脫離聖公宗的新教派,如英格蘭的長老會、公理會、浸會、公誼會等等。隨著移民美洲,新教也成為美洲宗派的大宗。
神學的發展
18世紀資產階級在歐洲得到全面勝利,在思想方面表現是崇尚理性、自由。對一切舊觀念、舊思想提出批判。在啟蒙運動和唯理主義哲學的影響下,新教在信仰和神學思想受到影響,且出了一批神學家解釋傳統的教義。在不同哲學思潮衝擊影響下﹐新教出現了基督教社會主義、基要主義和自由主義神學等神學思潮。新教內出現的不同運動都衍生不同的派系與教派,其中著名的有靈恩運動、聖潔運動、基督復臨運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義
因信稱義
一旦罪人為自己懊悔,倚靠基督和基督的救贖,這人便得稱為義,即在上帝面前被宣布為義。稱義的解釋:這是上帝從信徒身上移除因罪而背負的審判,使人得釋放,並將耶穌基督的功勞歸與此罪人。「本乎恩典」、「因基督的緣故」和「藉信」等名詞都使人的一切行為(無論在過去、現在或將來)都排除了。簡單來說,得以稱義是不需要任何善行,只在乎信。
人人皆可為祭司
此教義建基於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故此,基督徒可以用耶穌基督的血,在主面前坦然無懼地事奉祂。
聖經為最高的權威
此新教教條指聖經是上帝所默示,是基督教最高的權威。此教條有別於天主教和東正教的教條,他們認為教會傳統(例如儀式)在今日基督教的運作也佔一席位。
聖禮
即天主教所稱的聖事。新教和天主教的聖禮觀很不同,一般來說新教只承認洗禮和聖餐禮兩者為聖禮。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後初期本來是承認告解禮的,後來他因為發現告解禮不符合聖經之教導而否定了告解。聖餐禮被視為聖禮是因為根據新經聖經中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26~29節記載,耶穌在最後晚餐中說過:「你們拿去吃吧! 這是我的身體。你們都由其中喝吧! 因為這是我的血,新約的血,為大眾傾流,以赦免罪過。 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了,直到在我父的國裏那一天,與你們同喝新酒。」因為新教一般認為聖經是絕對的權威,所以若聖經有提及的就應該遵行。
組織制度
新教一般有三種制度: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一般來說,公理制比較多教會採用。
主教制
主教制是新教中最古老的制度,源自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幾乎和天主教的主教制度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主教亦可以結婚。而天主教的主教制則是源自第一世紀初期基督教教會的主教制度,所以可以說主教制是整個基督宗教中歷史最悠久的神職人員制度。
現在行主教制的新教教會已經很少,完全實行主教制的新教只有普世聖公宗。而信義宗和衛斯理宗則由各區會自行選擇使用主教制還是長老制;在香港和澳門,信義宗和衛斯理宗就選用了長老制。然而,在歐洲,例如瑞典、芬蘭、挪威、德國等地,他們則通常採用主教制。
長老制
長老制,或稱代議制、議會制,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管理區會的制度。議會內的成員由各分堂選出長老,代表該堂出席會議。顧名思義,長老會就是採用長老制的教會。其他採用長老制的教會有中華基督教會等。
公理制
公理制,又稱會眾制,源自於神學家慈運理的主張,就是主張堂會獨立,堂會的主任牧師為教會內最高的決策者,並由會眾決議一切教會的內部事務。很多歷史比較新的教會也採用公理制,例如浸信會,公理會,神召會等,以及不少獨立教會。一些公理制的教會,在地區上也有一個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和權力的聯會,以聯系該宗派的和分堂。
公理制有一個缺點,就是常常做成教會之間的交往和合作愈來愈少,最後甚至會使一些教會脫離其宗派獨立,造成宗派主義以及教會分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教關係
