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805|回复: 115

我们是明白佛法, 还是相信佛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2011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3-2011 05:45 PM 编辑

http://www.holybooks.com/what-buddhists-belive/

"What Buddhists believe??"
-------------------------------

“On one occasion a Christian delegation visited Ven Dhammananda to have a dialogue. A member of the delegation saw the book on his desk and asked,

“Venerable, What do Buddhists believe?”

He replied, “Buddhists do not believe anything!”

Puzzled, the man asked,
“ Then why did you write this book?”

Ven Dhammananda smiled and said,
“Well, read the book and see for yourself whether there is anything in Buddhism simply to believe.”

The man then asked
“Alright then, what do Buddhists do?”

Ven Dhammananda replied,

“Well, first they study, then they practice and finally they experience”

其实当我们对一样东西事物不知道时, 我们只好相信, 那是盲目的, 不确定的, 固执己见, 很多时后是错误的, 宗教信仰就是这类形, 信仰上帝, 阿拉, 极乐, 只是单纯因为相信这些经书和圣经而已, 遗憾的是除了相信以外, 自己却不能去証明.

当我们确实知道后, 就不需要
相信. 而佛陀的教法就是叫我们自己走进来看, 这是每个人自己可以体証的, 现在的, 不用企盼将来. 因为将来是未知的, 不肯定的, 请问这里有谁能确定知道自己几时死, 怎样死? 看连这些都不确定, 那还能确定死后去那里吗?? 所以去天堂, 去极乐那只是一种梦想!!! 烦恼, 无明不就在我们当下的身心里吗, 不把它看清楚解决问题, 还企望去那里解决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白布飘扬 + 10 谢谢分享!Sadhu!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2011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3-2011 02:58 PM 编辑

长老是在说[ 信,解,行,证 ]的范围吧,

学佛也,先樂其法,次了其法,依其法而修習其,終得其果也。


一开始也要信佛陀的认知为正见,还有因果法,轮回法,宿业法 都不是一开始就能领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2011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1-3-2011 03:23 PM 编辑
"What Buddhists believe??"
-------------------------------

“On one occasion a Christian delegation visited Ven Dhammananda to have a dialogue. A member of the delegation saw the book on his desk and asked,

“Venerable, What do Buddhists believe?”

He replied, “Buddhists do not believe anything!”

Puzzled, the man asked,
“ Then why did you write this book?”

Ven Dhammananda smiled and said,
“Well, read the book and see for yourself whether there is anything in Buddhism simply to believe.”

The man then asked
“Alright then, what do Buddhists do?”

Ven Dhammananda replied,

“Well, first they study, then they practice and finally they experience”
三法印 发表于 1-3-2011 02:35 PM


您好,謝謝您的發帖。
請您把以上這段英文對話翻譯成中文。

同時,也請您放上資料原出處或網絡鏈接。

謝謝合作。

備註:在您完成翻譯及出示原文出處後,個人將刪除此帖。
請參考:
宗教论坛规则

1)禁止以非中文发帖,以尊重此间网友;
7)论坛资源宝贵。对您转载的新闻、文章和宗教经文等内容,请附上引用或转载的资料来源。请采用明确的中文注解或发表个人意见,并把所要讨论的议题明确地写下;


佛教法音附加版規:
1)请网友注明引用或转载的资料来源,无此注明者将可能被扣分、删帖或封帖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11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3-2011 04:39 PM 编辑
长老是在说[ 信,解,行,证 ]的范围吧,

学佛也,先信樂其法,次了解其法,依其法而修習其行,終证得其 ...
清池 发表于 1-3-2011 02:54 PM



在下的看法是众生的慧根业障因缘条件皆有不同,应该择人而异,避免一概而论。

慧根好、条件好、佛缘殊胜的,最好避免教其信佛,应该教其明白佛法而修習其行,透过实践而证;

慧根不足、佛缘殊胜的,如想学佛就学佛,若如其智朴无以有成,退而信佛也无不可,即使是念经也能修得一心不乱,心不乱自然生定,定生而慧起;

慧根不足、业障深重的,即使要他学佛或信佛都是件难事,不如先教他因果业报,先让他止恶断贪,待其善业稍长、业障消浅之后,自然会开始信佛,进而依佛理法修行。

生活困顿、贫苦交集的,先要帮他安顿生活,改变现实的问题。至于信不信佛反是其次,不应本末倒置。只要他安置好了生活,因缘俱足的时候,无论要信佛或学佛都无不可,不必强求。

佛门的善巧方便实在很多,各种修习方法其实都是顺应不同因缘条件的众生而生,所以学佛同仁应当避免分门别派,相互毁谤,认为自己的法门精深广大,别人的尽是旁门小道。如此我慢贡高,就是菩萨现前,他也分不出是明师高僧,再得人身都成问题了,如何能见性成佛?

