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支那八公

什么是十二因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5-2015 06: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1-5-2015 12:21 PM
关于五根我要再解释下。五根没有所谓哪一根要先成就,用成就这个词是不对的。
比如说一个人跑步练气。第 ...

五根發展成為五力,內容還是一樣。
它們應該是同一樣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5-2015 07: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ayita 发表于 22-5-2015 06:36 AM
五根發展成為五力,內容還是一樣。
它們應該是同一樣的事情。

確實如此,佛陀曾比喻五根與五力為一座島在河流的中央
當五根未培育出五力時(五根≠五力),猶如一河被島分流成為二河流
當五根已培育出五力時(五根=五力),河雖被島分流仍為同一河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5-2015 08: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2-5-2015 09:36 AM 编辑
moon_boy 发表于 21-5-2015 03:38 PM
先等弥陀佛友把他法师帖文 贴出来
再来拿帖文跟 凡夫不能解 贤友 以上的概念。 就可以看出当中差别。

...

谢谢分享,我也来谈一谈中阴身的看法。
1. 中阴身是生命体,有生有死。


2. 中阴身不是大家认为不灭的“神识”。如果存在不灭的神识,这个神识在不断轮回中都能自我认知,那么我现在应该知道几千万世以前的身份而且一直保持这个身份。

3. 刚去世的人如果转生为中阴身,他执着去世前的身份我不会觉得奇怪。中阴身一直被认为是六道轮回之间的暂时形体,守尸鬼,守财鬼,自杀或被害身亡的人长久局限在某个空间也可能是中阴身。

4. 鬼道众生如果生命远比他前生的亲戚生命要长,他前生的亲戚转生为人类几次而这个鬼道众生却仍然在鬼道。这只鬼可以知道他亲戚的后世。这样的例子佛经有。虽然人死转生为鬼,可是却存在生前的记忆,而且仍然执着生前的亲戚关系。

5. 当一个众生在转生后失去了前世的记忆,他才会认为自己的存在是独一无二且突然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知道前生,他也会感到有前生的身份存在。

6. 佛经流传至今有遗漏很正常。佛陀在世也不可能完整的描述六道轮回,因为古代修行不是在整理科学。如果佛陀只选择描述一部分并不奇怪。

7. 一些天人可以知道他们天人亲戚死后投生到哪里。这如何办到?就是有个神识这样的东西进入肉体。

8. 就算事实有神识这个东西,这东西不是涅槃不是空气。这个东西并不是究竟。
9. 如果大乘佛教徒认为神识是究竟的我。他们认为死后只要保持神识不死的状态就是解脱,或想投生在永恒不死享乐的地方在享乐,那么才叫我执。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人气 +10 收起 理由
upatissa + 5 + 5 谢谢分享
moon_boy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5-2015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原始佛教?没有!南传佛教也不是原始佛教。现在的佛教只能叫现代趋势思想佛教。 这个现代趋势思想佛教存在于所谓的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
什么叫现代趋势思想佛教?这个思想就是由现代人佛教权威,经过两三代人推广,社会普通认同的现代佛教思想。这个社会普遍认同的现代佛教思想如果受到挑战,挑战的人往往会被指责会被说为邪见,因为不能符合现代趋势佛教思想的缘故。

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南传佛教。比如南传人痛恨大乘思想到积极,会任何诵经回向鬼道众生,中阴身,守尸鬼,地府等等都是无稽之谈。一些南传修行者就算如实知道一些事实并不如南传现代趋势思想佛教人所说那样,他们宁可保持沉默。如果他们说出事实就会被现代趋势思想佛教南传人批评。

现代趋势思想佛教是个毒害。这个毒害也出现在北传佛教。现在北传佛教基本上变成拜拜佛教,佛事功课就是念经持咒。显宗除了参禅就没有实际修行法,只有密宗才会菩萨道高级秘法。


现代趋势思想佛教不是原始佛教。即不是原始南传佛教也不是原始大乘佛教。只是现代人因为偏见,习惯,为了迎合人们所创造的佛教价值观。这个现代价值观替代了真理真相。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支那八公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15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5-2015 12:13 AM 编辑

嗯!吃 popcorn 吃到中毒,去买 banana 来消毒,多多包涵。

“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这是把四谛展开,成为十二因缘,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这跟‘声闻’不一样,‘声闻’是从‘苦谛’悟入
‘缘觉’是从‘集谛’断惑。

“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此则生起。”。这里我们讲流转,随顺十二因缘流转,就是生死轮回。


如果要超越六道轮回,你把十二因缘反过来看就明白了,这叫还灭门。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灭。”,那‘行’就灭了。“乃至生灭,则老死灭”。所以你反过来看的时候,就是智慧。就把这个宇宙人生看破。

所以“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言缘觉。此人断三界见思,与声闻同”。他的断证跟声闻是一样的。他比声闻聪明,所以“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声闻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缘觉习气都断了。所以比阿罗汉的功夫要高。

