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61|回复: 0
|
芭蕾歷史和基本知識
[复制链接]
|
|
芭蕾的起源,可追溯自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音譯自法文Ballet的「芭蕾」,其實是由義大利文的Ballare而來,原義即為舞劇,這種融合舞蹈、音樂、歌唱、詩歌朗誦等義大利式的娛樂表演,就在西元1547年,義大利的公主凱撒琳‧德‧梅迪西(Catherine de Medici)嫁給法國亨利二世,成為法國皇后之後,正式引進宮廷,著實風靡了當時的法國宮廷,而發展成「宮廷芭蕾」,這種豪華娛樂的表演特色,是由國王以及貴族們擔任演出,演出舞蹈活動時都會戴上精緻的面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在1581演出的《皇后喜劇芭蕾》,它可說是現今芭蕾舞劇的最初雛型。
而後法王路易十四,對於芭蕾的奠基也有莫大的影響,喜歡舞蹈表演的他,也常在舞劇裡扮演不同角色,以「太陽神」最為著名,為了培養這種舞蹈的專業人才,1661年在巴黎,他創立了世界第一所的舞蹈學院-「皇家舞蹈學校」,路易十四之後,芭蕾逐漸由宮廷走向社會,也漸由社交性的活動變成劇場的表演藝術。
到了十八世紀中期,詹‧喬治‧諾維爾(Jean George Noverre)主張純粹以舞蹈及音樂來傳達故事情節,就是所謂的「動作化舞劇」,這種啞劇的方式讓芭蕾徹底脫離歌劇而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也是目前舞劇的原貌,並且他也主張舞者脫掉面具,以真實的臉部表情表達內心的情感,同時也完成了一部舞蹈理論的經典著作-(舞蹈與舞劇書信集),對於芭蕾的發展功不可沒。
之後在多位舞蹈家的努力改革與創新之下,芭蕾展現了無比豐沛的生命力,在不同年代的風格轉變之下,也發展出浪漫芭蕾、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以及現代芭蕾等等形式。
芭蕾分兩大派:
一、古典芭蕾:一般採用童話、傳說、神話等故事題材為情節,音樂多採用舞曲或名曲。
二、現代芭蕾:二十世紀以後,在美國發展出現代芭蕾,大多不具故事性,而表現抽象美感;舞裳趨向簡單化,可視各種需要而改變服裝的樣式,沒有一定的限制;較重視技巧,姿勢和動作須靠不斷的嶄新創造,以各種表現手法傳達內心感情。
在台發展
早期台灣舞蹈社的公演,大多是以芭蕾為主,在光復之前,Ballet還沒有固定的翻譯,有的稱作「足尖舞」,有 的稱作「西方古典舞」,一直到1950年左右,才漸漸統一以「芭蕾」來稱呼這種西方舞蹈。
芭蕾是一種全盤來自西方的舞蹈,而芭蕾在台灣的啟蒙,則開始於日據時代一群赴日留學的舞蹈家,像是師事日本芭蕾舞家-東勇作的許清誥、康家福,返台後在台北市從事芭蕾教學,開始培養國內芭蕾人才。
許清誥是國內首位以芭蕾專門術語授課的老師,不過早在他們開班授課之前,在日本隨法國芭蕾舞家習舞的黃秀峰,就先後在台南、台北開班教授芭蕾,而畢業於日本鶴田舞蹈學院的張雅玲,則開設了台中最早的芭蕾舞蹈學習中心,在1970年代民族舞蹈大行其道之前,芭蕾在台灣社會仍有其學習風氣。也和日本芭蕾舞界有密切關係的第二代芭蕾舞蹈家,像是姚明麗、蔡雪慧等人,再度掀起芭蕾在台灣的熱潮,到1980年後期,各大專院校舞蹈系為加強芭蕾教育,也紛紛聘請國外老師來台任教。
而在芭蕾的演出方面,蔡瑞月在返台公演所跳的『白鳥』,是目前已知最早在台灣所跳的芭蕾,而1957年康家福與學生蔡雪慧合作演出《柯碧麗亞》,則是整齣完整的芭蕾舞劇。1979年剛回國的姚明麗為了推動芭蕾風氣,首先選擇三大世界著名芭蕾舞劇《吉賽兒》《 天鵝湖》《睡美人》,獲得熱烈迴響,也再度掀起古典芭蕾在台灣的風潮。
除此之外,國外團體如1957年來訪的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精湛的演出震撼了當時的舞蹈界,又如1967年來台的西德古典芭蕾舞團,1968年來台的澳洲芭蕾舞團,其後相繼來台的法國古典芭蕾舞團、亞歷山大‧洛埃倫敦芭蕾舞團、日本美麗雅芭蕾舞團等舞團,直到近年2000年首次來台演出的美國芭蕾舞團、2001年來台的莫斯科皇家芭蕾舞團,這些國外團體的演出,無形中也拓展了台灣芭蕾的視野。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