基督新教各宗派對政教的關係的立場大都不太相同,雖實行政教分離,卻普遍沒抗拒參與或組織政治活動。
信義宗方面,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時一直也受都德國北部的諸侯支持,所以也比較偏袒他們。 路德一直教導教會需順服掌權者,因為教會如與政治正面對抗,必招致失敗,所以教會要支持政府。可是,這卻為信義宗日後的發展種下了禍根。1932年,一些支持納粹的國家社會主義基督徒成立了稱為「福音基督教」(Evangelical Nazis)的黨派。後來,德國信義會在納粹德軍的壓力下,組織了一個支持納粹政權的宗教組織德國基督教(German Christian)。納粹黨更要求全國所有教會加入德國基督教,此舉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信教會(Confessing Church)制度預做準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信義會的行為遭到不少德國人指責,因而造成今天信義宗在德國的信徒人數不斷下滑。而在納粹德國時期,國內外的新教團體普遍沒有反對戰爭。而個別反對納粹德國的基督教人士,就因反對納粹政權而遭處死。
歸正宗方面,約翰•加爾文在宗教改革後一直在民主共和的日內瓦居住,自已也主張教會實行比主教制民主得多的長老制。加爾文強調神權,但又不是完全贊成民主,因為他認為這很容易淪為暴民政治,使社會失去目標和秩序。他認為任何政治制度都必須確保社會能朝向神聖目標進發。所以可以說,他不是完全贊成政教分離。加爾文宗所設計的民主和共和的教會組織形式,要實行民主選舉、神權共和。在加爾文的領導下,日內瓦成為政教合一的神權共和國和宗教改革的中心。
聖公宗很明顯是順從政治的權威。聖公會作為英國國教,其出現就是為了讓教會脫離羅馬天主教的控制,使國家能成為教會的最高領導。所以,今天的英國君主依然也是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領導。所以,聖公宗和信義宗都是比較傾向贊成教會臣服於政府。
至於其他的新教宗派與教派,今天普遍也支持政教分離。提倡政教分離的主張可追溯至再洗禮派,而從歸正宗分離出去的浸信會,也反對像聖公會般受政府控制的教會,主張政教分離。因著浸信會在新教的影響力極大,不少獨立教會也支持政教分離。另就新教內部的信徒來說,由於政教合一曾在基督教歷史上留下血腥記錄,故普遍有政教分離的內在意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派
由於因為新教的新興宗派、小宗派十分之多,故以下只列出一些比較大的宗派:
•        英國國教派-聖公宗
o        聖公會
•        路德派-信義宗
o        信義會
o        福音會
•        加爾文派-歸正宗
o        長老會
o        歸正會
o        清教會
•        卫斯理宗
o        卫理公会
o        循道公會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        浸信会
•        公理會
•        福音派
o        佈道會
o        宣道會
•        靈恩派
o        五旬節會
o        神召會
•        基要派
•        再洗禮派
o        門諾會
•        貴格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儒教



儒教,或稱“孔教”,大致有两种含义,一種含义是一些人对于儒家思想的統稱,另一種含义是指特定的團體、組織所奉行的具有宗教性质的儒教。
儒教思想濫觴源於伏羲,奠基於堯、舜,光大於周公,形成於孔、孟。主要经典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儒教承认存在神、鬼,但不关心其世界的事,而将注意力完全放在现实世界,研究自己的聖王(溝通天地人者)之道。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对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區影响巨大,這一儒家社會地區統稱儒家文化圈。