习气是甚么呢?佛经里有一个比喻,譬如酒瓶,酒瓶是盛酒的,现在你把酒瓶中的酒倒得干干净净,里面确确实实没有酒了,你再用干布把它擦干净,可是闻闻还有酒味,用酒味比做习气。


所以佛弟子当中,有很多是富贵子弟,跟佛出家,富贵人都有傲慢的习气,他证了阿罗汉果,傲慢确实断掉,真没有了,但是有的时候那个骄慢的态度还在,这就叫习气。

是不是真有?真的没有,他对人真的是恭敬,可是他习气还在。所以说烦恼容易断,习气难断。但是习气往往会引起别人误会,因此要学谦虚、恭敬、礼让,学这些来断习气。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5 0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明白,不過不信這些。

点评

文不对题  发表于 24-5-2015 12:12 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5-2015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幼草 发表于 23-5-2015 06:53 PM
我明白,不過不信這些。

那么你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5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4-5-2015 01:27 PM 编辑

如果要谈到中阴身,这个概念的牵扯不只是中阴身本身,而且是牵涉南北佛教对“识”蕴的定义的细微差别而导致一种必然现象。容我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请南传佛教的师兄以南传佛教的观点或阿毗达摩论来解释这些问题,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上的差别,其实跟定义都有关系。这三个问题如下:

1. 既然有业,那么业藏在那里?

2. 南传阿罗汉也会在禅定中拜访鬼道,这个去拜访的有形的相的身(鬼道看得到)是什么?

参考此贴:http://cforum.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35956

3. 有些小孩子有前世印象,请问用阿毗达摩论如何解说前世记忆?



所谓佛法也是因缘有,真正胜义的佛法是诸法无言,诸法无相,离心缘相,离名字相,毕竟空。我们所能谈论的都是相对义的佛法,不是究竟的,因为众生有执着,所以执着来提出来假立名相,为破执着故,如果我们学了更去执着,那就不对了,因此“法”也不可以执着。所以六识、七识、八识的学说也是因缘有,但是从体来而言,无二无别,南传佛教合成一个六识也没有错。

回到业藏的问题,弥兰陀王曾向那先尊者提出同样的问题:「尊者!业这东西究在那里」?尊者简单的回答说:「众生所造的各式各樣的业,既不存在飛逝的无常意识中,亦不存在生命肉体的某一部分,可是一旦到了适当的時刻,依於精神与物质兩者,就会在本身显现」。这个问题是佛教哲学发展中的一个很主要的难题,那先尊者的解说并没有解决了各佛教部派之间的争议,一般南传佛教都避而不答这个问题,当时南北佛教各部派的阿毗达摩论师的各种回答都不能自圆其说,所以后来的唯识论师依据功用不同,将六识再分成六、七、八识,这并不否定六识学说,而是对六识学说进一步加以理论的完善化。所以将六识略分为脑识的作用,八识为心所依处,寄于心包,七识是游走的,主要于心脑之间,这些都是根据功能的区分,而传统南传佛教则合为一说,所以八识学说并没有推翻南传佛教的说法。

所以北传佛教的念佛法门和密宗法门的不同,就是一个在六识上修(分别识),另一个在八识上修(阿赖耶识),净空法师说后者属于高阶佛教,实际上不是恭维而是事实(密宗的一些师祖例如阿底峡尊者,本来就是印度那兰陀寺主持,修证程度很高),可是目前很多人连基础都没有就去修密宗,那是别话了。例如修密宗的人修明点,那都是证光明和中脉以后才可以修的,从光明定中慢慢修到明点出来,从明点修到虹光,就是从眼根和脑识修到心包去实证八识,而不是理论上谈论而已,都是亲身实证的现象。

这个六七识的划分也可以进一步解释很多事情,例如意生身,例如上述第二道问题,根据北传佛教观点,就是意生身。根据元音老人解说,这个意生身是从第七识生出来的,当修行人的六根清净了,它就能出来,不是幻象。至于南传要把它当成六识的现象,那也没有不对,南传定义的六识本来就囊括了六七八识,所以是定义上的区分,都没错。同样的中阴身也是跟这个七识八识有关的东西,脑识死了,但是七识八识还在,有些人不是马上转生的。如果只是把六识单纯的定义成脑识,那么一些南传佛教论师将心所依处定在心室的说法,也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了。这里面必然还有很多内容是我们一般学佛人所不知道的,可是一般南传佛教所提倡的述说仍还不够详细,北传佛教论师的意见,或许能够提供一些辅助和补充。

六七八识的分法还可以解释很多南传佛教的盲区。例如有些小孩子,小的时候脑识还没有完善的时候,他们对前世有印象,长大后才慢慢遗忘。这个六识(如果解成脑识)是从零开始学习的,那么前世记忆何来,一定有其他的地方储存这些记忆的种子。所以六七八识的说法就说得通了,这些种子寄在心包里,即便脑识尚未完善,仍然可以透过心脑之间脉管通到眼根的,所以小孩子有前世印象的画面。修行人在六根非常清静的时候,也能晃过前世印象的道理也是一样,其实没有什么玄妙的,这是科学家还没有办法证实的生命科学,我们人人具有的生命潜能的体现而已,只要满足了适当的条件,就能得到恢复。

