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支那八公

什么是十二因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5-2015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24-5-2015 11:25 AM
如果要谈到中阴身,这个概念的牵扯不只是中阴身本身,而且是牵涉南北佛教对“识”蕴的定义的细微差别而导致 ...

6/7/8识?
理想,梦想,幻想=9/10/11想?
这些到底是哪个无知想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5-2015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4-5-2015 07:37 PM
不可能有原始佛经,南传佛经也不是原始。

你可否有凭据否认南传经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5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25-5-2015 06:35 PM
分享第二题,我禅定的状况。
刚坐禅的前几个时间,注重在呼吸,知道它长短,后来慢慢变薄。鼻孔下的气变 ...

请问你修的是什么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5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房 发表于 25-5-2015 10:56 PM
你可否有凭据否认南传经书?

我说没有原始佛经,因为卡拉码经文教导不要因为流传悠久的经文就信以为真。


因此,没有任何佛经能被要求相信是原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5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5-5-2015 11:39 PM
我说没有原始佛经,因为卡拉码经文教导不要因为流传悠久的经文就信以为真。

我是请你出示否定的凭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5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25-5-2015 06:35 PM
分享第二题,我禅定的状况。
刚坐禅的前几个时间,注重在呼吸,知道它长短,后来慢慢变薄。鼻孔下的气变 ...

你禅的很好。请分享你入定的状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5-2015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只要认知“现象是依据攀缘条件形成的”道理就不再颠倒现象的本质。 认知此道理,我们也会接受业力也是无常的现象,它也会依据所攀缘的条件而变化,因此此生的遭遇也不完全是前世业力的效应,有部份是此生所造的。
没有一个现象会永久保持不变,这个道理是佛学人必须接受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5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房 发表于 26-5-2015 12:04 AM
我是请你出示否定的凭据。

卡拉码经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5-2015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6-5-2015 09:30 AM
卡拉码经文。           .

卡拉码经文怎么了?他教你可以无凭无据地否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5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房 发表于 26-5-2015 08:59 PM
卡拉码经文怎么了?他教你可以无凭无据地否定?

如果你明白卡拉码经文,你不会告诉别人某些经文是原始经文。

说原始,已经是一种肯定原汁原味的表达,

所以,佛教徒应该学习卡拉码经文,不要肯定任何佛经是原始经文,
包括南传和北传或藏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5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5-2015 12:32 AM 编辑

嗯!最后一节了,感恩诸位大德们阅读,谢谢。

总结末学的感言,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师
。。。。。。。。。。。。。。。。。。。。。。。。。。。。。。。。。

所以‘无明’、‘爱’、‘取’、‘行’、‘有’,就是四谛里头的‘集谛’。除这五支之外,其余的七支皆是‘苦谛’


从‘识’到‘受’是这一生的果报。过去世造的因,现在得受报;爱’、‘取’、‘有’,是现在造的因生’、‘老死’是来生受的果。

所以你要问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十二因缘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流转门’。

‘流’甚么?按著这十二因缘顺序来走,按顺序走,这就是制造六道轮回。如果反过来呢?就叫‘还灭门’。

“灭前十二因缘之智为道谛”。人为甚么有老死?因为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
生有甚么好处?生的后果就是老死。

那为甚么有生?因为有‘取’,为甚么有取呢?因为有‘爱’。这样翻过来往上去找它的原因,这是智慧。

十二因缘中,只要你能断一条,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从那里断?要从‘因’、‘缘’上断,‘果’上是断不了的。

有些愚痴的人,觉得活得很痛苦,误以为自杀就可以了断,自杀是从果上断,是断不了的。因为自杀之后,没几天又投胎来了,活得更苦,还干六道轮回。


所以自杀是没完没了,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问题愈搞愈糟,来生比这一生不晓得要苦多少倍。这是做不得的。必须要在‘因、缘’上断,就是‘集谛’上断‘苦谛’上没有办法断的,苦是果。

我们晓得‘无明’、‘行’,是过去生中的因缘,过去世的怎么能断呢。只有从现在生中去断,现在生中,查查十二因缘,只有‘爱’、‘取’、‘有’这三支,就这三支中如果能够断一支 ─ 或者你把‘爱’断掉、或‘取’断掉、或‘有’断掉。
这三支断一支,就行了,就可以出离六道轮回,这叫‘还灭门’。

你有这个智慧,知道事实真相,晓得从那里下手,这就是‘道谛’‘道’是修行的方法门道,你找到了。依此修行超越轮回生死,就是‘灭谛’。证‘寂灭理’为‘灭谛’。这是说明十二因缘,不出四谛。

‘缘觉’虽然度众生,实在跟阿罗汉差不多,他不是主动的去度化众生,而是众生去求他,他才肯教。众生不去求他,他不会去找人的。不像菩萨,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所以他度的众生不多也不广,因此把缘觉合在声闻一起,我们称它做小乘。如果讲三乘呢,那么声闻是小乘,缘觉是中乘,菩萨是大乘。

十二因缘 (上净下空老法师 主讲)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5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凡夫不能解 于 27-5-2015 05:07 PM 编辑
第二 发表于 21-5-2015 08:55 AM
我來說明我的觀點,識是指有貪愛的六識身,名色是指色受想行或者六根六境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是 ...