歷史儒家一说形成于春秋时期,中间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幾乎瀕危失傳。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儒教得到復興,並呈現出各種流派。儒家思想理學派和心學派在宋、明兩代發展至高峰,期間出現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學」,後世多奉其為正宗。
基本教义敬天,奉祖,仁義,崇禮,性善。
儒家文明與世界儒家文明指儒家思想下的文明。
許多學者把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這三大信仰文化並稱爲當今世界三大文明。儒家文明的主要區域範圍為東亞,基督教文明的主要區域範圍為歐美,伊斯兰文明的主要區域範圍為西亞、中亞、南亞和北非。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為一神宗教,並且對其他宗教、信仰具有非常強的排斥性,聖戰、異教徒在這兩种宗教歷史上都是重要的課題。儒家社會則對各種不排斥儒家思想的宗教信仰比較寬容,在儒家文明地區,往往也流行道教和被稱爲世界三大宗教(佛、基督、伊斯兰)之一的佛教。
“儒教為宗教”的爭議儒教是一種信仰,但是否是一種宗教,存在極大争议。孔曰:“未知生,焉知鬼?” 由於儒家並不關心超自然事物及鬼神世界,中心思想集中於世俗,甚至可視儒家為無神論中的不可知論者。
一种观点认为它不能算是一种宗教,而且儒家社會地區往往也同時伴隨佛教、道教的傳播影響。柳詒徵不贊成把儒教當作一種宗教,“欲比孔子於耶穌、穆罕默德,以孔教為標幟,是皆不知孔子者也”,認爲孔子“不假宗教以惑世”,而立人倫道德,中國以人倫立國,西方以宗教立國。
一种观点认为,儒教存在着许多宗教的特征,例如祭天地、拜孔子、敬祖先,可以視為一種宗教。
還一种观点,則認爲應當將儒教發展為一種宗教,以便于鞏固推廣,使中國免受西方基督、伊斯蘭等宗教文化的侵蝕,捍衛中國文化。如康有爲等人曾發展孔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价学会


创价学会創価学会Soka Gakkai),是日本的宗教法人,也是一个世界性的佛教团体。以日莲大圣人佛法和生命哲学为基础,宗旨推进和平、文化及教育,祈愿人类幸福,世界和平。
国际创价学会(日语:創価学会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英语:SOKA GAKKAI INTERNATIONAL,简称SGI)為创价学会成立的国际性伞性组织,于1975年成立,目前拥有超过一千二百万会员,分布于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创价学会的日本总部—创价学会于1930年成立,并与日本執政政党之一的公明党紧密联系。
国际创价学会会员修行创价学会版的佛教日莲宗。国际创价学会和各成员组织对创价学会信徒提供支持网络,其活动的性质与范围都是依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定。SGI亦为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NGO)。SGI会员认为将他们的宗教信仰应用于日常生活来改良社会。SGI会员主动地参与多个小区节目来宣扬文化交流和了解不同人士,并参与多个活动来发扬其佛教修行。
批评认为学会的负面在于宣传过激、骚扰离开学会之人士、国际创价学会的领导之过度夸大。一些国家的媒体、学者和政治人士曾多次批评学会各部或个别部门的行动和政策。另外至少有一个欧洲国家指创价学会参与类邪教之修行。