还有这个阿赖业识就仅局限于这个心包吗?那也不一定。这个阿赖耶识有迷染时就困在心包里,那里都不能去,六根清净时,就能透过意生身(七识)离开身体,如果证悟了,阿赖耶识就是涅盘真心,无所在无所不在,所谓“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岂有身相、形态、里外、来去之区分,修行人证这这个就是见如来。

末学仅此贡献一些妄想,观点未必真确,所以引述大德开示作为引证。阿弥陀佛。



佛法依胜义谛而言,并非因缘法,诸法无言,诸法无相,诸法离心缘相,离语言相,离名字相,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故;佛法若依世俗谛而言,是有因缘法的,诸法本缘起,缘起诸法是幻有的存在,是故,佛法称之因缘法。————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所谓佛法是建立在相对的基础上,也就是众生有病,佛法就好比是药物一样,众生没有病,也就没有佛法,因此,‘法’不可以执著。————净空法师讲述,《佛学十四讲讲记》


就体而言,第八识和第六识“本是一精明”,实是同体,但前五识、第六、七、八识各用有其用,不能互代;而且,前五识是非审非恒;六识是审而非恒;七识是亦审亦恒;八识是恒而非审。故就用而言仍然有别。这是对的。————元音老人、徐恒志老人著,《大音希声》 :徐恒志居士答石家庄刘东亮居


转识首先要转第六识,意根清净之后,第七识也就清净了。第七 识又名传送识,它是染净依,把六识吸收的尘相传送给第八识。六识清净了,七识也就跟着清净; 六识染污,七识也跟着染污。———元音老人,《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唯识精义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就是从第六根上修起,把一句佛号牢牢印在意根上,就这样“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不停地念下去,久而久之,原来颠倒的妄念,就会清净下来,叫做六根清净。平 时第七识传送进去的,都是贪嗔痴、杀盗淫,第七识就被染污了,就把那些污秽龌龊的东西往八 识田里面放。念佛法门就是让大家在无形当中把心转过来,把本来是污染的种子转成清净的种子, 一句句的阿弥陀佛输送到第八识,这样八识田里就藏满了佛的种子。有人打了个比方,说用功的 方法就好象往罐子里放*,今天放一点,明天放一点,放到一定的时候,嘭!就爆炸啦。他讲 得蛮对的,我们做功夫就是这样,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密也好,都是这个道理。念佛法门就 是把佛种子往里放,放、放……放到饱满了、饱和了,就身心脱开,证到念佛三昧了。有一些念 佛的老太太不懂得这个道理,当念佛念到身心脱开,连个佛号也不可得的时候,她反而害怕了: “哎呀!我是仗佛的力量升西的,现在连佛都没有了,这可怎么好?害怕得退了回来。这时候要有 师父指点,告诉她这个是好消息,这是你的心地在发光,叫“花开见佛悟无生”。也就是心花开放, 见到你的本性佛,你要悟到无生法忍了,不要怕!把你的心浸在里面,大胆地走过去。———元音老人,《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唯识精义


转识成智都要转第六根。但由于用功方法不同,所以初下手选取的根也不同,密宗和禅宗都 是从第八识下手,而净土宗则是从第六识下手。第六根非常重要,势力也非常强,我们平时所做 的观照保任,就是都在第六根上用功。———元音老人,《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唯识精义


假如你修大圆满脱噶,就要看光,光放大之后,就会看到明点。这明点先是白色,再看下去 就变成彩色,五彩、六彩、七彩,都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的本性光,由日光、月光、灯光等 引发出来的。这和现代激光技术的道理一样,把红宝石放在激光器里,用脉冲氙气灯发出强光照 射,受这光线的激发,红宝石自身特定频率的光, “哗”地一下被激发出来了。俗话说:眼睛是心 灵的窗户。按密宗的理论讲,第八识——阿赖耶识,就在心包里,有两条脉管从后面连通心包和 眼睛。密宗观光修行,外光由眼睛打进去,将我们自心本具的法性光激发出来,其原理和激光技 术无二,所以说密宗蛮科学的。————元音老人,《人文集菁华录》, 第八章、关于禅密


起次第就是无中生有。比如我们现在看不到身体里有什么东西,通过观想脉管、明点、佛菩萨等,观想成功后就可以看到了。圆满次第就是从有再到无。就是生起来之后再把有化空。因为有相的都是假的比如明点只不过是我们的第八识,还是识神。要把它也化空才能证成法身佛。最后再从无生有就生起神通妙用,就变化自在了。这就是圆满次第。————元音老人述,《中有成就秘》


