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2|回复: 1

《事情真的正在起变化》斗争精神|北大尚教授的公开信让公知们误以为他们的时代重新降临,但他们判断错了历史学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6-2024 11:1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结一下,这群史学界的民族保守主义者对“公知”的幻想一如既往地无情打脸。公知们以为找到了同盟,实际上不过是自我陶醉罢了。

  尚小明教授的公开信这几天真是让不少“公知”们高潮迭起,可以参考旧闻:北大历史学系尚小明教授的一封信

  公知们兴奋地认为3ZQH之后,社会面会重新回到臣服美帝国的时代。且不说他们对大时代的判断一定是错上加错,就对尚老师事件的解读,这些公知们也注定要失望了。他们天真地以为那帮历史评议会的人反对“左”和他们是一丘之貉,其实还真不一定。史学界里面,有非常大一部分都是民族保守主义者,说白了,他们反对太平天国是因为它搞拜上帝会,反对基督教这种外来的东西。这些人根本不信马和PARTY,因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外来的理论”。他们就是传统士大夫,不愿意支持农民运动,更不愿意“蛮夷化”。比如某历史学界大牛罗老师,发了220多篇C刊文章的巨擘,死后能进学术史的人,在P大被排挤,只能灰溜溜跑回西部一所985。但追根溯源,他的师爷是钱穆先生,抗战时期写出《国史大纲》的爱国历史学家。这些人真心爱中国,但在他们眼里,中国和党是两回事。

  他们是中间地带的知识分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宣传我PARTY是苏联的代理人,我PARTY宣传国民党是美国的代理人,这群人非常看重这种独立性。毛主席把我PARTY的独立性带出来,并且对民族文化底蕴非常有自信。相比之下,老蒋亲美越来越厉害,自己还改信基督教。这群中间知识分子大部分才选择留在大陆支持我党,其实主要是服从毛主席。

  这帮人完全是自己玩自己的,嗨得不行。他们搞了个新儒学流派,认为毛主席搞的其实不是马列,而是儒学的现代化。经典名言:“法象山不如法韶山”。这种深奥的东西,公知们根本搞不懂,以为自己阵营还挺大,跟当年老蒋一样,自以为优势在我。

  当年毛主席对这群人也没辙,谁都收拾不了这群人——上面儿其实很宽容。这帮人树大根深,人多势众,已经形成传统。他们其实也对西方没啥好感。说到底,他们至少不亲西方,反而有合作的空间,至少可以安抚绥靖。就像老挝,马列政党团结佛教力量。这些人除了个别胡适的信徒以外,大部分真不亲西方。你跟他们讲自由民主、三权分立,他们会觉得你有大病。他们向往的是传统中国的中央集权和士绅共治,不喜欢太平天国,但用左右攻击学生确实很不厚道。所以对北大的这个事情,他们的态度基本是:1. 大部分老师不喜欢太平天国,毕竟是农民运动又是基督教;2. 用“左”和“右”来攻击学生是绝对错误的;3. 对太平天国在党主流叙事里的形象也不认同。毕竟,在他们家看来,和陈胜吴广以后的历次农民起义不同,太平天国是披着西方宗教外衣,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基础上的农民宗教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尊崇并非共产党所独有,资产阶级革命派亦对其情有独钟。正是这些革命派人士首次赋予了太平天国以鲜明的民族革命色彩。在清末革命党人的积极宣扬和辛亥革命的推动下,社会大众对太平天国的民族革命属性逐渐达成了共识。太平天国被视作民国时期国民党官方意识形态——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理念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曾、胡、李、左等被认为代表清朝中兴的名臣,在清末民初受到了激烈的批评和抨击,当时有声音将他们视为盗贼,而将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视为神圣。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起,社会风潮发生了转变,曾国藩的形象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分子和国民党成员的推崇,他的形象再次被塑造为内外兼修的完人。即便在这一时期,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也根据罗邕的建议,明确禁止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任何形式的诋毁。在不同的历史观下,太平天国运动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在国民党的视角中,它被视为民族革命的典范;而在共产党的视角中,它则被看作是农民阶级的抗争。关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说法,D同学的观点似乎与主流学术界有所出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观点就完全错误。由于我们对D同学的了解有限,我们不能仅凭片面之词就对他进行评判。

  至于D同学与夏某是否在政治立场上有所“合流”,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位教授似乎只是在现有观点上做了一些调整,并没有达到所谓的“左派”标准。然而,这种对“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敏感反应,暴露了一些学者对于历史决议和阶级斗争的过度警觉。他们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急于下结论。

  会议中某委员提出的“近代史的研究生是否都这样左?”这一问题,不仅显得有些讽刺,也反映了他对共和国史学史的不了解。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过去四十年的学术趋势是从“现代化范式”逐渐取代“革命史范式”,再到“后现代范式”对前者的挑战。即便在苏联,那些采用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学派成果的学者也难以避免被极权主义者贴上“斯大林主义”的标签。

  在中国革命史的研究领域,李放春指出,近二十年来,革命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疑古”思潮的兴起。在这种学术氛围下,中国革命的传统历史叙事受到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甚至出现了根本性的颠覆。这种断裂并非单纯出于学术求真的动机,更多是受到政治变革意志的驱动。政治意志借助学术手段,使得“疑古”运动很容易从怨古情绪发展到非古乃至灭古的极端。

  当前,中国近代史的主流学者和大多数学生,要么在表面上支持红旗但实际上反对红旗,要么沉溺于历史的细节之中,无法真正触及“左”在历史学中所代表的深层意义。

  总结一下,这群史学界的民族保守主义者对“公知”的幻想一如既往地无情打脸。公知们以为找到了同盟,实际上不过是自我陶醉罢了。未来的中国,仍然会在民族自信和独立自主的道路上前行,而不是回到美帝国的怀抱。这些自以为是的公知们,还真得再好好读读历史,别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你们的“高潮”也不过是一场自我安慰的闹剧罢了。

  再说说这帮公知,他们成天高喊自由民主,三权分立,可他们心里真的清楚这些理念的实质吗?大概只是为了显得自己“高级”罢了。要知道,真正的自由和民主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是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社会基础的。而我们的公知们,不过是纸上谈兵,空喊口号罢了。这些反左的人,其实最左,当然也可能最右,因为他们习惯于扣帽子,打棍子,小团伙。

  你们羡慕西方的制度,却看不到西方制度下的种种弊端。你们以为只要复制粘贴,就能带来“理想国”,简直是天方夜谭。殊不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盲目照搬他国制度,最终只会导致水土不服,陷入更大的混乱。

  最后奉劝一句,这些公知们,别再做梦了,现实是残酷的。你们以为找到了同盟,实际上不过是自我陶醉罢了。未来的中国,仍然会在民族自信和独立自主的道路上前行,而不是回到美帝国的怀抱。你们的“高潮”也不过是一场自我安慰的闹剧罢了。要不,干脆醒醒吧,别总活在自己的幻想里,面对现实,或许还能找到一点真正的归属感。

北大尚教授的公开信让公知们误以为他们的时代重新降临,但他们判断错了历史学界
IMG_2204.jpeg IMG_2821.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6-2024 08: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大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6-2024 03:19 AM , Processed in 0.05857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