历史与发展创价学会是19301118日,由牧口常三郎首任会长和户田城圣第二任会长所创立,创立时称为「创价教育学会」,是一个以教育工作者为主之团体,目的是改革当时强调读死书胜过批判性的、独立性的思考的日本教育制度,但因牧口入信日莲正宗后,确信唯有凭借日莲佛法作为教育理论的根本,就能达成「创造人格价值」。之后,学会跨越了以教育改革运动,更转变发展为一个宗教运动团体,力求以佛法为根本的每个人,从事自我改革与生活革新,建设更美好之社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军政府的弹压,牧口、户田及其它十九名干部遭到逮捕,学会陷于瓦解。而牧口于1944年死于狱中,而户田在狱中悟达「佛即生命」,并经历身为地涌菩萨,参加虚空会仪式的体验,基于这个体验,户田深觉地涌菩萨于末法广宣流布的使命,他在狱中的悟达成为日后创价学会发展的原点。
户田于1945年出狱,重整学会,并将学会改名为「创价学会」。1952年,创价学会成为独立的宗教法人。户田于1958年去世,当时学会已有75万户,池田大作于1960年担任第三任会长,他走访欧亚美各国,广宣流布。于19751月已突破750万户,同年128日,以世界永久和平为目标,各国创价学会会员联合成立国际创价学会,以池田大作为第一任会长。
 创价学会的教义源自日莲正宗佛教。但是,1991年日莲正宗的僧侣单方面断绝与创价学会的关系。宗门事件的起因,双方都有各自的演绎版本。今天,日莲正宗与学会已脱离关系,分道扬镳,互不相干,各自发展。
基本教义及活动 日莲大圣人(1222年–1282年)是日本鎌仓时代的一位具代表性的僧人,「日莲」是在他1253428日立宗宣言开始弘法时所选择的法名。他穷究一切佛经后,得知法华经是释尊佛法的究极经典。法华经的精髓—南无妙法莲华经,正是能令一切众生成佛的根源之法。
 创价学会是以日莲大圣人所图写的「御本尊」(曼荼罗-即根本尊敬的对象)作为信仰的根本对象。创价学会会员是以「信、行、学」 为基本修行。
 「信」就是以「御本尊」为根本,确信日莲大圣人的佛法。
 「行」 有「自行」与「化他」的两种。「自行」是每天早晚向「御本尊」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NamMyoHoRenGeKyo)的题目 (即唱题)以及法华经的方便品与寿量品 (即勤行) ,透过「唱题」和「勤行」的修行,涌现丰富的智慧与生命力。「化他」是实践此佛法,宣扬其伟大,造福人群。
 「学」是学习日莲大圣人的佛法和教导—即「御书」。这不单只是个别的学习活动,更着重整体的互相启发,所以才有「座谈会」、「御书学习会」等活动。透过学习正确的佛法哲理,能加深信心(信),又能正确地去实践(行),以获得佛法的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摩門教(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是為泛基督信仰各宗派運動的一個分支,但其在信仰內容上與基督教有別,而坊間一般更常用摩門教Mormon)這個非正式的名稱。其英文簡稱常用LDS,即後期聖徒的英文Latter Day Saint的縮寫。該教會是後期聖徒運動裡面最大且最為人知的一個宗派,並且認為自己教會是原始基督信仰的復興。
教會會友通稱為後期聖徒或者摩門教徒,信徒相信耶穌基督和天父一起向小斯密約瑟顯現,並呼召他成為一位先知,並透過復興聖職權柄和呼召新的使徒來組織耶穌基督在地上原來的教會。信徒相信耶穌基督是教會的頭,繼續透過啟示領導著教會。他們只相信翻譯正確的《聖經》,並且使用英王詹姆士欽定本《聖經》。除了《聖經》以外,信徒接受《摩門經》亦是啟示感動的經文。信徒不認為教會正典已經結束了而相信有繼續不斷的啟示將來會成為教會正典的一部分。信徒認為自己也是信仰基督的基督信徒,但不是天主教、東正教或基督新教的基督信徒們的一部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義除了所承認的教會正典經典以及教會聖裡的儀式上皆與泛基督信仰的主流宗派不同以外,其信仰中非三一神論的神格觀、高陞論、靈魂先存說、無原罪論、「神曾經是人,人亦可成神」、「天父也曾結婚」以及永恆婚姻等教義皆異與泛基督信仰。
教會總部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且它的現任總會會長是興格萊戈登。跟據最新發表數字,教會有約1256萬教友。