如果可以用一棵大树来作比喻:种子就是第八识,种子发芽生出了根就是第七识;根子吸取 营养继续生长,长出了树干就是第六识;树干上长出的枝枝叶叶就是前五识。————元音老人,《人文集菁华录》, 第八章、关于禅密



问:请师父谈谈‘意生身’? 答:意生身个个都能出,它是从第七识生出来的。上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封住它时,它就出不来了。现在我们六根不清净,乱动脑筋,见相着相,就把它封住了。等你清净到一定程 度,它就自己出来了。做气功做得好的,心清净了,也能出来。不过只能出一个,还不能够要出 就出。入三昧时能出,不入三昧时就不能出。———元音老人,《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其他


问:中阴身与意生身的区别?答:两者不同。中阴身是前身已死,后身未形成,还没有投胎时的阴身。而意生身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要修行有一定功夫的人才有。是为济度众生如意受生的菩萨身,意生身有三种:三昧 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足无行作意生身。———元音老人,《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其他

...即八识之中本有之觉性,就是本觉,即《起信论》所说的真如门。认识了真如本体, 还没有证到一心——清净法身。所以,还需绵密保任、除尽妄习,才能圆证菩提。———元音老人,《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唯识精义

关于前帖的讨论(心所依处)请参考以下26楼:
http://cforum3.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87604&extra=page%3D1&page=2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 人气 +10 收起 理由
upatissa + 20 + 10 谢谢分享!非常严密的论证和索引,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5-2015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2-5-2015 08:53 AM
谢谢分享,我也来谈一谈中阴身的看法。
1. 中阴身是生命体,有生有死。

饿鬼道能得后代的祭品,

天人和阿修罗也有能力回忆前世,

中阴身也许来自以上三类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5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2-5-2015 09:49 AM
现在还有原始佛教?没有!南传佛教也不是原始佛教。现在的佛教只能叫现代趋势思想佛教。 这个现代趋势思想 ...

能让人在有生之年解脱的,就是原始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5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4-5-2015 11:30 AM
饿鬼道能得后代的祭品,

天人和阿修罗也有能力回忆前世,

佛经不是百科全书,佛陀也没有很详尽的解说六道众生类。中阴身,守尸贵,困在废墟空间出不来的幽灵,饿鬼什么都好是不是同一类我们不知道。这些事情相信就当着常识,不相信也没有必要去证明什么。人类社会已经这么复杂,如果鬼和其他众生怎可以用几本佛经描述完?

古代部派佛教不管大众部还是上座部分支都有阿罗汉能成就的是靠个人,就算某个部派的经典不够完善或有漏失,最终成就还是靠个人,不是靠拥有完美无缺原汁原味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5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4-5-2015 03:14 PM
佛经不是百科全书,佛陀也没有很详尽的解说六道众生类。中阴身,守尸贵,困在废墟空间出不来的幽灵,饿鬼 ...

不可能有原始佛经,南传佛经也不是原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5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24-5-2015 11:25 AM
如果要谈到中阴身,这个概念的牵扯不只是中阴身本身,而且是牵涉南北佛教对“识”蕴的定义的细微差别而导致 ...

业力是因果定律,它是从身口意发生的行为复制出来的产品。  所有行为都是识蕴的效应,因此业力不可能脱离识蕴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5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5-5-2015 01:11 AM 编辑

嗯!接尾声了,压轴来了,谁看懂谁就出轮回哟。

“束之不出四谛者。若流转门。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行有二支是业道。此五支为集谛。识名色等七支为苦谛”。


虽然十二因缘,讲得比较详细,归纳起来不外四谛。四谛是讲‘苦、集、灭、道’。

‘集谛’就是起惑造业,‘无明’是过去的烦恼,‘爱’、‘取’是现在的烦恼,所以这三支都是属于烦恼,就是惑业苦中的迷惑。

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记住,无明是过去世的事情,是无可奈何。现在对于一切法要是生了‘贪爱’,要是想‘执取’,‘执取’就是占有,这都是迷惑颠倒,这些是烦恼道。

‘行’是属于过去世造的业。‘有’是现在的,是这一生当中造的业。既然有业,当然就有果报。所以‘行’与‘有’,这两支就是造业,是属业道。

由此可知,我们这个‘占有欲’,(现在心理学上讲‘占有欲’),就是佛门讲的‘造业’,善业自有善果,恶业定有恶报,恶报是在三恶道,善果是在三善道。总而言之都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业实在不能造。

不造业,这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甚么?起心动念都在造业,这怎么得了!所以一切法门,都是在帮助我们断惑、消业、出离六道轮回。


在一切法门当中,最简单、最容易、最快速、最稳当,无过于‘念佛法门’。

我们二六时中,就是一天到晚,心里面想佛、念佛,一切时、一切处,都不要把这一句佛号忘掉,这也是在造业,这造甚么业?造净业,就是造念阿弥陀佛的业。

这个业还算不错,为甚么?三界六道里头没有这个果报,三善道里面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里也没有阿弥陀佛。所以叫做净业。