妄言妄谈,望各位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11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3-2011 10:50 AM 编辑

回复 4# 谷成

这就是所谓的 信门与慧门 两种门入,

以信门入也是后通达慧门,以慧门入也是一样后通达信门,两门是相通的

「山门」是由凡入圣、由迷到悟、由暗到明,是世俗进入佛门的象徵
山門又作「三門」,代表信心門、智慧門、慈悲門。所谓三宝门中可入道
     信门者从佛而入,
     慧门者从法而入,
     慈心门者从僧(枷)而入

此外,「三門」也象徵 信、解、行 三者,或意含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門之義。
三解脫門是菩薩進趣菩提所修的三種法門:
    智慧門:知進守退為智,知空無我為慧;依智故不求自樂,依慧故遠離貪著。
  慈悲門:與樂為慈,拔苦為悲;依慈故施與一切眾生安樂,依悲故拔除一切眾生苦厄。
  方便門:正直為方,外己為便;依正直故,生憐憫一切眾生心,依外已故,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所以信心門也就是方便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11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谷成

这就是所谓的 信门与慧门 两种门入,

以信门入也是后通达慧门,以慧门入也是一样后通达信 ...
清池 发表于 2-3-2011 04:42 PM


阁下说得极是,愚夫深表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3-2011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谷成

_/\_  互相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11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谷成

_/\_  互相学习
清池 发表于 2-3-2011 04:56 PM



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2011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断定他人慧根好、慧根不足、佛缘殊胜的, 慧根不足、"业障深重的"??
2)慧根好、慧根不足的无明烦恼有何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2011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3-2011 06:13 PM 编辑

一个人在自己没有真实的确知一个方法的可行性时, 然后因为自己对这方法的"相信"把这方法教导大众, 请问这个人是对还是错??

就如某一法师讲的, 照古人的经和注解来讲, 若有错都是古人的错, 罪都归古人?? 问讲经的人就没有罪?? 这样是好还是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11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3-2011 06:32 PM 编辑

1)如何断定他人慧根好、慧根不足、佛缘殊胜的, 慧根不足、"业障深重的"??
2)慧根好、慧根不足的无明烦恼有何不同??
三法印 发表于 2-3-2011 05:50 PM


1) 愚夫的水平,不足回答这个问题。
  勉而其为的看法是,不应进行区分和判别。
  前文的建议,只为举例提醒同修,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应当包容各种法门,避免偏好某一方法而将喜好加之于人。
  众人有各自的业障善根,还需顺应各人习性烦恼和机缘而定。 

2)   愚夫的水平,也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还望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11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3-2011 06:59 PM 编辑
一个人在自己没有真实的确知一个方法的可行性时, 然后因为自己对这方法的"相信"把这方法教导大众, 请问这个人是对还是错??

就如某一法师讲的, 照古人的经和注解来讲, 若有错都是古人的错, 罪都归古人?? 问讲经的人就没有罪?? 这样是好还是坏??三法印 发表于 2-3-2011 06:11 PM


何谓真实?何谓确知?何谓可行?
凡需要相信的,就是虚枉,不可能真实。
分享所知不等于教,应避免教(骄)者的心态。
即对,也是错。非对,也非错。
凡事的关系都是对等的,没有绝对的事情。

妄学妄说,还望指正!

(用“避免”一词,是因为知道该怎么做,和实际会怎么做,还存有差别的。内观了解了就好,要避免矫枉过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2011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确知,可行, 就是对于一种方法, 真正修証后,就是于初善, 中善和后善, 能达已达, 能証已証.

自己都不能成就不能自渡, 就摆摊"卖药", 想渡世人?? 不是误人误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11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确知,可行, 就是对于一种方法, 真正修証后,就是于初善, 中善和后善, 能达已达, 能証已証.

自己都不 ...
三法印 发表于 2-3-2011 10:53 PM



是谁要渡世人? 你吗,还是指我?请直言,不必暗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2011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谷成

不是讲你, 是讲那些只信不求証而到处推销的人, 对自己没有真实的益处, 对别人也没有真实的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11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3-2011 12:12 AM 编辑
回复  谷成
不是讲你, 是讲那些只信不求証而到处推销的人, 对自己没有真实的益处, 对别人也没有真实的益处
三法印 发表于 2-3-2011 11:15 PM


明白了,确实如此。

如果没有学佛没证,最好别说,不如还是照本宣说最好,免得落入旁门左道,迷失流离,确实会误己误人。

但是学佛者众,真悟的有几人,而且证悟的层次很多,明心见性也许手指可数(真可数的话)。倒是是小悟小定不少(也有假悟假定的),偏偏这个时候最是危险。如果心生我慢,很容易走入旁门坐道,容易怪力乱神、转修神通。这种范例不少,睁眼可见。所以没自渡之前,最好避免渡人,即使在会场教学的还是照本宣说较好,避免天马行空。但是同修之间研习则无需太约束,还是要鼓励自由讨论,否则就谈无可谈,学无可学了。

其实佛留下的学问种类很广,泛意上可分成宗教和通俗的两部分。象禅门公案、六祖坛经这些典籍的学说,可以博大精深,也可以通俗,不用来研习成佛时,也能够帮助激发创意思维,未必要达到自渡以后方能进行分享和自由讨论,就象一些商业激励导师用来教导脑筋急转弯,也不是一件坏事。其他例如静心、静坐、内观方法、甚至空学的部分,未必是佛门专有,如果作为哲学讨论、作为修心养性、助解思维障碍的技巧来应用,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能提升学者的觉知能力,可以作为世俗讨论,未必非要佛门专人或是法师才可以讨论或是讲说。

但是作为宗教的部分,例如注解佛门经典、各门各宗的修持法门、关于明心见性成佛的部分,这些就要非常小心的处理。非正学正知,或是多年修学的法师们,妄不可轻易教学,更不能妄言说证,招员教学。

以上纯属在下浅见,还望先学导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3-2011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三法印
我最近同样面对这个疑问。(当然主角不是我,但我同样感觉和你一样的疑问)
我想问你,你觉得怎样?



你对于还是要一意孤行的人,有什么意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3-2011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自闭乐

一意孤行的人, 就是你用心大费口舌也听不进的人, 那让他去, 他必须尝到"苦"的时后, 或许才会清醒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3-2011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三法印
其实我有事情问你,与这有关,我短消息问你可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3-2011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自闭乐

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6-2024 09:38 AM , Processed in 0.06929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