發展沿革信徒相信他們的教會是新約時代耶穌建立的教會的神聖復興。信徒相信在耶穌基督升天以後,他繼續透過祂的使徒們帶領教會,但是世人拒絕他們並開始迫害謀殺他們,而真正的基督教會以及權柄和其教導逐漸消失。這最終導致了大叛教。原來基督的教導被希臘哲學和錯誤的教義敗壞,並導致錯誤地解釋經文和錯誤地教導。到了第4世紀,聖職權柄(或以上帝之名行動的權柄)已經完全地從地面上消失,也就是說自此以後沒有人有從神來的合法的權柄施洗和按立聖職。在這種狀況下真正教會的成長停止了,即使基督的教導仍然在世上被教導。所以在後期聖徒的看法裡面,對真正的耶穌基督的教會的一次復興是必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斯密約瑟的復興
根據教會創始人小斯密約瑟的說法,記載在教會經典《無價珍珠》中「斯密約瑟先知歷史的摘錄」裡,當他14歲的時候於1820年春天在美國紐約州 Palmyra (拋邁拉)這個地方,他開始考慮幾個在競爭的基督教宗派哪一個據有真理。他進到他家附近樹叢裡面去禱告祈求一個答覆。他說天父上帝和耶穌基督向他顯現,並且基督命他不要加入任何一個當時存在的宗派。(關於向斯密約瑟顯現的事蹟斯密約瑟本人有多種說法不一的版本,請參見第一次異象)。斯密約瑟據此和其他的啟示宣稱神呼招他作為一位先知。在1830年4月6日,斯密約瑟和另外5位同伴在另外56人的見證下於紐約州 Fayette (菲也特)建立了教會。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徒相信在建立教會的過程當中,斯密約瑟和 Oliver Cowdery(考得里奧利佛)從其他於古代承受施洗和行其他按立聖職的權柄的復活的聖者中領受了這些權柄。這些聖者們包括施洗約翰(1829年5月15日,亞倫聖職)、使徒彼得、使徒雅各和使徒約翰(1829年5月或6月)還有古代的先知以利亞、先知摩西和先知以來加(1836年4月3日)]。
教會總部的遷移
在教會的前10年裡面,主要的聖徒們從美國紐約州移到俄亥俄州的 Kirtland (嘉德蘭)、到密蘇里州西部,後來又到伊利諾州的 Nauvoo (納府),至少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受迫害。在密蘇里州,州長 Lilburn W. Boggs 甚至下了「驅逐令」。斯密約瑟最終於1844年6月27日在伊利諾州 Carthage (迦太基)的監獄裡被暴徒謀殺。教會裡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會長楊百翰後來被支持為下一任先知和教會會長(見繼承危機)。面對在納府和週邊城鎮繼續不斷的被騷擾,大部分的教會成員後來逐漸地加入和楊百翰移往前墨西哥屬地現今美國中部的大鹽湖山谷一帶的行列。鹽湖城即為此教會早期的教徒拓荒建成的一座城市。楊百翰帶領的信徒於1847年在該處安定發展起來,此處亦為現在該教會的總會的所在地。
多妻制度
在教會的早期歷史中,教會支持稱為「多重婚姻」的一種形式的 polygamy (複婚制度)。教會承認早期的教會領袖如斯密約瑟、楊百翰、伍惠福等人都有同時擁有超過一位以上的妻子。該教會現行版的《教義和聖約》第132章是一份記載日期為於1843年7月12日的一份啟示,裡面記載了「婚約的永恆性以及對多妻的啟示」。教會實行多妻制度的遲至1852年向猶他移民的過程當中才公開,在此之前多項教會官方刊物公開否認教導多妻制度。在西移到猶他領地的過程當中,教會領袖以宗教上的理由實行多妻制度。除了宗教上理由外,教會鼓勵較富有且有相當經濟基礎的男子進入多重婚姻也有實際上的理由。實際上的理由則包括多生孩子增加摩門男性家族人口以及多娶妻子減少寡婦的他們子女的壓力並供給她們丈夫和家庭網絡。此外,傳統男女青年的婚姻在後期聖徒的社群中仍為常態。
即使許多非信徒相信多妻制度是教會顯著的實行內容之一,但是教會會長伍惠福於1890年發布的「The Manifesto(宣言)」要求教會信眾遵守當地的婚姻法律。該「宣言」發布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多妻制度違反美國聯邦法律,並受到來自美國聯邦政府的壓力]。在「宣言」發布後美國外的地區如墨西哥、加拿大和公海上美國政府和當地政府沒有強力執行一夫一妻婚姻法的地區仍然有教會允許的多重婚姻。後來1904年的時後當時的斯密斐亭約瑟會長再次發布了「The Second Manifesto(第二宣言)」重申且澄清「宣言」並要求教會信眾不再進入任何形式的多重婚姻,不論地點、當地風俗和法律條文為何。現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會友被發現有重婚行為者會被開除教籍。從准許重婚的地區來的信徒通常必須結束重婚關係才能加入教會。