造净业,将来的果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除这一条路之外,实在找不到第二条路好走了。善恶业都不能造,不但恶业不造,善业也不为,专念弥陀,求生净土,这样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5 0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支那八公 发表于 24-5-2015 01:07 AM
那么你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其實你們心中都知道有神的存在,就是不知去敬拜真神,神只有一位只有創造天地萬物,主宰全宇的那一位才是神,你們問下你所拜的有無創造過一樣活物來?對不起打扰了,如果我說得對就來尋求一下好嗎了,請求你們閱讀下,下文好嗎?  
信佛教、道教的人脫離紅塵修行、修煉能不能蒙拯救呢?參考聖經:「為何容外邦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然而,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他們的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造他的要和他一樣。凡靠他的也要如此。以色列阿,你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的幫助,和你的盾牌。亞倫家阿,你們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你們敬畏耶和華的,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他還要賜福給我們,要賜福給以色列的家,賜福給亞倫的家。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願耶和華叫你們和你們的子孫,日見加增。你們蒙了造天地之耶和華的福。天,是耶和華的天。地,他卻給了世人。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下到寂靜中的也都不能。但我們要稱頌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115:2-18)……世界雖然分為幾大派別,各個派別都有教主、都有統領,跟隨的人也分布於地球表面的不同國家,分布於不同區域,在同一個國家中就有不同的幾種派別,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是如此,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但不管世界各地的派別有多少種,歸根結底,全宇之下的人都是隨著一位神的帶領而生存的,並非是派別的教主或是統領帶領其生存下來的。也就是說,帶領人類的不是某個教主或統領,而是造了天地、造了萬物又造了人類的造物的主在帶領著全人類,這是事實。儘管世界有幾大宗派,但不管宗派有多大都是在造物主的權下生存的,任何一個宗派都跳不出這個範圍。人類的發展、社會的更替、自然科學的發達都離不開造物主的安排,這些工作並不是某一個教主能做到的。教主只是某一個宗派的統領,並不能代表神,並不代表是創造天地萬物的,教主可以統領整個教派的所有人士,但並不能統領天下所有的受造之物,這是人人皆知的事實。教主只能是一個統領,不能與神(造物的主)平起平坐,萬物都在造物主的手中,到最終也都得歸在造物主的手中,人類本是神造的,不管是什麼教派都得歸在神的權下,這是必然趨勢。只有神是萬物中的至高者,受造之物中最高統治者也得歸在他的權下。人的地位再高也不能把人類帶入合適的歸宿裡,誰也不能把萬物都各從其類。耶和華自己造了人類讓人都各從其類,末了還是他自己作他自己的工作,讓萬物也都各從其類,除了神以外,任何一個人都代替不了。……因為全宇上下只有這一位神存在,並不存在別的派別的說法。不能創造世界就不能結束世界,創造世界的定規能將世界結束,所以說不能結束時代只能讓人修身養性的定規不是神,定規不是人類的主,他作不了這麼大的工作,作這工作的只有一位,凡作不到的那就一定是神以外的仇敵,是邪教就不是與神相合的,不是與神相合的那就是神的仇敵。所有的工作都是這一位真神作的,整個宇宙都是這一位神掌管。」細心讀下使對你有幫助
摘自《話在肉身顯現·認識三步作工是認識神的途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5 08: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5-5-2015 08:40 AM 编辑
谷成 发表于 24-5-2015 11:25 AM
如果要谈到中阴身,这个概念的牵扯不只是中阴身本身,而且是牵涉南北佛教对“识”蕴的定义的细微差别而导致 ...

我尝试说对于你三个问题的看法

1)业根本不需要藏处,业只是一种影响力存在。就好像芒果树,当芒果树结出芒果我们不会认为芒果住在其中或者芒果藏在什么地方。
2)你这个问题对意生身定义不清楚,如果只是阿罗汉被鬼道众生看到的意生身,那么这就很简单。这种意生身是神通的一种,以一身化成根具足另外一种身,就好像剑和剑鞘是不同的事物一样,非父精母血所造,这就是意生身,佛陀曾化意生身上梵天,意生身是神通的一种能力而已。还有我们的身体是粗色,非人的身体是细色,他们看见我们容易过我们看见他们。
3)本人对阿毗达摩所知有限,你这个问题是想证明业有藏处,但是上面已经说明业是不需要有藏处的,业只是一种影响力的存在。有些人有某种天赋,而有些人没有,这是业力差别。天人也能够回忆他的前生,人类为什么不可以回忆前生。一般人不能够回忆前生是因为被自己的烦恼和业限制,所以孩童能够回忆前身并不足于说明有业藏处还是第八识,它只是另外某种影响力在发挥作用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谷成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5-2015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5-5-2015 02:50 PM 编辑
第二 发表于 25-5-2015 08:33 AM
我尝试说对于你三个问题的看法

1)业根本不需要藏处,业只是一种影响力存在。就好像芒果树,当芒果树 ...

