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揭发,小学2年级的课文竟然采用中四程度的古诗与名句精华,结果家长投诉这实在太为难学生了。
据了解,被指为程度艰难的课文是二年级华文课本,古诗学堂中的第76页。该页数所教导的名句精华和国中四年级华文课本的第10页相同。 这首古诗是选自《乐府诗集》的 《敕(chì) 勒歌》(南北朝时期的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不少家长都认为,连大人都无法准确读出这段古诗的诗名,却要只有8岁的孩子去了解其意义,未免强人所难。 甚至还有教师在受询时指出,中学程度的古诗编入小学课程,让他们教学上也倍感吃力。要让2年级学生明白古诗的含义、诗与作者的背景等,都不容易。 教师指,在课堂上解释给学生时,学生似懂非懂,但不教的话又会被家长责怪。 也有接受英文教育的家长称,小学的华文程度就如此艰涩难懂,会让一些家长感到却步,不敢把孩子送入华小,导致越来越少人学母语。 不过,对于小学生学古诗究竟是不是太为难,学界却有不同看法。马大中文系高级讲师潘碧华日前在其面子书上表示,学习古诗,是一辈子的事。 潘碧华指,经常听闻教师和家长批评华小课本的古诗诗歌太难,学生无法了解古人的思想,也担心学生无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但她指,其实家长与教师都误会了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式和作用。 “小学生读古诗不在于对内容的理解,而是要他们习惯背诵,从中感受诗词的韵律、节奏之美。长大以后,自然而然会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背诵古诗,越小年纪开始越好,记得更多更久,甚至终身不忘。许多人回忆起背诵诗词的经历,都会感激父母师长在他们年纪小的时候鼓励他们背诵诗词。”
她表示,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孩子背诗,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读诗,可以让学生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会使用更多与大自然有关的词汇。读诗,也可以培养忠孝仁爱的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的精神。” 她建议父母可以让孩子们从更小的年龄开始背诗、了解诗。在小孩子的脑袋还有很多记忆空间时,给他们多背一些古人的智慧,远比孩子只是看电视、玩手机好。 另外,她认为文学作品的欣赏没有年级之分,因为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学也一样。比如说被外界认为程度高的《敕勒川》在幼儿时候背诵纯粹是背诵,可以不求甚解,小学时候再学一遍,主要感受自然风光之美;但到了中学,加入地理知识、绘画知识想象草原的风光、意境之美。到了大学,这首诗则是从文学史的角度来比较诗歌的风格、文字使用和意境的分析了。 潘碧华也认为,师长不必过于担心孩子无法吸收课文,更别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他们的记忆之强超出大人的想象。 “小学生学习古诗,没有什么不好,不学诗,那才可悲。” 图片来源:截自潘碧华面子书 有网友留言表示支持潘碧华的见解,并指“读经教育”应该获得推广。 “读经教育”讲求“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这是一种教育主张,其推广人是来自台湾台中师范大学语教系专任副教授王财贵,他鼓励家长让孩童从幼儿时期就背诵古文诗词,以求孩子们在记忆最好的时期(此主张认为孩子在13岁前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就能对古文留下深刻印象,使儿童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达到潜移默化儿童性情,培养读书风气,启发儿童潜能,并落实文化扎根,目标是使儿童成为有气质的文化人,不过并不强迫孩子们必须了解内容。 但坊间对于读经教育有褒有贬,有者认为过早读经会让孩子觉得负担过重,对读经不了解而产生忧虑。 【佳礼记者 廖于绯 报道】
|
YTS_ATS 发表于 1-2-2016 11:04 AM
二年级而已哪里会明白,基础都还没学好呢
他旺 发表于 1-2-2016 11:05 AM
与其浪费时间学那么多无用的算术,还不如拿时间来深入学习多一个语言,尤其是英格丽虚。这一点必须从小学开 ...
eelin_chin 发表于 1-2-2016 11:29 AM
需要真正了解其内容和运用才有用和有趣。不然只是一种学习负担而已
jinreung 发表于 1-2-2016 06:51 PM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好像是預備班的60句名句之一喔。。
話說回來,記得小時候我還得念過 ...
kariel 发表于 1-2-2016 11:37 AM
木兰辞其实也还好
如果是鸿门宴, 长恨歌, 离骚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依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依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依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q(o_o)p 发表于 1-2-2016 07:42 PM
其實,我很好奇,小學程度的人都聽得懂這首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