至今已有相當的時間,准許進入聖殿的鰥夫或寡婦可以讓他們後來的配偶印證給他們。並非所有的婚姻都會維持永恆,但教會的教義說最後單一的永恆配偶可以在未來(千禧年的時候或在永恆中)被選擇。即使現在並不實行,但關於多妻制度的啟示仍然列在教會現行標準經文的《教義和聖約》的第132章,並許多教會信眾仍然相信多重婚姻的原則是永恆真理,即使現在不實行,在死後願意實行的人可以實行。
教會將在地上重婚的信眾開除教籍。開除教籍是教會可實行最嚴重的訓導手段。教會清楚表示執行婚姻的法律是政府公權力,教會並不參與公權力的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會友人數
教會宣稱於2005年12月31日教會共有會友1256萬869人。其中670萬人住在美國以外地區。它是美國第4大宗教團體。教會會友人數包括了所有受洗禮的人數和年齡在8歲以下未受洗禮的「有紀錄的兒童」(八歲以下兒童不能受洗禮)。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會友占總會友人數的47%,拉丁美洲有36%,而世界上其他地區有17%]。另外一份紐約城市大學於2001年對5萬美國家庭的電話調查勾勒出全美國約有279萬成人自認為後期聖徒,對應1991年的調查了有將近1.3%的成長,而將教會排名在全美國第10大宗教團體[。
對於教會官方宣稱的會友人數數字和民間調查的除了統計學上不確定因素之外,其中一項原因是教會並仍然將不活躍的會友包括在統計數字之內。除非向教會提出申請要求除名或教會將之開除教籍,此人即使停止參與任何教會活動也仍列於教會會友人數之中。1985年以後教會改變允許會友離開教會提出除名要求,在此之前離開教會唯有被教會開除教籍一途。懷疑論者藉此論點批評教會在會友人數成長數字上面提供高於真確的成長數字。
教會名稱
英文名稱的演變
當1830年教會成立的時候,當時的名稱是「Church of Christ(基督的教會)」。為了將這個時代的教會和新約時代的教會分別,它常常被稱為是「Church of Latter Day Saints(後期聖徒的教會)」,這個名字於1834年到1838年間被普遍使用。在1838年4月,教會完整的名字被稱為「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當教會於1851年公司制度化的時候,法律文件上面用了現代標準拼寫和標點符號,而將第一個字的首字母大寫化為"The",並加入短連結線成為"Latter-day"。因而教會正式法律英文名稱為「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在1851年以前對這是否為教會正式名稱有爭端,因為在教會公司制度化(但已經規模化)以前教會出版刊物和法律文件上面上面並沒有標準化的拼寫和標點符號。英文中,教會將"The"這個字包括在正式名稱中,而不將其當作修飾定冠詞使用。
教會也通常被稱之為「LDS Church(後期聖徒教會)」和「Mormon Church(摩門教會)」。教會會有通常被稱之為「Mormons(摩門教徒)」或「Latter-day Saints(後期聖徒)」,這兩項名稱都被信徒門接受。「摩門」這個稱呼是在1830年《摩門經》出版後出現的。雖然原來使用這個字有扁損之意,這個詞後來也在教會裡面廣泛使用。