1)业根本不需要藏处,业只是一种影响力存在。就好像芒果树,当芒果树结出芒果我们不会认为芒果住在其中或者芒果藏在什么地方。

先澄清,从胜义的角度,凡有言说,皆非佛法实义。凡有所相,皆是假名,这个假名是依据众生的分别执着而暂立的概念,如果从胜义的角度来看,连业都是空的,不然阿罗汉就不能证得无余涅盘了。但是我们谈到佛法时,我们不能说业是空的,业没有藏身之处等等,因为我们不是阿罗汉,虽然业也是自性空,但是业毕竟是因缘有,因缘有就是依他起性,它不能单独产生。所以凡夫不能解同修说业不能离开识蕴那并没有错,因为业和识本来是一对,业识相依而起,有识就有业。所以《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云“妄心谓业识者。通指八识心体。及彼相应心所之体。依之能起见相二分。以有动转。故名业也”。所以该说有时(事相有)我们不能说空(自性空)。但是这个业跟识该如何互动,就跟六识七识八识的安立有关系了。

所以上座部的阿毗达摩论一般来说属于一切有宗,各种心法色法的安立,都是为了帮助凡夫学习,这些名相是为不能直接通达、悟入如上所说甚深空性义的人说的。”如果已经证悟了,根本就不需要这些安立的假名。所以我们讨论这些佛法,其实是讨论这些法相和法义的假名和安立,我们是谈论它的现象有(谈有的那一面),并没有否认它的自性空,因为自性空是无法谈论的,只能透过修行去亲证。所以从北传观点,安立六七八识让学佛人可以明白业识之间的依它起性,例如南传佛教所说的心所依处,也是这么一种假名安立的概念法,实际你也可以辩说,心(妄心)根本没有藏在任何一个地方,这样说虽然也没有错,但是对学佛人就无所适从了,也无法帮助理解很多本来可以轻易解说的事情。


“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名言谛。”“名言谛”即前面说过的“世俗谛”。佛教的用词非常严谨,世俗是假名的,佛在用词时,便用“假名”为世俗命名。整个世间都是假名,只是名字和语言。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有的事物。世俗由无始以来的名言互相交错形成,全都是概念而已,只是一个概念交错的社会,并没有真正实有的事物。它并不因为道理的分析而增加什么,或减少什么。所以,如果用胜义的道理观察世间万法,是他生还是自生?最后只能得到真实理的空性的结果,没有世俗谛可得。既然无可得,便破坏了世俗谛,破坏了世俗谛便堕入断见。所以不应别出心裁,以道理来观察世俗谛是不是有自性的。通过道理的观察,能否得到圣者的智慧?也不行。--明贤法师,《法宝论》,第二十三讲:他生不破,法不得成


在说明「依他起自性」前,先来了解何谓吾人体性本来的「圆成实性」,然後再回头来说明「依他起自性」,才更能清楚地分别它的体相与功用的样子。「圆成实性」是我们佛性的本来,可以「空有二相」来诠释其体相与功用。「空性」是佛性的体,「不空能生万相」的是佛性体的用,这样了知後,此与佛性、本来面目等名词,即是指同一样的东西与它能起的功能。举例来说,凡夫也有佛性,能见闻、觉知的是佛性的用,此用是依佛性中的空性而起;圣人或菩萨、佛等,他们也是一样能见闻、觉知,只是因为他们心地清净无染,故他们佛性的空性完全显露,其结果却能显示真正佛性的真用,其真用所能见闻、觉知者,都是超越了凡夫所认识的世界,而能达到十方世界或十二类众生等。佛尝言众生皆有佛性,那圣人与凡夫既然都有佛性,为何圣人就是圣人,而凡夫还是凡夫?差别就在於遍计所执性,此性在圣人位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圣人见闻、觉知的能力,是依佛性之空体而起,因真心无染故,其功能能完全发挥出来。而凡夫也能依佛性的真空而能见闻、觉知,但因真心还被妄习或善恶习气等所蒙蔽,故其功能仅在於人世间层次的见闻、觉知,同时也在於见闻、觉知时,又加上自无始劫以来,所熏习而成的善、恶习气加以对境反应,故有遍计所执的发生,因而迷失在恩怨分明中,也就在六道轮回中,永不能起超脱者。————善祥法师,《公案禅机》,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8.见无左右