如果我不曾吃过满汉全席,我不会知道其味道,就因为不知道其味道我不会对它怀念与执着。只要接触了它,我可能会对它产生3种反应,或者是喜欢上了它,或者是对它排斥,或者没有对它升起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因为有了对满汉全席的喜爱和执着,意识中就会继续想尽办法创作出一个比满汉全席更好吃的创作品超越它。

因此,感受是经过接触后才会发生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只能在识蕴中发生效果。

一个井底蛙不可能知道天空有多大,只有在井口外才能发现天空有多大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5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27-5-2015 09:07 AM
如果我不曾吃过满汉全席,我不会知道其味道,就因为不知道其味道我不会对它怀念与执着。只要接触了它,我 ...

问个问题,众生是会无端的增加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5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房 发表于 26-5-2015 12:04 AM
我是请你出示否定的凭据。

我說最簡單的,因爲有太多的差別了。南傳的阿含經連是4部還是5部都自己在爭了,又怎麽還可能都是原汁原味的佛說?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3/yinshun33-1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5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usupapaya 发表于 27-5-2015 09:10 AM
问个问题,众生是会无端的增加的吗?

这问题很重要吗?  如果是修行解脱的要点,那么我们就必须积极去理解它否则必须把这话题放弃。
我们都知道佛陀所知道的知识与所拥有的智慧有如一个大森林,但佛陀只把有如手中数目的叶子的法义告诉我们因为那些他没有告诉我们的都对修行解脱没有任何帮助。
我们不必要在无谓的课题上钻牛角尖,这样会浪费我们修行的时间和机会。
你问是否众生会无端增加,我坦白说我不知道,但畜生界的众生肯定比人类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5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凡夫不能解 于 27-5-2015 05:01 PM 编辑
susupapaya 发表于 27-5-2015 09:10 AM
问个问题,众生是会无端的增加的吗?

这问题很重要吗?  如果是修行解脱的要点,那么我们就必须积极去理解它否则必须把这话题放弃。
我们都知道佛陀所知道的知识与所拥有的智慧有如一个大森林,但佛陀只把有如手中叶子数目的法义告诉我们因为那些他没有告诉我们的都对修行解脱没有任何帮助。
我们不必要在无谓的课题上钻牛角尖,这样会浪费我们修行的时间和机会。太多无谓的知识会令我们钻牛角尖。
你问是否众生会无端增加,我坦白说我不知道,但畜生界的众生肯定比人类多出无数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5-2015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虽然很重要,但不一定看了很多经典者必定成就解脱。
成就解脱的要素就是亲身体验法的真实义。  如果只在经典的文字上咬而不消化也肯定得不到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5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凡夫不能解 于 27-5-2015 05:15 PM 编辑
念弥陀 发表于 27-5-2015 12:18 AM
嗯!最后一节了,感恩诸位大德们阅读,谢谢。

总结末学的感言,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师。{: ...

轮回是即刻的,它不会等几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5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27-5-2015 04:53 PM
这问题很重要吗?  如果是修行解脱的要点,那么我们就必须积极去理解它否则必须把这话题放弃。
我们都知 ...

这问题对解脱不重要,但是,对放不下普渡众生的修行人来说切很重要。

大乘经文提倡众生的数量是不增不减,这是让人想起要发愿净化轮回的推动力,因为他们把三界众生都视如父母,不忍他们受苦于轮回。

但是,如果众生是不断随缘不断缘起,这是对普渡众生的人来说,是没完没了的工作。再加上普渡众生的愿力,不是永恒的。
因此,如果宇宙真的是如此,那么,菩萨道无疑就是一条走向轮回的不归路,搞不好半路就被欲海淹没了。

佛陀经文提到不能把世界当成有限或者无限,虽然不是准确指向众生数量,
但是,已经偏向否定众生数量是固定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5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6-5-2015 11:38 PM
如果你明白卡拉码经文,你不会告诉别人某些经文是原始经文。

说原始,已经是一种肯定原汁原味的表达, ...

原始是指传承自大结集,也就是当时佛陀的教导。
不要肯定任何佛经是原始经文是没错,但你明确的否定又无凭据又是另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6-2024 03:06 AM , Processed in 0.1966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