教會要求其正式名稱「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在需要使用的時候盡可能使用,並說:『這個全名是神於1838年啟示給斯密約瑟』。教會並且鼓勵使用「the Church(教會)」或「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耶穌基督的教會)」來作為該教會全名的簡稱,即使如此,「LDS Church(後期聖徒教會)」仍普遍使用於教會官方的出版刊物,且教會也正式地使用「Mormon(摩門)」作為自己的「Mormon Tabernacle Choir(摩門會慕合唱團)」這個名稱中的一個描述詞。當指稱教會會友的時候,教會建議使用「Latter-day Saints(後期聖徒)」,即使「Mormons(摩門教徒)」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教會努力如此建議,美國 Associated Press 聯合通訊社/美聯社繼續地在其式樣指導書中建議記者在發稿的時候使用「Mormon Church(摩門教會)」來作為該教會的第二稱呼。
在教會裡面信徒互相稱為「saints(聖徒)」,反映了信徒相信任何人歸信福音和聖約而後受洗跟隨耶穌基督者都是聖徒。「saints(聖徒)」這個字在新約裡面常被保羅和其他使徒們使用。
摩門教的俗稱
即使教會一方面強力推薦使用正式名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來取代摩門教的俗稱,然而另一方面強調「摩門教徒」單單只適用於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會友身上。針對分離出教會的宗派中仍然實行多妻制度的基本教義派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教會強調『……沒有那些所謂的「摩門教原教旨主義派」或「摩門教派」。稱呼那些奉行一夫多妻制的團體為「一夫多妻制的教派」才恰當,任何稱謂包括「摩門」都不正確及造稱誤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義
引述摩門經中尼腓三書(27:7-8)
所以無論你們做甚麼,都必奉我的名;所以你們要用我的名稱呼這教會;你們要奉我的名祈求父,求他因我的緣故而賜福教會。 不用我名的,怎會是我的教會呢!因為如果一個用摩西的名來稱呼的教會,那是摩西的教會;又如用一個人的名來稱呼的,那是一個人的教會;但是如果是用我的名來稱呼的,如果是建立在我的福音上面的,那就是我的教會。
教會的信條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之『信條』
1.        我們信永恆的父上帝,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及聖靈。
2.        我們信人為自己的罪而受懲罰,並不是為亞當的違誡。
3.        我們信由於基督的贖罪,所有人類都可以藉著對福音的律法和教儀的服從而得救。
4.        我們信福音首要的原則和教儀為:第一,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第二,悔改;第三,為罪的赦免的浸沒洗禮;第四,獲得聖靈恩賜的按手禮。
5.        我們信人必須藉著預言和具有權柄之人的按手禮,蒙神召喚,才可以傳講福音和執行其教儀。
6.        我們信存在於原始教會中的同樣組織,即有:使徒,先知,牧師,教師,祝福師等。
7.        我們信說方言,預言,啟示,異象,治病,譯方言等恩賜。
8.        我們信翻譯正確的聖經是神的話;我們也信摩門經是神的話。
9.        我們信神已經啟示的一切,及祂現在啟示的一切,我們也信祂仍要啟示許多有關神的國度重大的事。
10.        我們信以色列的真正的聚集和十支派的復興;錫安(新耶路撒冷)將建立在美洲大陸;基督將親自統治於地上;並且大地將被更新且蒙得樂園的榮耀。
11.        我們要求依照我們自己良知的指引,崇拜全能的神的特權,並容許所有的人都有此同一特權,讓他們自行抉擇崇拜的方式,處所,或對象。
12.        我們信我們從屬於國王,總統,統治者和司法長官,要服從,敬重和維護法律。
13.        我們信我們要誠實,真誠,貞潔,仁愛,善良,並為所有的人做有益的事;實在我們可以說我們是聽從保羅的忠告──我們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我們已忍受了許多事情,希望凡事都能忍受。任何善良,優美,好名聲,或值得讚揚的事,我們皆追求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貫道