“说有赖耶数取趣,及说唯有此诸蕴,此是为彼不能了,如上甚深义者说。”唯识师又提出妨难:“佛亲口说过有阿赖耶识、数取趣(意为多次在轮回的各道中流转,旧时译为“人”)、色受想行识五蕴等名相。你们怎能违背佛亲自说过的教义?”中观师回答:“佛说过‘阿赖耶识’、‘数取趣’以及‘无我唯有五蕴’等,但并不表示佛认为众生的体性是实有,色相、色的自性是实有,佛另有密意。佛暂时所出的这些名相,是为不能直接通达、悟入如上所说甚深空性义的人说的。”为什么说这些名相呢?为了“以楔出楔”。就像有一块木楔打到木头里去了,因为打得很深,为了让它能退出来,便要另外做一个木楔往里打,将前面的木楔顶出来。因为众生无始以来便执著有“我”,那么佛就以“阿赖耶识”代替众生所执著的“我”,先让众生明了外境的空性,进而再明了内心也是空性的,然后便能通达佛说“一切法自性空”的密意。所以 “五蕴”、“阿赖耶识”等名相,全都是以楔出楔的办法,都是所安立的佛教假名概念。如同小孩子,对手中的一块糖执著不舍,不愿意撒手。而大人知道糖里有毒,怎么办呢?用另外的糖给他吃,让他将先前的糖舍掉。这是“以楔出楔”的办法。如果不以这种方法来引导,众生便不会开始理解佛法、自身与世间常规。所以,要用假名,用这种以楔出楔的办法。虽然说了那么多名词,但事实上它们都不实有。--明贤法师,《法宝论》,第二十三讲:他生不破,法不得成

复次以四种法熏习力故。染净法起。无有断绝。一净法。谓真如。二染因。谓无明。三妄心谓业识。四妄境。谓六尘一净法谓真如者。举凡无漏种子现行。及心心所所依理性。并名真如。盖理性固即真如。而无漏种现。顺真如故。亦即名真如也。二染因谓无明者。唯指不共无明。谓恒行不共。即第七识相应之法痴。独行不共。即第六识相应之迷理无明。或是分别。或是俱生。通为一切染法所依。故名为染因也。三妄心谓业识者。通指八识心体。及彼相应心所之体。依之能起见相二分。以有动转。故名业也。四妄境谓六尘者。通指心心所之相分。总不出于六尘。即是所缘缘也。———《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第四卷

從事相上來看,你造了什么罪业,当然有不好的果报,但是就罪的本体而言,罪性本空,是由心的造作而有,故「罪业本空由心造」。如果能將这颗妄心灭除,「心若灭時罪亦亡」,一切的是非、得失、荣辱都放下,哪里还有什么罪业呢?。————星云法师,《 星雲說偈:真忏悔》

2)你这个问题对意生身定义不清楚,如果只是阿罗汉被鬼道众生看到的意生身,那么这就很简单。这种意生身是神通的一种,以一身化成根具足另外一种身,就好像剑和剑鞘是不同的事物一样,非父精母血所造,这就是意生身,佛陀曾化意生身上梵天,意生身是神通的一种能力而已。还有我们的身体是粗色,非人的身体是细色,他们看见我们容易过我们看见他们。

北传观点,这个意生身有身相,属于名色法。你的解释跟北传观点很接近,我这里提问的是从南传阿毗达摩,应该如何解释?

3)本人对阿毗达摩所知有限,你这个问题是想证明业有藏处,但是上面已经说明业是不需要有藏处的,业只是一种影响力的存在。有些人有某种天赋,而有些人没有,这是业力差别。天人也能够回忆他的前生,人类为什么不可以回忆前生。一般人不能够回忆前生是因为被自己的烦恼和业限制,所以孩童能够回忆前身并不足于说明有业藏处还是第八识,它只是另外某种影响力在发挥作用而已。

你这个解答还是回到第一道问题的议论,佛法很多时候其实是先立后破,从有宗的角度,先承认五蕴的存在,因为这是现象有,包括业藏也是;然后再从空宗的角度来破斥,例如北传佛教的经典中,佛陀先是承认阿赖耶识,然后又说阿赖耶识自性本空,只是概念而已,这样破斥它。所以北传佛教说业藏,就是这种安立,先立后破,你承认阿赖耶识之后,才给你破斥阿赖耶识,教你转识为智,证入涅盘真心。如果从一开始就把这些安立的名相都给破了,那么佛法就没有入处可学了,请想象把四谛、五蕴、六根、六处、六尘、六识、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法义都破斥了,那么众生就没有佛法可学了。