一貫道是发源于中国、目前主要興盛於台灣的宗教信仰。這種宗教信仰在香港亦有流傳,而在有不少台灣移民的多倫多亦設有道堂。根據一貫道的官方歷史源流簡介,在台灣應是於1954年開始盛行。早期活動曾被中華民國政府壓制,1953年內政部更頒布禁令,對其採取的限制直到1987年才解除,政府正式承認一貫道為合法宗教。
由於一貫道信徒有極大的比例吃素,故吃素的信眾比率高於佛教。在臺灣,據統計,信一貫道而吃長素者,較佛教徒的比例高。唯素食種類不同,一貫道中蛋奶素的比例較佛教高,佛教中奶素的比例較一貫道高。但一貫道亦有僅食用奶素者。
歷史依照“一貫道源流”的記載,“一貫道”這個名稱開始於清德宗光緒12年(公元1886年),於山東一帶開始傳教,之後拓展至各地。
一貫道在民間的興盛主要原因是由於傳道者或是組織經常主動的幫助街坊鄰居,教內人士亦是互相幫助,於是一貫道的活動與小民的生活緊緊的結合,從而興盛。同時也是因為信徒經常的聚眾活動,引起了當權者的注意,導致當局發佈了禁止一貫道的禁令。
道統中,所謂的青陽期祖師,起源於伏羲氏,若從這觀點來看,道統起於伏羲。又現有東土道統,起於達摩,若從這觀點來看,道統亦可自達摩算起。又根據一貫道的總會說法,路中一是白陽初祖,也是實際上開始以「一貫道」為名而活動的開始,則道統起於路中一。
簡介一貫道的中心主神是明明上帝:“明明上帝 無量清虛 至尊至聖 三界十方 萬靈真宰”,被視為與儒教維皇上帝、佛教大日如來、道教無極聖母等同為一。根據一貫道的主張,宇宙真理雖只有一,但可經由各種形式依各地風俗民情來顯現,所以世界五大宗教——儒、釋、道、耶、回,分別於世界各地展現真理教化人心的力量,惟其宗旨皆相同無異。一貫道如上所述,是以全面性、無偏頗的真理觀為依歸的宗教。
一貫道的宗旨敬天地,禮神明,愛國忠事,敦品崇禮,
孝父母,重師道,信朋友,和鄉鄰,
改惡向善,講明五倫八德,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
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
洗心滌慮,借假修真,恢復本性之自然,
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
素食一貫道對於吃素的看法,隨著各組線的規定而有些微不同,大體上以奶蛋素為主,亦有部分鮮少吃蛋而吃奶素的。事實上,一貫道對初加入的信眾日常飲食的要求,並未強迫信徒必要遵守嚴格的吃素的規定,大部份最初加入一貫道信仰的信眾並非素食者。一貫道信徒可分為兩大類:
  • 得道道親:僅有得道,尚未清口。「得道」類似佛教的皈依,基督教的受洗。此類信眾,不需要非常嚴格遵守吃素戒律,也就是不必完全遵守一貫道對素食的要求。有部份信眾以方便為前題的方式吃素,亦有鍋邊素、逢農曆初一、十五素食者,當然未清口的道親,亦有嚴謹如清口道親的人。
  • 清口道親:通常一信眾得道後,接下來若是能飲食方面足夠嚴謹,當一貫道信眾完成清口立愿的儀式之後,則成為一個完全的蛋奶素素食主義者,從此不再食用葷食。清口立愿儀式是一個信眾向(明明上帝)宣誓的儀式。但清口不只是專指飲食,在心靈修養、道德言行上,也要一並提升才是。
佛堂一貫道設有家庭佛堂與公共佛堂。個人家庭中設有規模較小的家庭佛堂,而公用道場中則設有公共佛堂。部份較大的道場,另設有講堂,專供講道用。
佛堂所擺設的主要是三盞油燈,左右兩盞代表日月,中間一定會有一盞油燈,代表的是明明上帝(或稱無極老母),除此之外,還有主祀神祇。主祀神祇多為儒、佛、道三家人物。一般來說以彌勒祖師(彌勒尊佛)、南海古佛(觀音菩薩)、濟公活佛(降龍羅漢)、孚佑帝君(呂純陽)、關聖帝君,做為主祀神祇,部份佛堂會懸掛孔子、祖師照相,或懸掛於講堂(講道的場所)。少部份大型佛堂,設祖師堂紀念其已故領導者(祖師路中一、師尊張天然、師母孫慧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4:29 AM , Processed in 0.06227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