中观八大难题:(一)世俗名言许暂时外境...为了顺应这个世俗谛的暂时状况,月称论师对外境的判断就说:既然是暂时位置上的修行人,你就应该认可外境真的是暂有。“确定它的真实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确定了它是真实有的,才能确定六度的修行是有必要的;否则修行六度就没有必要了,那就麻烦了。(二)世俗不许自相,但暂时随许。“性”和“相”是什么关系呢?...世俗不许自相,但是暂时外境的自性、体性,暂时可以承认它;它的形象,也暂时承认它。(三)不自立量,不许自相续...如果你说外境是佛性的功德,那么别人就会指着外境来跟你谈有谈无,或争辩内在的自受用身的体性有或无。比如说清辨论师所犯的错误就是在否定了心性的存在以后,确定了外境是真实有的,不管成佛还是不成佛,这个外境是永远存在的。他将属于习气那部分产生的外境确定为真实的存在,国土、世间、人和事、历史、时间,他都确定,他确定到胜义谛中去了,结果成了别人的靶子。月称论师不许自相续,立归谬法,不许这个所谓的“我”确指什么事物,这是与他的证悟有关系的。如果他不是证悟到了这一步,肯定不会这样来确定,他的证悟导致了他的方法论直接的改变,就是两边我都不认同,都不承认了,全部都是空性的,不许自相续。(四)不许阿赖耶识,概念非法,认为阿赖耶识这个概念是非法的。也许很多学佛的人会将阿赖耶识紧紧抓住,有人说阿赖耶识就是佛性,有人说阿赖耶识就是进入佛性的前一步,反正都觉得阿赖耶识是很有道理的一个真理。但是月称论师就干脆将它否定了,不许谈阿赖耶识。在《楞伽经》中,释迦牟尼佛对“如来藏”有过一个回答。当时有一位大慧菩萨问佛:“佛,您说的如来藏,与外道的创造世间、一切都是由它生出来的神我,有什么区别?”释迦牟尼佛说:“如来藏自性本空,只是一个概念而已。”虽然在三转法轮中,释迦牟尼佛亲口说出有阿赖耶识这件事,而且还说它非常深细,一切种子都在阿赖耶识中装着,但是月称论师在这里也予以直接否定,他知道佛的本意不是为了建立这个概念。(五)不许自证分,非同体、非异体、非无因、非共故,非后时忆念,非未成之念先立。心不可自缘,如刀不可自割,只说心。...如果认为阿赖耶识真的是存在,那么阿赖耶识一定不能仅只是一个习气,它一定有所存在。你既然要承认这个所谓的“境”是存在的,它总要有一个生起的原因。你只要承认它有,顺藤摸瓜,是怎么有的?从哪里来的?它就有个因...既然是有了,那么从佛性到人性,中间总要有一个过渡阶段,总要有第一因吧?怎么从佛性过渡到人性?比如人性是有,而佛性是彻底空性的,那么从空到有总得有一个过程吧?唯识宗在这里又产生了想法,于是设立了自证分。...自证分是什么呢?梦中做了件好事,醒了之后就回忆,这个回忆是因为在梦里做过那件好事。所以,自证分是“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呢?第一个考虑方式是“后时忆念”,到后面来回忆前面曾经做过的好事。虽然梦中都是不真的,但它真的产生了一个如幻的影像,所以用后时忆念的方式验证了自证分这个东西,由自证分开始来建立一个念头、两个念头、三个念头、四个念头……像上帝造人一样,人越来越多,念头也越来越多。--明贤法师,《法宝论》,第六讲:空无可偏,障同时断

在一次讨论中,佛陀教导最快的捷径——空(泰本巴利藏第14册,523页),不要执着眼、耳、鼻、舌、身、意为“自我”,就能使八正道瞬间圆满生起。假如我们不愿意走捷径,那么我们就学戒、定、慧的八正道吧!从头开始修习,慢慢地、渐次地走,但很多时间就这样耗光了。如此我们会发现在佛教里有一条平常道,也有一条又快又短的捷径。————佛使比丘(泰国),《一问一智慧》

仅属交流和分享。谢谢讨论,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5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24-5-2015 03:25 AM
如果要谈到中阴身,这个概念的牵扯不只是中阴身本身,而且是牵涉南北佛教对“识”蕴的定义的细微差别而导致 ...

虛心尋求的人才有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5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幼草 发表于 25-5-2015 01:51 AM
其實你們心中都知道有神的存在,就是不知去敬拜真神,神只有一位只有創造天地萬物,主宰全宇的那一位才是 ...

如果人类有神创造,那么为什么那个“神“要创造出痛苦?为何不造永远幸福快乐的单位?难道那所谓的神,喜欢看到你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5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25-5-2015 01:50 PM
1)业根本不需要藏处,业只是一种影响力存在。就好像芒果树,当芒果树结出芒果我们不会认为芒果住在其中 ...

分享第二题,我禅定的状况。
刚坐禅的前几个时间,注重在呼吸,知道它长短,后来慢慢变薄。鼻孔下的气变得很细,但可以知道全身的皮肤在呼吸。
毛孔吐气的时候是热,吸气就是冷。然后呼吸又变没有了,只有一个很明显的心脏在跳动,跳动声音的大声,“啪““啪“的。每“啪“一声就能观察到血的流动,流动到很明显。
然后心跳感觉没了,剩下的是周围的光,入了光明篇。
最后,出定的时候,感觉一团很高frequency 的wave 和光围着身体,开始是头有知觉,眼睛开可以看到,但是身体全没知觉。
过后感觉身体有热能。然后就是身有了感受,哇,才懂脚已经是非常麻痹了。。按摩下,才走动。

纯粹分享,信不信随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6-2024 03:10 AM , Processed in 0.05610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